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血鬼
吸血鬼是民間傳說裡的一種虛構生物,通常以人類或其他生物的血液為食。在民間傳說中,不死的吸血鬼經常去造訪他們的親人,並在他們活着時住過的地方造成傷亡。他們被描寫成身着裹屍布,身體浮腫,面色血紅或漆黑的形象,與17世紀初期開始到今日那些瘦削,蒼白的吸血鬼截然不同。雖然許多文化中都有對吸血類生物的記錄,但「吸血鬼」這個名詞直到18世紀初期才普及,對吸血鬼的迷信是從吸血鬼傳說流行的地區(例如巴爾幹半島和東歐)湧入西歐才開始的。各個地區吸血鬼的叫法也不一樣,比如在希臘他們被叫做「維克拉卡斯(活屍)」,而在羅馬尼亞被叫做「斯特里戈伊(凶兆預言者)」。自此吸血鬼的迷信在歐洲愈演愈烈,甚至到了集體發瘋的地步。在一些地區,屍體會被釘在木樁上,還有一些人會被指控為吸血族。
在現代,雖然一些文化中還存在如山羊吸血怪這一類的吸血生物,但眾所周知,吸血鬼是虛構的生物。早期民間的迷信要歸結於對屍體死後腐爛過程的無知,在工業化前的社會,人們想要合理解釋死亡之謎,於是創造出了吸血鬼。1985年時卟啉症也和吸血傳說聯繫在一起,許多媒體對此進行了曝光,但是之後受到了大量質疑。
隨着1819年約翰·波里道利《吸血鬼》一書的出版,現代小說中魅力無邊、通曉世故的吸血鬼便誕生了;小說大獲成功,並且無疑是19世紀早期最有影響力的吸血鬼作品。但是,作為吸血鬼小說的精粹而被銘記,並且為現代吸血鬼傳說鋪路的,是布萊姆·斯托克1897年所著的《德古拉》。這部小說的成功衍生了一種別有風格的吸血鬼形象,吸血鬼自此成為驚悚流派中的重要出場人物。
目錄
詞源
牛津英語詞典中第一次出現「Vampire(或Vampyre)」這一單詞是在1745年,出現在一篇發表在《哈利恩雜錄》上題為《三位英國紳士的旅行》的遊記上[1]。而在此前吸血鬼早就在法國和德國的文學中被探討過。奧地利在1718年通過《帕薩羅維茨條約》控制了塞爾維亞北部和奧爾特尼亞後,官方報道當地有掘屍「殺死吸血鬼」的習俗。這些寫於1725年至1732年之間的報道,受到了廣泛的關注。英語Vampire一詞源於德語vampir(或者法語vampyre),而德語vampir源於塞爾維亞語вампир/vampir,是18世紀初期,在塞爾維亞北部屬於奧地利帝國時,人們描述傳說中的塞爾維亞吸血鬼阿諾德·帕奧勒(Arnold Paole)時所用。
參考文獻
- ↑ J. Simpson, E. Weiner (eds) (編). Vampire. Oxford English Dictionary 2nd. Oxford: Clarendon Press. 1989. ISBN 0-19-86118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