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國共合作

來自 網絡 的圖片

中文名稱: 第一次國共合作

時間: 1924年1月

地點: 廣州

國共合作,在中國歷史上,國共兩黨一共有過兩次合作。第一次合作是1924年至1927年大革命時期,兩黨合作結成的革命統一戰線。1927年國民黨右派發動「四·一二」和「七·一五」反革命政變,標誌着國民黨右翼勢力徹底背叛革命和第一次國共合作的破裂。[1]

目錄

歷史背景

中國共產黨1922年6月發表《中國共產黨對於時局的主張》,明確提出了建立各民主階級聯合戰線的主張。7月,中國共產黨第二次全國代表大會制定了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綱領,討論了同國民黨建立革命統一戰線的問題,正式確立了建立民主聯合戰線的方針。1922年8月,中共中央召開西湖特別會議,根據共產國際的指示,經過充分討論決定,在孫中山改組國民黨,使國民黨成為資產階級小資產階級無產階級的民主革命統一戰線的條件下,共產黨員可以個人名義加入國民黨,實現兩黨的合作。1923年6月,中國共產黨第三次全國代表大會接受共產國際執委會《關於中國共產黨和國民黨關係的決議》,決定全體共產黨員以個人名義加入國民黨,以建立各民主階級的統一戰線(共產黨的讓步,在三年國共合作中,共產黨沒有軍隊,沒有領導權)。

主要內容

孫中山同意國共合作

孫中山接受了中共代表和共產國際代表的建議,同意國共合作,歡迎共產黨員和社會主義青年團員以個人身份參加國民黨,決定聯俄、聯共、扶助工農三大政策,對國民党進行改組。(1924年,國民黨一大召開,確立了聯俄、聯共、扶助工農三大政策)


國民黨確定了扶助農工

1924年1月,在廣州召開的中國國民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通過的宣言重新闡釋了三民主義,確定了聯俄、聯共、扶助農工的三大政策,標誌着國共第一次合作正式形成。這次國共合作促進了民主革命的發展,廣泛地動員了工農群眾,開創了民主革命的新局面,促進了北伐戰爭的順利進軍。

合作原因

1、在列強的操縱下,封建軍閥割據、混戰的局面愈演愈烈,「打倒列強,剷除軍閥」成為全國人民的共同願望。這樣的革命形勢和歷史任務要求國共兩黨齊心掀起大革命。

2、共產黨認為在中國當時的政黨中,還只有國民黨算得上是真的民主派。而且孫中山及其領導的國民黨在當時人們的心中,有崇高的威望。孫中山在多次革命後也認識到依靠軍閥搞革命是不行的。所以國共合作也是兩黨共同的願望。

3、共產國際的幫助和推動。

4、巴黎和會上中國外交失敗引起了五四運動影響。

合作方式

孫中山領導的國民黨,是中國資產階級民主派的主要代表。共產黨要建立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統一戰線,首先要同孫中山領導的國民黨實行合作。關於建立統一戰線的方式,1922年7月黨的二大提出的設想原本是實行「黨外合作」,但共產國際駐華代表馬林卻倡議實行「黨內合作」,即共產黨員、青年團員以個人身份加入國民黨,把國民黨改造成為各革命階級的聯盟。這個倡議得到了共產國際的贊同。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