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嗩吶

中文名稱  : 嗩吶

外文名稱  : suona horn(英)、suona(意)

別       名   : 嘀嗒

俗       名   : 喇叭

應用學科  : 音樂學、音樂表演等

起源時間  : 公元三世紀

成熟時間  : 明代

代表作品  : 《一枝花》、《百鳥朝鳳》等

代表人物  : 任同祥、劉英等

適用領域  : 獨奏、重奏、伴奏

嗩吶中國民族吹管樂器的一種,也是中國各地廣泛流傳的民間樂器。是一種簧片管樂器,在閩東語粵語閩南語潮語中稱為「的禾」(粵拼︰Di1 Daa2; 啲打)、「吹」、「鼓吹」或「八音」。

傳統嗩吶音色明亮、音量大,管身木製,成圓椎環節狀形,上端裝有帶盧葦材質的「哨子」(簧片丶哨片)的木管,下端套着一個銅製喇叭口稱為「碗」。現代加鍵嗩吶的外型則更像交響樂團中的雙簧管。過去多在民間的吹歌會、秧歌會、鼓樂班和地方曲藝、戲曲的伴奏中應用。經過不斷發展,豐富了演奏技巧,提高了表現力,已成為一件具有特色的獨奏樂器,並用於民族樂隊合奏或戲曲、歌舞伴奏。

目錄

歷史

盧克萊修在《物性論》中寫道,「最早教會居民吹蘆笛的,是西風在蘆葦空莖中的哨聲。」盛產蘆葦的地區,多有管樂器出現。波斯西南部及東南部的丘陵湖泊地帶,北方裏海沿岸諸省,就是多產蘆葦的地方。

嗩吶誕生於阿契美尼德時期[1]《列王紀》在描寫伊朗與圖蘭兩軍交戰、鼓角齊鳴時,嗩吶也頻繁出現。

西晉時期即傳入新疆,在克孜爾石窟寺的壁畫中就有嗩吶演奏的繪畫,後元朝時由波斯傳入中原,開始在民間流傳。明清以來民間經常使用。

嗩吶(Sorna)波斯語寫作:sūrnāy,sūr意為強音(strong),nāy意為笛子,是一種多用於聚會宴飲等歡快熱鬧場合的別種「蘆笛」。

現代改革

現代國樂團流行使用經過改良的嗩吶,按孔改為圓形,採用平均律

近代中國模仿西方的交響樂團而成立了民族樂團,但在中國傳統樂器中幾乎沒有銅管樂器。於是,作曲家在作曲時,將原本是木管樂的嗩吶,改為類似交響樂團中銅管樂的角色。因此嗩吶多用於雄壯需要氣勢的樂段。由於傳統嗩吶音域較小、缺乏中低音域、半音等音準難以控制,因此模仿了雙簧管等樂器的按鍵,發展出加鍵中音嗩吶、加鍵次中音嗩吶、加鍵低音嗩吶等樂器,以彌補民族樂團管樂中、低音聲部的不足。

構造、發聲原理

傳統嗩吶的管身有8個音孔,由右手的食指、中指、無名指、小指,以及左手的大拇指、食指、中指、無名指來按音。發音的方式,是由嘴巴含住蘆葦制的哨子吹氣使之振動發聲,經過管身及碗的振動及擴音而發出聲音[2]

嗩吶能以嘴巴控制哨子以控制音量、音高、音色,以及各種技巧的運用,其音色音量的變化大,且能作出很圓滿的滑音。嗩吶演奏者必須具備視不同樂曲所需求的音色需求而調整哨子的技術。

音域

傳統嗩吶按音域及樂器大小可分為小嗩吶(又稱海笛)、高音嗩吶、大嗩吶,其中可再分為各種調性的嗩吶,如G調小嗩吶、F調小嗩吶、D調高音嗩吶、C調高音嗩吶、G調大嗩吶等等﹝調性是指放開最下面3孔時所吹出的音﹞。傳統嗩吶的常用音域為17度音,最常用的D調高音嗩吶,音域由低音A至高音a,最高音b,則較不常用。

