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米尔·左拉
埃米尔·左拉(法语:Émile Zola,法语发音:[e.mil zɔ.la];1840年4月2日-1902年9月29日),1840年4月2日,出生于法国普罗旺斯地区艾克斯,童年是在普罗旺斯地区度过的,十八岁才来到巴黎。1858年,到巴黎就读于巴黎的圣路易学校。[1]
埃米尔·左拉,19世纪后半期法国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自然主义文学理论的主要倡导者,一生写成数十部长篇小说,其系列小说《卢贡-马卡尔家族》的影响力遍布世界,郁达夫、张资平、巴金、茅盾以及李劼人等中国著名文学大师都曾受到《卢贡-马卡尔家族》的影响。[2]
左拉的创作和世界观充满矛盾:一方面对现存的制度进行毁灭性的批判,一方面又对资本主义社会抱有不切实际的幻想。他的创作从理论到实践都有其特色。早期作品短篇小说集《妮侬的故事》(1864)、长篇小说《克洛德的忏悔》(1865),脱不开对浪漫主义作家的模仿。后来,他对现实主义和自然主义逐渐产生浓厚兴趣。在泰纳的环境决定论和克罗德·贝尔纳的遗传学说的影响下,形成其自然主义理论:主张以科学实验方法写作,对人物进行生理学和解剖学的分析;作家在写作时应无动于衷地记录现实生活中的事实,不必搀杂主观感情。但在左拉身上,自然主义、现实主义两种倾向兼而有之。[3]
目录
生平
左拉在中学求学时已显露文学才华,试写了一些小说、诗歌和喜剧。1862年进入阿谢特书局当打包工人,不久即以诗作出众被提升为广告部主任。这期间陆续在报刊上发表作品。[4] 从那时起,他就毫不避讳地表达自己对拿破仑三世的厌恶,他认为拿破仑三世以第二共和为跳板是为了实行帝国独裁。[1]
1871年,开始发表长篇系列小说《卢贡-马卡尔家族》(Les Rougon-Macquart),第二帝国时代一个家族的自然史和社会史,小说情节、人物都存在连续性和相关性,类似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系列小说由20部长篇小说组成,人物多达1000多人。
1877年,《卢贡-马加尔家族》的第七部小说《小酒店》问世,轰动全巴黎。后来陆续在1885年又发表了《萌芽》、《崩溃》(1892)、长篇小说三部曲《三城市》(1894-1898)、四部曲《四福音书》(1899-1902,但未完成即病逝)。[4]
1894年,法国发生德雷福斯事件。一名名为德雷福斯的犹太军官蒙受叛国的冤屈,被判处终身流放和监禁。这件事情被许多后来的学者定义为现代意义上“知识分子”一词的起源。因为无数当时的法国知识分子为这个案件发声,他们分成两派,在大大小小的报纸、杂志上打起了笔仗。使得该案件受到空前的关注。左拉当时已经是很有影响力的作家,他从事件开始就在《费加罗》报上发表过数篇文章,谴责法国政府的反犹主义态度。1898年1月13日,他在左派媒体《极光报》(L'Aurore)上发表《我控诉》,这篇文章由于过于激进而被保守倾向的《费加罗报》拒绝。文章的发表很快激起轩然大波,左拉以诽谤罪被起诉并判处一年监禁。如同同样受过迫害的雨果和伏尔泰一样,左拉在宣布判决那天夜里就逃亡伦敦。1899年,在德雷福斯终于被赦免后,左拉才得以回国。1899年,政府发现德雷福斯案的问题,德雷福斯接受了有罪赦免(但未彻底平反)而出狱,左拉才得以回国。[2]
左拉回国后,民族主义和反犹主义人士还在持续着对左拉的攻击。1902年9月29日,左拉因壁炉堵塞中毒死亡,这个死亡都被怀疑是伪装成事故的政敌的刺杀,甚至有政敌在媒体上发声,声称左拉因发现德雷福斯有罪而自杀。即便如此,仍然有数千名左拉的仰慕支持者出席了他的葬礼,左拉被安葬于蒙马特公墓。随着德雷福斯事件在1907年彻底平反,1908年6月6日,左拉的骨灰被移至先贤祠,与维克多·雨果、大仲马葬于一处。[1][2]
写作风格
左拉小说的基本风格气势雄浑,笔力酣畅,透过对各社会阶级的描写、各领域的大量作品,相当真实地再现了19世纪后半期法国从资本主义向帝国主义过渡的社会场景,反映了当时法国的一系列重大事件和社会矛盾。[4]
外部链接
参考来源
- ↑ 1.0 1.1 1.2 source : 奥塞美术馆. 多情的理想主义——法国自然主义作家埃米尔·左拉. 壹读. 2018-04-02 [2019-01-02] (中文).
- ↑ 2.0 2.1 2.2 source: 黎塞留的猫. 深深影响这巴金、茅盾等人的法国著名作家埃米尔·左拉. 蛋蛋赞. 2017-04-05 [2019-01-02] (中文).
- ↑ 埃米尔·左拉 Émile Zola. 豆瓣. [2019-01-02] (中文).
- ↑ 4.0 4.1 4.2 诞生:法国小说家埃米尔·左拉诞辰. 历史今天. [2019-01-02] (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