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颱風莫拉克(英語:Typhoon Morakot,菲律賓大氣地理天文部門:Kiko,國際編號:0908,JTWC:09W)是2009年太平洋颱風季的一個熱帶氣旋。「莫拉克」一名是由泰國提供,即綠寶石

莫拉克在台灣造成半世紀以來最嚴重的水患,又稱「八八水患」,損失規模超過1959年的「八七水患」[1]。莫拉克在離開台灣後繼續前往中國大陸,重創華南、華東地區,總計罹難人數近700多人(台灣至少681人死亡,中國大陸8人),故聯合國亞太經濟社會委員會世界氣象組織下屬的颱風委員會第43屆會議上決議把「莫拉克」在熱帶氣旋名單中永久除名,以「閃電」取代。

目錄

發展過程及路徑

2009年8月2日,日本氣象廳報告指出,當年第十一熱帶低壓形成於菲律賓東偏北方向約1,000千米(620英里)處。當天該熱帶低壓依然微弱,日本氣象廳於當天稍晚的發布中降低了它的影響區域。然而,2日稍晚日本氣象廳報告它再形成熱帶低壓。8月3日,它進入菲律賓大氣地理天文部門的負責範圍,菲律賓大氣地球物理和天文部門命名熱帶低壓為Kiko。當天稍後迅速離開了他們負責範圍。在日本氣象廳命名為莫拉克之後,莫拉克升級為熱帶風暴。聯合颱風警報中心給予莫拉克編號09W。8月4日莫拉克折回並且再進入菲律賓大氣地理天文部門負責範圍。

Nuvola apps important yellow.svg 本段時間均以二十四小時制東八區時間(UTC+8)為準。

在8月5日20時30分,中華民國交通部中央氣象局開始發布颱風警報,並將莫拉克升格為中度颱風。

在8月6日14時00分,已經形成台風眼[2],持續增強。14時30分,中華民國中央氣象局發布首次超大豪雨特報。

在8月6日18時00分,中國中央氣象台發布颱風紅色警報,這也是2009年的首個颱風紅色警報。

8月7日於23時50分由台灣花蓮縣花蓮市附近登陸,8月8日14時由桃園縣新屋鄉出海。

8月9日迫近中國的颱風莫拉克,移速緩慢,16時20分在福建省寧德市霞浦縣北壁鄉於中國大陸登陸,登陸時颱風中心氣壓970百帕,近中心最大風速33米/秒,相當於12級。隨後移動速度稍為加快。隨着莫拉克迫近,浙江與福建兩省共疏散接近100萬人,7萬多艘船回港避風。浙江蒼南縣的降雨量超過250毫米。

在8月10日05時30分,台灣交通部中央氣象局解除颱風警報並持續發布豪雨特報。

在8月11日凌晨減弱為熱帶低壓。

各地影響

菲律賓

當地發布最高熱帶氣旋警告信號:一號風暴信號

2009年8月6日16時,菲律賓大氣地理天文部門提高了風暴信號警告。1級信號(30至60千米每小時(16至32節)風速)警戒地方為巴丹群島省巴布延群島、卡加延省。雖然莫拉克並非正面靠近菲律賓,但受外圍雨帶強風影響,呂宋北部連場暴雨,引發洪水及山泥傾瀉,至少12人死亡,包括3名法國登山遊客。

台灣

當地發布之颱風警報:海上陸上颱風警報

莫拉克颱風吹襲台灣時,恰為1959年台灣史上最嚴重水患—「八七水患」50周年。又因為在8月8日時莫拉克在中南部多處降下刷新歷史紀錄的大雨,亦稱「八八水患」。截至9月8日為止,已至少造成681人死亡、18人失蹤,農業損失超過新台幣200億元,是台灣氣象史上傷亡最慘重的侵台颱風,所造成的農業損失亦超越原本1996年的賀伯颱風的紀錄。

視頻

颱風莫拉克 相關視頻

莫拉克颱風把浴缸送上天
實拍暴雨襲台灣 南部災情直逼莫拉克颱風災情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