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四川大學辦公大樓

四川大學辦公大樓
圖片來自sogou

四川大學辦公大樓(四川大學行政樓),又稱為明德樓,總建築面積為15000平方米,位於四川省成都市武侯區,文物遺址年代判定為1954年,爲時任四川省建設廳建築設計院總工程師的古平南所設計。2002年12月27日公佈為四川省第六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2013年3月5日列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目錄

介紹

明德樓原本是成都工學院第一教學大樓,成都工學院被譽為中國十大麗景校園[1],目前為四川大學望江校區,其代表建築是第一教學大樓。樓體主視如宮闕、俯視似航機。據四川大學官方報道,設計師為古平南,負責大樓的設計及四川大學華西校區鐘樓的改建。

工學院已被定為城市優秀近現代建築,列入國家文物保護管理。

武侯區

武侯區中華人民共和國四川省成都市的市轄區,同時也是成都市中心五城區之一,設立於1990年。武侯區因其轄區內的武侯祠諸葛亮)而得名,是以人名命名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縣級以上行政區之一2008年大地震期間武侯祠曾作為群眾臨時避難場所。2014年武侯區地區生產總值為739.32億元,經濟增長以第三產業為主。

武侯區地理坐標北緯30°34′—30°39′與東經103°56′—104°05′之間,東西長約13千米,南北寬約10千米,全區面積76.56平方公里;人口108.3萬人(2010年),成都中心城區中人口密度最大。武侯區以北毗鄰青羊區,南與雙流區和成都成都高新區接壤,以西隔河相望錦江區。境內最著名的為武侯祠,其主體建築是在清朝時期的重建,祠堂最早歷史追溯至公元223年。在明朝與紀念劉備的「漢昭烈廟」合併一起,形成唯一的一座君臣合廟。作為一知名旅遊景點的錦里古街也位於武侯區,毗鄰武侯祠。

歷史

成都所在的成都平原養蠶繅絲歷史悠久,在漢代時開始織棉以其所出的蜀錦最為有名。位於武侯區的簇橋被認為是南方絲綢之路的起點之一和四川絲綢交易的一個中心,簇橋之名也來自於蠶絲交易,在唐宋時被稱作橋,後以餵蠶的食物(統稱作簇)命名沿用至今[2]。簇橋也是自漢一直到清代都是長盛不衰的商業重鎮。秦昭王在位時(公元公元前256~前251年),蜀守李冰在今武侯區北的老南門修建了跨越錦江長星橋,成為連接城南的重要陸路通道,促進了當地商貿的發展。此橋後又名萬里橋、老南門大橋。在秦代武侯這一區域隸屬蜀郡成都縣。漢代屬益州蜀郡成都縣。

參考文獻

  1. 存檔副本. [2009-09-0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9-09-22).  中國十大最美麗的大學校園(武漢大學、廈門大學、北京大學、中山大學、深圳大學、清華大學、南京師範大學、四川大學、蘇州大學和中國海洋大學)
  2. 鄭光路. 清末南方絲綢之路起點在簇橋. 四川新聞網. 成都日報. 2014-07-26 [2016-01-1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