現代改良的加鍵嗩吶,增加了按鍵及半音孔,以擴濶音域和穩定音準,一般可分為加鍵高音嗩吶、加鍵中音嗩吶、加鍵次中音嗩吶、加鍵低音嗩吶等。因各地區、各製造者的不同,形制以及按孔方式也有所不同,以最常見的加鍵中音嗩吶而音,常用音域一般為18度音。

嗩吶分類

音高分類

嗩吶多按筒音的音高(以第三孔的音高作為調名)分為高音、中音和低音三種。凡筒音在#f1以上的均為高音嗩吶,在#f~f'1之間的為中音嗩吶,在f以下的為低音嗩吶。如筒音為a1的嗩吶,就叫D調高音嗩吶,筒音為a的嗩吶,則叫D調中音嗩吶。

長短分類

各地的嗩吶都不盡相同,有大,有小,有粗獷,有柔和,種類甚多。

小嗩吶:杆長22~30厘米。最常用的是杆長23厘米的(又稱「三吱子」)。流行在廣東廣西福建湖南江西等省。音色柔和,多用來獨奏或合奏,尤以與二胡等合奏更為動聽,並常為歌舞伴奏,其中流行湖南的嗩吶,還用於說唱音樂「嗩鼓」的伴奏。各地所用的哨也不同,有蘆葦的,有麥杆的,也有用褐紫色膠性蟲殼的(但吹起來非常軟)。江西會昌的嗩吶,侵子是用銀做的,上、下口直徑相差特別懸殊,並在侵子下端至第八孔上端的管中,裝有一個中空管,音響別具一格。與二胡等弦樂器一起合奏,婉轉起伏,更為動聽。流行於廣東、廣西、福建、湖南和江西等省

海笛:玲瓏小巧,發音卻尖銳響亮,高亢沖霄。流行於江蘇、浙江和安徽一帶。

中嗩吶:杆長32~40厘米。最常用的是杆長37厘米的(又名「黑杆子」)。流行於江蘇、浙江和安徽一帶。音量介於大小嗩吶之間,音色柔和。多用於歌舞伴奏。中小嗩吶,廣泛流傳於我國南方各省,北方稱之為「南方嗩吶」。中嗩吶音量不大不小,用在歌舞伴奏中,非常悠揚。

大嗩吶:杆長42~57厘米。最常用的是杆長50厘米的(又名「大杆子」)。流行於東北、山海關和冀東一帶。哨用蘆葦製成,哨片多呈口袋狀,吹起來聲音低沉宏大,常用來吹奏大型樂曲[3]

加鍵嗩吶:20世紀60年代研製成功。杆上的音孔按十二平均律開列,健全了半音,轉調方便。有高音、中音、次中音和低音四種,較傳統嗩吶音色豐富、音量增大,並擴展了音域。

地域分類

客家嗩吶

客家嗩吶歷史悠久,據史料記載,早在一千多年以前就「鼓手舉於道路,往來人家,更闌不歇」。客家嗩吶分悲調和喜調,喜調輕快、歡樂,吹奏時激昂嘹亮、和諧悅耳;悲調深沉、低吟、委婉幽怨。在民間,嗩吶有着深厚的根基,一般百姓家舉辦婚喪壽慶、喬遷新居、過年過節時都要請幾個嗩吶手來慶賀熱鬧一番,發展到今天,送子參軍,開張剪彩也要請嗩吶樂隊。

周家班嗩吶

周家班即周家吹打班,民間又稱周家嗩吶班、周家鼓樂班、

菠林喇叭,是以落戶在安徽靈璧尹集菠林村的中國管樂大師周正玉等周氏族人為樂手成員的中國民間樂班。周家班自清末創始以來,已傳承家族六代,歷經100多年滄桑。男女老幼樂手共計100餘人,橫跨蘇魯皖浙,享譽民間海外[4]

