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羊舞
商羊舞 |
商羊舞是一種古老的傳統民間舞蹈,發源於鄄城縣境內北部地區。流傳於李進士堂鎮、舊城鎮一帶,以李進士堂鎮杏花崗村最為著名。據考證此舞源於商周時期,成熟於春秋戰國時期,宋明時期是鼎盛期。
2008年6月7日,山東省鄄城縣申報的「商羊舞「」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遺產序號:646 Ⅲ-49。
目錄
基本內容
歷史淵源
「商羊舞」流傳於菏澤市鄄城縣舊域鄉杏花崗村一帶,是一種古老的祭把性民間舞蹈。春秋時期的鄄邑就位於當代的黃河南岸,到了戰國時期,鄄城已是個相當繁華的城邑。
舞蹈特色
音樂特點:此舞蹈伴奏樂器主要是民間打擊樂器,鼓、鑼、鈸、梆等。根據人們的情緒和場合的需要,當代又增加了管弦樂器,如笛、笙、二胡、墜琴等。
表演形式:古代,跳「商羊舞」的均為男性,女人是不允許進入場地表演的,該舞動作幅度大,難度高,騰空跳躍動作力度強,一組接一組,一隊接一隊,輪番蹦跳,輪流休息。當代舞者男女各半。在樂隊的伴奏下,舞蹈隊員手持響板有節奏地撞擊,發出脆響,口中學着商羊鳴叫,模仿商羊的動作,邊舞邊變換隊形。隊員上場稱「上山」,基本動作或單足蹦跳,或雙足交替抬起跳動,但不准雙足同時落地。雙手各執的響板在胸前豎立撞擊,每次撞擊時,一足抬起跳動向上,一足落地直立。隊形或交又進行,或做捲簾狀內轉,旋即外轉。可做「泰山壓頂」式跳動,即女隊員蹲下手執響板撞擊,男隊員站立做順時針或逆時針轉圈,手執響板向下撞擊,以模仿商羊鳥在歡快起舞。亦可男隊員蹲下,女隊員站立做如上動作,交替活動。也可做「低頭」式,即男女隊員分隊,使男女隊員的響板相互摩擦,並有節奏地擊打。舞蹈動作循環往復進行。動作結束,便集體跳動退場,亦稱「下山」。
傳承保護
商羊舞是富有地方特色和民俗特色的民間舞蹈,深深植根於鄉間民俗之中,千百年來,一直是為廣大勞動人民所喜聞樂見的藝術形式,是中國傳統文化寶庫里的「鄉土瑰寶」。是鄄城人民傳統文化的突出表現形式,寓含期盼精神、信仰、價值取向,涉及鄄城節日習俗等方方面面,具有人類學、民俗學研究素材的特殊價值,已受到中國國內外學術界的關注。
社會影響
2018年9月14日,由鄄城縣組織推送的《商羊舞》作為菏澤唯一入選的民間舞蹈在北京民族劇院演出中登台亮相,展示了鄄城文化和特色民間舞蹈的風采。
2018年09月25日,在慶「中國農民豐收節」菏澤市農民運動會暨鄄城縣首屆農民運動會中,[1]商羊舞在其中得到展示。
參考文獻
- ↑ 非遺文化薪火相傳,少兒版《商羊舞》,驚艷!,趣觀天下, 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