复旦大学物理系
复旦大学物理系创建于1952年,前身是1942年在重庆建立的国立复旦大学数理系物理组,迄今已有60余年历史。在1952年全国院系调整中由原复旦大学[1]、交通大学、同济大学、浙江大学、沪江大学、大同大学等校物理系师生合并而成新的复旦大学物理系。
复旦大学物理系现拥有国家一级重点学科(涵盖各二级学科),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上海市高峰学科。 1993年成为国家理科科学研究与教学人才培养基地,是国家首批设立博士点和博士后流动站的单位,被列为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学科和国家“985工程”重中之重科技创新平台。建有“应用表面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物质计算科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和“微纳光子结构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并负责管理运行校级微纳加工平台。
目录
学科设置
复旦大学物理系现有物理学国家一级学科,为国家重点学科,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上海市高峰学科,下设理论物理、凝聚态物理和光学三个二级国家重点学科[2] 。
学科的研究方向包括:理论物理、粒子物理与场论、量子统计与理论物理方法、广义相对论与宇宙学、计算凝聚态物理、凝聚态理论、表面物理、半导体物理、低维和超薄膜磁学、强关联体系的理论和实验、激光物理、光子与光电子学、生物医学物理、同步辐射及其应用等。
物理学专业设有表面物理、理论物理、半导体物理、激光物理、低温物理、原子核物理、生物医学物理、同步辐射、光子与光电子学9个方向。物理系培养学生具有扎实的数理基础和科学研究能力,了解与物理学有关的交叉学科新发展,并具备较强的计算机应用和开发能力。
在本科教育中,坚持名教授上基础课和专业主干课,重视本科教材建设。全系90%的教师参加本科生的教学工作;12名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和48名博士生导师全部承担了本科生教学任务。 复旦大学物理系现为国家基础学科人才培养基地,建有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和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建设了5门国家级精品课程 ,16本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这些对提高教学质量和培养人才,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物理系鼓励学生实践、创新,实验中心开设了《自学物理实验》,《综合物理实验》,《小课题实验》等各种形式、各种层次的实验课。
师资力量
复旦大学物理学系共有教职工120人,包括教授69人、副教授17人、实验技术人员10人、行政管理人员10人。其中,中国科学院院士9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9人;973首席科学家6人;美国物理学会会士(APS Fellow)6人;有多名教授在国际学术机构中任职并获得国际物理学重要奖励。
院士专家
视频
复旦大学物理系 相关视频
参考文献
- ↑ 【每日一校】复旦大学 ,搜狐,2017-09-19
- ↑ 什么是国家重点学科?如何从国家重点学科中选专业? 附重点学科全名单 ,搜狐,2019-0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