子長嗩吶

子長嗩吶主指杆長尺三、尺二五的大嗩吶。它是陝北嗩吶的重要組成部分。長嗩吶曲牌若以速度分,有慢板、中板、快板三種。慢板包括慢板、原板(也叫搶板),均為4/4拍,原板比慢板稍快。中板與快板均為2/4拍,吹奏時快板比中板再快些。中板包括流水板、垛板;快板包括二流水板和熬頭牌子。吹奏基本遵循慢起、中續、快結尾的板式連接規律。每種板式連接都要有過渡音樂,俗稱「過鼓」或「叫板」、「換板」。同板式換曲牌也要加「過鼓」。

閩西大嗩吶

通常兩支一起合吹列奏,稱為「公吹」和「嫲吹」,構造相同,但長度和粗細有別,「公」短「嫲」長,「公」細「嫲」粗,「公吹」的音色甜美,「嫲吹」的發音低而渾厚。


沁陽嗩吶

沁陽嗩吶屬木製雙簧管樂器,它的音量大,音質明亮、粗獷,演奏方便,善於表現熱烈奔放的場面及大喜大悲的情調。

1606年,沁陽人樂聖朱載堉用科學的方法闡明了十二平均律,解決了歷代眾說紛紜的「旋相為宮」難題,並改良了嗩吶的發音位置,在嗩吶八音孔的基礎上研製出「三眼管子」,為我國民族管樂的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朱載堉還擔當沁陽嗩吶演奏的領班人,他在九峰寺創建了「金鼓會」,每逢農曆九月二十三,各地的嗩吶班都要在這裡聚會。在朱載堉的影響下,懷慶府一帶的嗩吶班逐漸增多,明末清初時的「同樂會」「賈家班」,清至民國時的「麻金班」「毛旦班」「銀河班」等在當地影響很大。沁陽流傳着「大花轎、麻金吹,麻金不吹不結婚」「閨姑女、門婿到,毛旦不吹不上轎」的俗語。沁陽境內的嗩吶整體上可分為四大家兩大派。以沁河為界,分為沁北派和沁南派,兩派演奏風格各有不同[5]

大竹竹嗩吶

大竹竹嗩吶,為川東大竹縣月華鄉獨有的竹嗩吶,以其清新、動聽的音韻載入四川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數百年前,嗩吶傳入巴蜀,大竹人就地取材,用本地的竹子製作了嗩吶。經過發展,竹嗩吶製作工藝日臻精熟。竹嗩吶由哨、天心、杆子和喇叭4部分構成。哨由大竹縣當地燕麥稈做成,杆子採用大竹縣特產的羅漢竹製作,喇叭則由當地產的黃竹篾絲編織成形後,再刮灰塗上土漆,套於杆下端,可活動和裝卸;如今的大竹竹嗩吶為6孔,五音階定音,其演奏形式多種多樣、音韻傳神,為民俗瑰寶。

演奏技巧

音域音色

傳統嗩吶的管身一共有八個孔,分別由右手的食指、中指、無名指、小指,以及左手的大拇指、食指、中指、無名指來按(慣用手不同者可換左右),以控制音高。發音的方式,是由嘴巴含住蘆葦制的哨子(亦即簧片),用力吹氣使之振動發聲,經過木頭管身以及金屬碗的振動及擴音,成為嗩吶發出來的聲音。

傳統嗩吶的常用音域為十七度音其音域由低音A至高音A(高音B偶爾使用,但很難吹出。

現代改良的加鍵嗩吶,增加了按鍵及半音孔,以增加音域和穩定音準。常見的加鍵中音嗩吶,常用音域一般為十八度音。

D調高音嗩吶用高音譜表按實際音高記譜。它的總音域為a(1)-b(3),樂隊中的常用音域為a(1)-d(3)。

嗩吶的最大特色,在於其能以嘴巴控制哨子作出音量、音高、音色的變化,以及各種技巧的運用。

呼吸方法

掌握好呼吸是吹管樂的基本功之一。一般常說「氣足音滿」,這就是說足夠的氣息是「音滿」的基礎。

比較好的呼吸方法是「丹田呼吸法」,在吸氣時,小腹向里收縮,胸部的肋骨向外擴張;吸氣時,用小腹的動作來控制呼氣的急緩。吹嗩吶一般是吸氣要快、要多;而突起時卻要慢、要少,要講究利用腹部動作去控制氣息,使它符合演奏樂曲的需要。

