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埃武拉區

中文名: 埃武拉區

外文名: Historic Centre of Evora

始建於: 公元三世紀

國 家: 葡萄牙

埃武拉區葡萄牙中南部內陸的一個區。面積7,393平方公里,人口173,408人 (2001年)。首府埃武拉,下分14市。位於葡萄牙中南部的埃武拉素有「博物館城市」之稱,這裡集中了從古羅馬到文藝復興、從西哥特到摩爾時期不同藝術風格和流派的建築作品,雖歷盡滄桑,但這些文化遺產仍較完事地保存了下來。因此,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於1986年將其確定為世界文化遺產城市。

埃武拉是一座歷史古城,始建於公元三世紀羅馬帝國統治時期,當時面積不足1平方公里,長期為羅馬軍隊駐地。目前,尚能看到的羅馬時期的古蹟有羅馬神廟、溫泉浴池、羅馬城牆遺址以及唐娜·依薩貝爾拱門。羅馬帝國滅亡後,埃武拉曾先後被西哥特人和摩爾人占領,其間城市規模開始擴大,建築風格體現出哥特式和阿拉伯特色。

目錄

基本信息

中文名稱: 歷史名城埃武拉

所屬洲: 歐洲

編號: 552-005

葡萄牙南部城鎮,埃武拉區首府。位於薩杜河上游丘陵谷地,西北距里斯本113公里。人口2.4萬。農產品集散地。工業以鑄鐵、軟木加工、紡織為主。鐵路樞紐。有大學(建於1559年)、羅馬式教堂。博物館藏有羅馬時代文物和藝術品[1]

1986年根據文化遺產遴選標準 C (II) (IV) 被列入《世界遺產目錄

評為遺產的報告:世界遺產委員會第10 屆會議報告

這座可追溯到羅馬時期的宮殿城市,在15世紀作為葡萄牙的王宮時,就達到了它的黃金時代。16到18世紀期間,這裡粉刷為白色的房屋就裝上了經過修飾的金屬陽台。葡萄牙的建築作品對巴西的建築風格起了決定性的影響。

埃武拉位於三條河流的交匯處。是葡萄牙的內地城市,距里斯本以東100公里,所處地勢高於周圍的平原地帶。

武拉修建於公元紀年之始,歷史上埃武拉是宗教和文化中心,現為阿倫特霍省的首府和重要城市。

歷史淵源

埃武拉是羅馬統治時期的重要城市,當時此城名為"里維拉利達斯·茹利奧",是盧西塔尼亞省的陸上活動中心。隨着西哥特人的野蠻入侵,埃武拉淪陷。其城區局限在修復後的古羅馬城牆內。公元715年穆斯林占領埃武拉後,完善了原來的城防系統。1165年基督教徒重新控制了埃武拉,並使其成為了葡萄牙獨立王國的一部分,這標誌着埃武拉開始進入發展時期,並一直持續到16世紀。在阿維什王國統治時期(1385-1580),埃武拉成為該王國繼里斯本之後的第二大重要城市。到了公元16世紀,以一些宏偉建築的修建為標誌,埃武拉達到了發展的黃金時代。當一些海上航線的停靠港--馬德拉群島、亞速爾群島和佛得角群島--被相繼發現後,宏偉的葡萄牙海上冒險計劃開始了。17世紀修建了沃邦式城防系統。到了18世紀,自16世紀以來堅持傳播知識和宗教啟蒙的耶穌會被解散後,埃武拉開始走向衰落。

城市布局

在16世紀就已形成規則的城市規劃設計沿山丘頂部放射狀發展。在古老的不規則布局的城市中心,一些城市廣場延伸至其中的規劃軸線的起始點,把建築組成整體。在這些軸線之間是由狹窄街道組成的道路網,大多數的街道為直線,從一個建築群體以不同的方向伸向另一個建築群體。三個連續的城防系統(羅馬時期、中世紀以及沃邦式)護衛着城市。在四周有花園圍繞的磚牆和磚牆殘跡之間,具傾斜屋頂的低矮白粉房屋形成了統一的建築整體,鑄鐵和花磚使這一特點更為突出。許多曼奴埃爾式宮殿和修道院(在一些地方用花崗岩修建)的建造時期可追溯到公元15世紀。然而,到了16世紀就已能見到諸如早在1537年修建的水渠以及大量噴泉等大規模建築及城市規劃了。埃武拉是里斯本遭受1755年地震毀壞後葡萄牙黃金時代城市的典範。單單埃武拉的城市景觀就能使我們理解葡萄牙建築風格在巴伊亞州薩爾多瓦(1985年列入世界遺產名錄)等巴西一些地區的影響。

興衰史

反諷,仿佛是埃武拉這座古城的基調。 走進埃武拉,各時期的建築風格雕琢了埃武拉的繁華過去。羅馬人的智慧、哥特的壯觀、摩爾風格的華麗對照阿連特茹這個地區的貧乏。

盛夏時節,更是凸現這個地區乾燥的氣候。高溫加上水源短缺,使得大片的土地只能有限生產,結果這個地區的經濟能力變得力不從心。

這座城市早在羅馬人到來之前已經擁有了一定的文明程度。之後的發展與繁華更是讓埃武拉成為不同族群爭奪的目標。一直受到歷史眷顧的埃武拉在十九世紀之後,便走入了衰敗,從此被歷史遺忘在阿連特茹地區里。然而,正因為被遺忘,埃武拉的歷史遺蹟至今還得以保存完好。

時間的巨輪碾過了其他城市,埃武拉仍沉睡在舊世界中。塞翁失馬,焉知非福。從另一個角度來看,「衰敗」反而「拯救」了埃武拉。1986年,埃武拉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世界遺產名錄中。

視頻

埃武拉區 相關視頻

埃武拉古城,一座體現古老文化的魅力古城
埃武拉城市風光

參考文獻

  1. 葡萄牙歷史文化名城:埃武拉 ,個人圖書館, 2018-0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