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和任師見寄之韻三首

和任師見寄之韻三首

來自 中國華文教育網 的圖片

作品名稱:和任師見寄之韻三首

創作年代:南宋

文學體裁:詩 詞

作者:辛棄疾

和任師見寄之韻三首是南宋愛國詞人辛棄疾的作品之一。

辛棄疾(1140-1207),字幼安,號稼軒,有《稼軒長短句》十二卷。出生在濟南,成長期正值中原淪陷,北方人民的災難給他留下深刻印象。[1]

目錄

正文

老來功業已蹉跎,買得生涯復不多。

十頃芰荷三徑菊,醉鄉容我住無何。

注釋

  ①任師:未詳何人。見寄之韻:寄來協「之」韻之詩。

  ②蹉跎:虛度光陰。

  ③芰(jì計)荷:菱花與荷花,皆生於水中。三徑:三條小路,亦可指隱居者之園圃。參閱《滿庭芳》(「傾國無媒」)注⑦。稼軒《沁園春·帶湖新居將成》起句亦謂:「三徑初成,鶴怨猿驚,稼軒未來。」

  ④無何:此猶言多久。此詩謂功業無就,而來日無多,惟幽居醉酒而已。

昨夢春風花滿枝,是花到眼是新詩。

如今夢斷春無跡,不記題詩付與誰。

賞析

此篇前兩句夢境:春風春花賦新詩。後兩句夢醒春去,全不知新詩付與誰人。自然流暢,清雋可人。

幾年魂夢隔高門,嘆息潭間闕異聞。

剩喜風情筋力在,尚能詩似鮑參軍。

賞析

闕:同缺。異聞:異於他人所聞。

鮑參軍:南北朝時代宋朝傑出詩人鮑照,嘗為臨海王前軍參軍,或稱鮑參軍。其詩長於七言歌行。杜甫以「俊逸」品評其詩風:「俊逸鮑參軍。」(《春日憶李白》)陸游《送辛幼安殿撰造朝》亦稱:「稼軒筆落凌鮑謝。」鮑,即指鮑照。此詩謂老來雖隱退田園,所幸詩風猶健。[2]

作者簡介

辛棄疾(1140年5月28日-1207年10月3日),原字坦夫,後改字幼安,中年後別號稼軒,山東東路濟南府歷城縣(今山東省濟南市歷城區)人。南宋官員、將領、文學家,豪放派詞人,有「詞中之龍」之稱。與蘇軾合稱「蘇辛」,與李清照並稱「濟南二安」。辛棄疾出生時,中原已為金兵所占。21歲參加抗金義軍,不久歸南宋。歷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東安撫使等職。一生力主抗金。曾上《美芹十論》與《九議》,條陳戰守之策。其詞抒寫力圖恢復國家統一的愛國熱情,傾訴壯志難酬的悲憤,對當時執政者的屈辱求和頗多譴責;也有不少吟詠祖國河山的作品。題材廣闊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詞,風格沉雄豪邁又不乏細膩柔媚之處。由於辛棄疾的抗金主張與當政的主和派政見不合,後被彈劾落職,退隱江西帶湖。[3]

隱居生活

1178年決定在信州(今江西上饒)定居。1181年冬,41歲的辛棄疾因受-被免職,歸隱上饒。淳熙十五年(1188)冬,其友陳亮從故鄉浙江永康專程拜訪辛棄疾,兩人於鉛山長歌互答,稱第二次鵝湖之會——辛陳之晤(見後文「名士相會」);鵝湖之會後又陸續出山兩次做官。

1203年,主張北伐的韓侂胄起用主戰派人士,已六十四歲的辛棄疾被任為紹興知府兼浙東安撫使,年邁的詞人精神為之一振。辛棄疾先後被起用為紹興知府、鎮江知府等職。第二年,他晉見宋寧宗,慷慨激昂地說了一番金國「必亂必亡」(《建炎以來朝野雜記》乙集),並親自到前線鎮江任職。

宋寧宗開禧元年(公元1205年),辛棄疾任鎮江知府,時年六十五歲,登臨北固亭,感嘆對自己報國無門的失望,憑高望遠,撫今追昔,於是寫下了《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這篇傳唱千古之作。但他又一次受到了沉重打擊,在一些諫官的攻擊下-離職,辛棄疾懷着滿腔憂憤回瓢泉。1207年秋,68歲的辛棄疾,身染重病,朝廷再次起用他,任他為樞密都承旨,令他速到臨安(杭州)赴任。詔令到鉛山,辛棄疾已病重臥床不起,只得上奏請辭。開禧三年秋天,農曆九月初十,愛國詞人辛棄疾帶着憂憤的心情和愛國之心離開人世,享年68歲。據說他臨終時還大呼「殺賊!殺賊!」(《康熙濟南府志·人物誌》)。後贈少師,諡號忠敏。[4]

主要作品

辛棄疾現存詞600多首,有詞集《稼軒長短句》等傳世。其詩集《稼軒集》已佚。清人辛啟泰輯有《稼軒集抄存》,近人鄧廣銘增輯為《辛稼軒詩文抄存》。《全宋詩》錄有其詩。

參考資料

  1. 辛棄疾 中國華文教育網
  2. 「辛棄疾」詩詞全集 和任師見寄之韻三首 詩詞名句網
  3. 辛棄疾古詩文網
  4. 辛棄疾濟南市 歷城區人物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