練習呼吸時應注意三點:

1、 呼吸時,全身與呼吸無關的部分都要放鬆。氣息要控制好,根據需要使用氣量,一般說,吸氣要多要快;吐氣要少要慢。

2、 要保持呼氣與吸氣的連貫性,不要等第一口氣完全呼完後才開始吸第二口氣,而應該在第一口氣未完全呼盡之前就開始吸第二口氣,這樣才能連貫不斷地進行下去。

3、 一般情況都是用鼻子吸氣,只有在搶氣或者用鼻子吸氣還不夠用時,才用口、鼻同時吸氣。

演奏技法

1、 循環換氣法

循環換氣一般不常用,只是在吹奏某些持續的長音時才使用。它的方法是:用小腹的力量控制呼吸,吸氣用鼻,呼氣用口。鼻子吸氣時兩肋鼓起,小腹往裡收縮,使氣息向上運行,也就是用小腹的壓力把氣息送到口腔內;然後根據需要量把兩腮里的氣息逐漸往外排出,隨着吐氣,小腹肌肉也逐漸放鬆。吸進第二口氣時再重複上述同樣的過程。要注意在第一個過程最後,要不等控制在口腔里的氣呼完之前就要用鼻子吸進第二口氣,這樣才使兩個過程之間銜接得非常連貫,聽不出換氣的痕跡,很好地保持長音的持續。在初練這種呼吸法的時候,可先準備一根蘆葦和一碗水,然後將蘆葦管插在碗裡,並按照上述循環換氣的方法往蘆葦里吹氣,直練到水裡能連續不斷地冒泡,方法基本上就對了。這樣練好之後再嗩吶上進行練習,練時先吹第八孔音,然後再練習其他音。

2、 氣顫音

氣顫音是一種吟音,在音符上加「~」表示。它的演奏法是:吸足一口氣,小腹用力支持氣息並作有彈性的收縮,使出的音產生微微的波動,其效果如弦樂上的揉弦。這種顫音可以根據樂曲的要求有快慢和強弱區別。一般常用於長音,有時它的波動能表現不同民族或地方的風格。

3、齒顫音

齒顫音也是一種吟音,在音符號「~」上加「齒」字來表示。它的奏法是用下邊牙齒輕輕地顫動哨根,使之發出顫動的音。這種齒顫多用於吹奏戲曲、曲藝和民間風 格濃厚的樂曲中。它可以分為硬顫和軟顫兩種:硬顫是用牙齒直接接觸哨根,軟顫則把嘴唇墊在牙齒和哨根之間。齒顫音常用在一個音上,這時要注意顫動輕重的均勻。

4、指顫音

指顫音在民間也叫「指花」,是一種用途很廣的技巧。這種技巧經常用來表現歡快、熱烈的情緒,而在抒情一些的曲子裡用來裝飾某些音所表現的感情時,更是多種 多樣。在演奏上,它的特點是能夠明顯地聽出兩個鄰近的音迅速交替出現。交替動作雖然很迅速,但稜角卻要非常清楚,否則就會變成吟音的效果,而失去顫音的特點[6]

5、小臂顫音

小臂顫音的效果聽起來和指顫音仍有所區別。它的奏法不是用手指的動作去打音孔,而是用小臂迅速的抖動去帶動手指。抖動的方向垂直於木杆,手指隨着它就反覆 按閉和打開音孔而使發音顫動。這種顫音具有勻和密的特點,而且在時間上也更持久。在演奏中常用於富有激情的樂段,特別常見於上把音。

練習時要注意以下三點:

