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玉蟬
劇目介紹
越劇《雙玉蟬》根據同名甬劇移植,寫明末揚州名十沈東川船過太湖,救起杭州名儒曹觀闊。觀闊把他的女兒芳兒許配給東川之子夢霞,以玉蟬作信物。不久沈東川病危,把不滿兩周歲的兒子夢霞托給沈太公後去世。沈太公抱夢霞去杭州交給曹姓族長,曹姓族長將夢霞交給曹觀闊,觀闊見夢霞是個襁褓小兒,懊悔莫及,不久也離開人世。當曹芳兒將夢霞撫養成人後,自己青春不再,最後當夢霞高中回來,她已感自身人老珠黃,只落得口吐鮮血,飲恨而死。沈夢霞與呂翰林之女碧雲結成美滿姻緣。
中國戲曲
戲曲是我國傳統的戲劇形式,是我國最具有民族特點和風格的藝術樣式之一。其最早可以追溯到上古時代用來娛神的原始歌舞。《尚書堯典》上說:「於!子擊石拊石,百魯率舞。」《呂氏春秋古樂》上也說:「昔葛天氏之樂,三人操牛尾,投足以歌八闕:一曰《載民》,二日《玄鳥》,三日《遂草木》四日《奮五穀》五日《敬天常》六曰《達帝功》,七曰《依地德》八曰《總禽獸之極》。」 如在許多古老的農村, 還保持着源遠流長的歌舞傳統,如「儺戲[1]」;同時,一些新的歌舞如「社火」、「秧歌」等適應人民的精神需求而誕生。正是這些歌舞演出,造就出一批又一批技藝嫻熟的民間藝人,並向着戲曲的方向一點點邁進。《詩經》里的「頌」,《楚辭》里的「九歌」,就是祭神時歌舞的唱詞。從春秋戰國到漢代,在娛神的歌舞中逐漸演變出娛人的歌舞。從漢魏到中唐,又先後出現了以競技為主的「角牴」(即百戲)、以問答方式表演的「參軍戲[2]」和扮演生活小故事的歌舞「踏搖娘」等,這些都是萌芽狀態的戲劇。
視頻
雙玉蟬 相關視頻
參考文獻
- ↑ 儺戲是什麼?儺戲的來源是什麼?,為什麼網,2015-07-18
- ↑ 歷史知識 > 參軍戲,國學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