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北京燈彩

燈彩是一種非常古老的漢族傳統手工藝品。是春節,元宵節等喜慶節日的重要裝飾品。通常分為吊燈座燈壁燈提燈等幾大類。以造型製作材料分,北京宮廷燈彩藝術品主要有紗燈宮燈走馬燈立體動物燈金屬燈料絲燈等。燈彩的製作技藝是彩扎,裱糊編結刺繡、[[雕刻、剪紙字畫的凝聚,成為既延續了傳統工藝又表示出濃郁文化積澱的綜合性造型藝術。燈彩與彩燈、宮燈不同,燈彩的主要功能在於燈藝,它以文化娛樂為主,與民俗,民間文娛表演相融合,內容包羅萬象。

目錄

基本內容

遺產編號:Ⅶ-50

申報地區:北京市崇文區、朝陽區

批准時間:2008年

遺產類型:傳統美術

中文名稱:北京燈彩

非遺級別:國家級

燈彩簡介

20世紀50年代以後,北京燈彩逐漸稀少。來有所發展,但由於缺少傳承人、燈彩空間的缺失,使燈彩藝術瀕臨失傳。燈彩在中國已經有1800多年的歷史,是中國人在傳統節日裡烘托喜慶氣氛的重要裝飾品。花燈白天懸掛在門前熱鬧喜慶,夜晚則光彩明亮, 富麗堂皇。中國各地的燈彩各有特色,而「北京燈彩」則獨具一格,具有鮮明宮廷藝術特色,2008年6月被列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永樂十九年(1421年)明成祖 朱棣遷都北京時,北京的各類花燈十分興旺。北京的燈節活動從正月初八開始,至十三進入高潮,到十七結束。由於和商業交易相結合,故又稱「燈市」。白天是繁華的集市,夜晚是歡樂的燈會。明時,北京出現了一批著名的手工業作坊,各種 花燈, 巧奪天工。清朝末年,曾經作為皇宮彩燈的宮廷燈彩藝術,逐步成為具有地方特色的北京民間燈彩。

燈彩淵源

在北京市東部 平谷區西古村,有一座占地2000平方米的燈彩製作中心,也是「北京燈彩」傳承人 李邦華先生的工作室。李邦華先生說,經過 世代相傳,「北京燈彩」至今沿襲着一套嚴格的工藝技巧,材質精良、形式多樣、精工細作、寓意高雅。「北京是 六朝古都,每朝每代都有許多能工巧匠,集地方燈彩的特色,形成了北京燈彩的特色,富麗堂皇,比較大氣。走的路子屬於宮廷藝術,好工藝,好材料,製作的要求比較嚴謹。」

60歲的李邦華先生,出身於手工藝術世家,從小就對美術、傳統工藝感興趣。後來他師從於在開國大典上為 天安門城樓設計製作大紅燈籠的 李冬雪,潛心研究「北京燈彩」的製作工藝,一干就是幾十年。如今,李邦華先生和他的朋友一起,鑽研傳承「北京燈彩」製作工藝,招收了十幾名專職的學員,還帶動了附近100多名農民就業。

團隊能製作出數十種形態各異的燈彩,他們製作的各式燈彩,沿襲傳統的做工方式,全部為手工綁紮製作。特別是動物造型的燈彩,燈彩骨架全部按動物運動規律、行走姿勢和肌肉紋絡用鐵絲進行焊接。

單是製作一個「 百鳥朝鳳」燈彩,就要有上萬個焊點,而精工細做、一絲不苟,這正是」北京燈彩」藝人世代傳承的本色。而說起最得意的一件作品,還要屬上世紀80年代製作的一組「龍舟」燈彩。「我為什麼設計這個(龍舟燈彩)呢?因為當時國家也改革開放了,各方面都 蒸蒸日上,象徵祖國像龍一樣,顯示中華民族的精神。這個燈長2.6米,高1.5米,我設計的是龍船的形狀,有兩層走馬燈,走馬燈是我們中國的發明,不需要用電,利用(蠟燭產生的)熱能畫面就能自動轉動起來,像電影一樣。上面的人物就用絹人,底下的穗子採用了工藝比較複雜的網子、穗子,大紅色的,更顯示出龍舟的氣勢來,富麗堂皇。」[1]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