①手指不要動,完全靠小臂的動作去帶動手指。

②手指不能抬離音孔過高,只要稍稍離開一點即可。

③手指、手腕、小臂三者要保持在一條直線上。

定調方法

嗩吶在傳統的定調方法裡,是以使用的樂器為依據的。不論尺寸長短或木管粗細,一律以全按(把所有的音孔都按上,也就是筒音)稱為「本調」。這是所有演奏嗩吶的同志所共同熟悉的一種基本調名。更由於它是初學者必用的調子,所以在民間藝人的術語裡叫做「本學」。

關於這種「本調」的命名,是各地所習慣的通稱。以「七寸」小嗩吶為例,它的「本調」音高相當於鍵盤樂器的中央「C」即「1」。它的音階排列為「1 2 5 4 5 6 7 1 2」,然後,以這個音階的1234567七個音為「CDEFGAB」七調的調名,就得出了「1=e,1=D、i=E、1:F,1:G、1:A、1=B」各調的音位指法。

注意事項

吹奏嗩吶,也需要一些技巧,要用手指把音孔完全按滿。倘若音孔按不嚴,往往發出的聲音就不准。

嗩吶的演奏技巧極為豐富,大致可分為口內技巧和手指技巧,在演奏中常常兩者結合運用,其中有連奏、單吐、雙吐、三吐、彈音、花舌、蕭音、滑音、顫音、疊音和墊音等,還可以模仿飛禽和昆蟲的鳴叫。

社會影響

嗩吶是中國歷史悠久、流行廣泛、技巧豐富、表現力較強的民間吹管樂器。它發音開朗豪放,高亢嘹亮,剛中有柔,柔中有剛,深受廣大人民喜愛和歡迎的民族樂器之一,廣泛應用於民間的婚、喪、嫁、娶、禮、樂、典、祭及秧歌會等儀式伴奏。

傳統嗩吶及其應用

傳統嗩吶的按孔則是橢圓形,採用七孔律

  1. 宮廷樂:包括以儀式為主的雅樂以及用於軍隊或表達皇帝氣勢用的鼓吹樂之中。
  1. 戲曲伴奏:中國北方、西南方的劇種為然伴奏中都會用到嗩吶,京劇中也有少數的戲會用到嗩吶。
  1. 鼓吹樂吹打樂等器樂演出:鼓吹樂指以嗩吶等管樂為主奏,打擊樂伴奏的演出方式,最有名的樂種是山東鼓吹;吹打樂為吹管樂器與打擊樂器一同的演出,比較有名的樂種如象是十番鑼鼓浙東鑼鼓等。這類器樂的演出多在各種節慶或地方集市時出現。
  1. 歌舞樂:用於民間歌舞的伴奏,例如南方的採茶歌舞、北方的秧歌。常用在節慶及豐收等場合。
  1. 其他類型器樂曲:如潮州音樂北管音樂客家漢樂廣東音樂等。
  1. 婚喪喜慶:婚嫁迎娶、超渡法事時伴奏之用。

