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国际动物学会

来自 搜狐网 的图片

国际动物学会(英文:International Society of Zoological Sciences,简称ISZS)是经中国外交部和中国科学技术协会批准,在中国民政部正式登记注册的首个学科级国际学术团体,是首个落户中国的二级学科[1]国际组织,同时也是覆盖动物科学所有分支领域的国际组织

目录

发展历史

国际动物学大会(International Congress of Zoology)创始于1889年,是国际动物学界最高级别科学会议。首届大会于1889年在法国巴黎召开,之后每4年在世界各地举行。

为主办好国际动物学大会,国际生物科学联合会(IUBS)于2004年1月接受了由中国科学家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研究员张知彬、澳大利亚科学家John Buckeridge和以色列科学家Francis Dov Por提出的共同提案,成立国际动物学会,以便更好和更加有效地主办国际动物学大会。

2004年8月24日,在北京召开的第十九届国际动物学大会上,经各国动物学家投票一致同意,决定成立国际动物学会。由此,国际动物学会正式成立。大会同时通过决议,国际动物学会永久性秘书[2]处落户中国,挂靠于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

建设宗旨

国际动物学会的宗旨是,团结从事动物科学的学者、教育者以及各国动物学专业组织,促进不同专业领域的协调与合作,推动动物科学的发展。

业务范围

1)每四年在世界各地主办国际动物学大会;

2)在两届动物大会之间主办整合动物学系列国际研讨会;

3)出版会刊《Integrative Zoology(整合动物学)》;

4)发起并承担国际科学研究计划;

5)举办各种动物科学高端研修班、教育培训、科普宣传国际学术活动。

团体会员

截止到2013年10月底,学会共有团体会员114个,覆盖各类科技人员3万多人;个人会员1084个;分布于世界6大洲73个国家和地区。

组织刊物

《Integrative Zoology(中文译文:整合动物学)》是国际动物学会官方期刊,由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和国际动物学会主办,并与国际出版商Wiley-Blackwell合作出版的动物学学术性英文期刊。刊物面向动物学工作者,其宗旨就是要促进学科交叉,推动国际动物学发展,推动我国动物科学走向国际。

2013年JCR所发布的期刊SCI影响因子为1.288,位于Q2区,在全球149种JCR动物学刊物中名列第58位(前38.9%)。截止到2013年6月,期刊文章作者来自世界50多个国家和地区。其中,海外作者占70%以上;第一作者博士学位70%以上;通讯作者教授职称比例80%以上。

目前,世界2043个单位可看到本刊,另有2645个发展中国家单位能够阅读本刊。2012年,本刊全文下载共计2.5万篇次,比前一年同期增长40%。其中,文章下载量前5名国家分别为:美国(27%)、中国(13%)、英国(10%)、印度和加拿大(5%)、德国(4%)。网上在线浏览前5地区分别为:欧洲(27%)、美国(24%)、中国(13%)、澳大利亚和新西兰(5%)、加拿大(4%)地区。

组织活动

国际科学研究计划

2008年,依靠自身优势,学会发起并承担“全球气候变化的生物学效应”国际科学研究计划。计划发起后,即被中国科学院院列为国际合作重点项目(2008-2011)。2010年,计划被国际生物科学联合会(IUBS)接受为新国际研究计划(2010-2012)。2012年,经该联合会评估,列入该组织核心计划。

截止到2013年10月,项目已发展到基本覆盖全球亚、非、拉、美、欧、澳洲等各大洲,并有来自美、法、德、中、俄、挪威、印度、澳大利亚、智利、南非、以色列等十多个国家数十位科学家的参与和加入。

目前,项目国际研究网络平台及相关信息数据库框架目前已搭建完成;在SCI期刊《Integrative Zoology》上已出版发行“全球气候变化生物学效应”研究成果专刊3期,发表论文25篇;在包括PNAS,Climate Change Biology等国际知名期刊上发表相关文章;分别在中国、俄罗斯、以色列、法国等国家,举办全球气候变化生物学效应主题国际研讨会6次;培训班2次;为中国科协《调研动态》撰写专题报告1份;项目人员互访与交流30余人次。

教育与培训

教育与培训是国际动物学会重要核心业务之一。

2011年,第一届动物生态学与保护生物学前沿国际培训班,北京

2007年,第二届整合动物学培训班,北京

2006年,第一届整合动物学培训班,北京。

参考文献

  1. 什么是一级学科,什么是二级学科,搜狐,2017-08-09
  2. 如何做好秘书工作,聚优网,2021-1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