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葉葡萄
基本內容
中文名:複葉葡萄
拉丁學名:Vitis piasezkii Maxim.
界:植物界
綱:雙子葉植物綱
科:葡萄科
種:複葉葡萄
外文名:Grape leaf
分布區域:分布四川、陝西、山西、河南等地
別名:變葉葡萄
形態特徵
木質藤本。幼枝及葉柄有褐色柔毛及長柔毛。葉互生。具纖細長柄,葉在同一枝上變化大,多為卵圓形,長4~9厘米,頂端突尖,基部寬心形,淺裂、深裂或全裂,邊緣具粗齒,下面有黃褐色絨毛;全裂為3~5小葉的掌狀複葉;中間小葉菱形,長9~11厘米,基部楔形,具短柄;兩側小葉斜卵形。圓錐花序與葉對生,長5~10厘米,花序軸有柔毛;花小,直徑約3毫米;花萼盤形,無毛。漿果球形,直徑約1厘米,黑褐色。
生于山坡、路旁或河邊,常攀緣樹上。分布四川、陝西、山西、河南等地。
幼枝及葉柄有褐色柔毛及長柔毛。[1]葉互生。具纖細長柄,葉在同一枝上變化大,多為卵圓形,長4~9厘米,頂端突尖,基部寬心形,淺裂、深裂或全裂,邊緣具粗齒,下面有黃褐色絨毛;全裂為3~5小葉的掌狀複葉;中間小葉菱形,長9~11厘米,基部楔形,具短柄;兩側小葉斜卵形。圓錐花序與葉對生,長5~10厘米,花序軸有柔毛;花小,直徑約3毫米;花萼盤形,無毛。漿果球形,直徑約1厘米,成熟後黑褐色。種子倒卵圓形,頂端微凹,基部有短喙,種臍在種子背面中部呈卵圓形,種脊微突出,表面光滑,腹面中棱脊突起,兩側窪穴呈寬溝形,向上達種子上部1/4處。花期6月,果期7-9月。
品種分類
葡萄科,雙子葉植物,約12屬,700種,大部分布於熱帶和溫帶地區,我國有7屬,約109種,南北均產之。藤本,常具與葉對生之卷鬚,稀為直立灌木;葉互生,單葉或複葉;花小,兩性或單性,4-5數,通常排成聚傘花序;萼片分離或基部連合;花瓣與萼片同數,分離或有時帽狀粘合而整塊脫落;花盤環狀或分裂;雄蕊4-6,與花瓣對生;子房上位,2至多室,每室有胚珠2顆;果為一漿果。
培育方法
要求疏鬆、肥沃、富含有機質和鈣質的壤土。也可根據各地的具體情況就地取材,選用來源廣泛、成本低、不帶病蟲、無污染的培養材料。常用的材料有腐葉土、泥炭土、田園土、砂石類、骨粉、膨化雞糞等。
待新梢萌發後,選留一健壯梢做為主蔓,引縛於竹竿上,長至80-90cm時摘心,以後發出的副梢除頂端一個任其生長外,其餘均留1-2片葉反覆摘心。冬剪時成熟良好的枝蔓,可剪留50cm。第二年萌發後,在主蔓上留3-5個健壯新梢,其餘芽應及時抹去。冬剪時各新梢均留2-3個芽修剪做為結果母枝。第三年萌芽後每結果母枝留1-2個新梢,以後每年均行短剪。
定植當年冬季,新梢在60cm以上的剪短留作主幹,次年每隔10-15cm留一新梢傾斜引縛,冬剪時短剪為1-3芽的結果母枝,第三年每結果母枝上留1-2個結果枝進行結果,新梢與果穗均衡的分布在一個平面上,隨樹體增大而增大花盆和擴大扇面。
澆水時,以上午10點前、下午4點後澆水為宜;水質要好,澆水次數要視季節而定,一般早春氣溫低,可每隔2-3天澆水一次,隨着氣溫增高,蒸發量加大,可1-2天澆水一次,秋季氣溫逐漸降低後,澆水次數又逐漸變少,以盆土濕潤為宜。
應用價值
果供食用或釀酒.
地理分布
四川、陝西、山西、河南等地。
生于山坡、路旁或河邊,常攀緣樹上。
參考文獻
- ↑ 有機葡萄生產中病蟲害綜合防治的方法,吉山花瑤, 2018-0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