嗩吶曲選錄

  • 百鳥朝鳳,嗩吶獨奏曲,在北方各地都有不同版本。1953年春,由山東省菏澤專區代表隊作為嗩吶獨奏參加第一屆全國音樂舞蹈會演演出時,受到熱烈歡迎。後來嗩吶名家任同祥在專業音樂工作者協助下,壓縮鳥叫聲,刪去雞叫聲,並設計了一個華彩樂句,運用特殊循環換氣法的長音演奏技巧,擴充了快板尾段,使全曲在熱烈歡騰的氣氛中結束。樂曲以熱情歡快的旋律與百鳥和鳴之聲,表現了生機勃勃的大自然景象。
  • 全家福,嗩吶曲獨奏曲,用豫北安陽地區的民間戲曲唱腔、板式、曲牌組合起來的吹奏樂曲。該曲的旋律走向、調式色彩及吹奏特點,都給人一種古樸、灑脫、強進之意,使你揮之不去、難以忘懷。該曲由散板、中板、快板、飛板組成,可以說是典型的傳統板式結構,符合中國人的傳統審美趨向。由散板到正扳、由慢板至快板、由敘述到激越,又給人以思慮、解脫、圓滿之感。地域風格之殊特和吹奏技藝之容納,讓許多演奏家有了展示才能的平台和機遇。如散板之吐、顫、上板之滑奏;中板之深涵、細柔、蒼勁和吐、滑、強、弱變化,及快板呼應、吞、吐、碎奏,都使吹奏者有彰顯才華的空間。特別是飛板部分「節疏」,而高潮疊起扣人心弦。
  • 抬花轎,音樂是我國民間的曲劇音樂,根據抬花轎的動作、行走、運動狀態而編配的音樂,廣泛流行於我國民間,是我國民間傳統的古典音樂之一,表現形式以嗩吶演奏為主。由於歷史悠久,音樂的作者已經無法考證。
  • 六字開門,嗩吶獨奏曲,原是一支民間器樂曲牌。曲調流暢,情緒輕快。戲曲中常用以伴奏劇中人更衣、打掃、行路的拜賀等場面,是《小開門》的變體。前半段運用模擬人笑聲的「氣拱音」, 以及「氣頂音」技巧,使旋律優美如歌;後半段運用單、雙吐技巧奏出類似三弦聲音的「三弦音」技巧,短促而富有彈性的樂音和輕快的節奏相結合。樂曲情緒活潑歡快,使音樂具有對比,表現更加生動,獲得了較好的藝術效果。
  • 社慶,嗩吶獨奏曲,作者葛禮道,1965年在「為農村服務的音樂作品徵稿」活動中獲選由音樂出版社出版並收入《建國三十年器樂作品選》,錄製唱片並被藝術團體帶到日本、韓國、美國、尼泊爾等國演出。很喜愛的嗩吶曲。
  • 一枝花,嗩吶獨奏曲,任同樣於1959年春根據山東的地方戲和其它民間音調編寫。樂曲開始是一段散板,採用山東梆子「哭腔」音調,淒楚悲壯,接着是敘述性的慢板,柔婉動人。最後慢起而漸快轉入中板,採取《小桃紅》為素材,節奏活潑,音樂輕快。之後,出現「穗子」特點的展開段落,短小音型的重複,相間出現「放輪」的長音,渲染了一種熾烈而歡騰的氣氛。
  • 鳳陽歌絞八板,一首著名的魯西南鼓吹樂曲,也是一首膾炙人口的嗩吶曲,但經過郝益軍先生整理移植而成的同名笛曲卻鮮為人知。本文作者通過對山東琴書音樂的了解和多年來年來從事笛子與嗩吶兩門樂器的演奏與教學實踐,對笛曲《鳳陽歌絞八板》的結構布局、素材來源、風格表現等進行了深入的分析,並着重闡述了演奏該曲應注意的九個問題。引子的旋律開闊悠揚,起伏較大,表現山東人的熱情樸實、豪爽潑辣的性格特徵。
  • 山村來了售貨員,樂曲慢板部分主要以「鳳陽歌」為素材,其旋律清新爽朗、韻味生動別致,通過變奏及多種演奏技巧的運用而顯得別有情趣。嗩吶獨奏曲,張曉峰作。樂曲以東北民歌音調為基礎,描述了山村售貨購貨的情景,並與抒情相結合,音樂輕快、詼諧。樂曲分為:〔趕路〕、〔吆喝〕、〔山谷回聲〕、〔山村活躍〕、〔選購〕、〔告別〕、〔繼續前進〕,每個標題都提示了該段所要表達的內容。描寫山村售貨購貨的歡樂、熱鬧情景,是一首反映現實生活題材的作品。
  • 懷鄉曲,王國潼先生採用台灣地方戲曲《歌仔戲》的曲牌「哭調子」、「七字調」為素材創作而成的。作者在樂曲的演奏藝術要求中寫道:「台灣《歌仔戲》與福建《薌劇》屬於同一劇種,都起源於福建的民間歌舞《錦歌》、《鋪地掃》,相互之間有着密切的血緣關係,故此曲最初曾取名為'懷薌曲',意用'薌鄉'二字同音,以表達台灣同胞借懷念昔日薌曲之音而抒發今朝懷鄉思親之情。現在恢復原曲名的同時將'薌'字改為'鄉'字,以使其含義更為確切。」《懷鄉曲》原曲分為三段。第一段:表現台灣同胞對祖國及親人深切懷念的心情。這段緩慢而悠長的旋律,感情深沉而真摯,如同台灣骨肉同胞在殷切地訴說着自己的心愿:「謠望家千里,骨肉各西東,倚欄懷薌曲,無限故鄉情。」第二段:表現台灣同胞看到祖國欣欣向榮景象時的激動心情,以及他們對祖國的讚頌與嚮往。第三段:情緒更加激動,表現台灣同胞渴望祖國統一的迫切心情和堅定信念。賈鵬芳改編並演奏的《懷鄉曲》,宿略了第二、第三段,變化發展了第一段;少了許多興奮與激動,多了一些憂傷與思念,悽美的旋律使人思緒萬千,這也是中國二胡最能感動人的一面。
  • 豫西二八板,嗩吶曲《二八板》在上個世紀80年初由於演出的需要再次加功,在時值上由兩分多鐘發展為4分半鐘,由高音嗩吶改為中音嗩吶,在《二八板》前又加了「豫西」兩個字即《豫西二八板》。《豫西二八板》劉文金先生執筆修改完成,1983年由郝玉岐加工。通過中音嗩吶細緻入微的模擬,使得吹腔在飄動中透着剛氣,在深厚古樸中透着柔美,如同吟頌、如同哼腔;這裡如青蜒點水般的氣吐音的柔弱吟奏,使吹腔入木三分更加感人。在第三段快板中,在豫劇快流水板的發展變化中,花腔跳動跌宕粉繁,給人們以歡快愉悅之感。
  • 黃土情,黃土情是我國當代著名嗩吶演奏家周東朝先生在1992年創作的,該作品曾榮獲我國第三屆民族管弦樂展播評比獨奏作品一等獎,後又被灌入作者演奏的嗩吶專輯中。這首作品深受海內、外嗩吶愛好者的喜愛,也是專業團體嗩吶演奏者中常奏的曲目。該曲以悠揚婉轉的旋律抒發了對黃土高原無限眷戀的情懷,嗩吶特有的藝術表現力在樂曲中得到了充分的發揮。
  • 天樂,是我國著名作曲家朱踐耳先生於1988年為著名嗩吶演奏家劉英創作的一首嗩吶協奏曲,1989年在「上海文化藝術節」中首演,並獲「優秀成果獎」。同年10月,在北京第二屆「中國藝術節"中又列入演 出曲目。1991年由香港中樂團再次演出,反響強烈。《天樂》曲風熱情豪放、風趣幽默而又兼具含蓄深沉的意蘊, 作曲家將民族風韻、現代技巧和時代氣派的有機結合, 為一向以粗獷奔放著稱的嗩吶開闢了細膩婉約的新的藝術風格。

20世紀

21世紀初

視頻

嗩吶相關視頻

嗩吶音樂會演奏,經典嗩吶曲《黃土情》,吹的太好了!
嗩吶也能成為蹦迪神曲電音嗩吶《白龍馬》,這歌聽了有點上頭!
嗩吶版《98K》《答案》《講真的》太好聽了,嗩吶哥又帥又有才
嗩吶演奏young for you,嗩吶教學視頻學嗩吶

參考文獻

  1. 一喜一悲話嗩吶,發布時間:2014-03-2609:18:31 來源:國學網
  2. 郭雅志——嗩吶10問實答,樂器圈
  3. 嗩吶的種類,發布時間:2014-03-2520:21:10 來源:國學網
  4. 周家班嗩吶,優酷
  5. 沁陽嗩吶,中國焦作
  6. 嗩吶常用技能解析閱讀在線,網易,2019-05-04 · 毛桃說的娛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