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西城區西什庫小學
北京市西城區西什庫小學(北京市西什庫小學)坐落在北京市西城區西安門大街劉蘭塑胡同14號,比鄰著名的西什庫教堂。學校地處首都核心功能區,距中南海不足200米。
學校於清光緒二十五年(1899年)八月由西什庫教堂主教法籍人士林懋德(P.JARLIN)創辦,始稱「聖心小學」, 後改為「盛新小學」。 1952年起改為現校名。學校最初的校址是在西安門大街現老北大醫院處。1913年春,遷入西什庫大街劉蘭塑胡同14號新校舍(即現校址)。1921年,學校在彭玉麟校長任內,又擴充成立了中學部。1930年,中學部遷至五龍亭後,乃各設校長,分掌校務。北平淪陷期間,學校正常秩序受到嚴重影響,教會經費匱乏,難以為繼。1944年,遂由李君武改組校董事會,並任董事長。經協商,天主教聖母文學會將全部校產及教具借予學校使用,辦學經費則由學校靠學費收入自行維持。2020年4月26日,學校被認定為北京市第二批義務教育學校管理標準達標學校。
目錄
簡介
北京市西城區西什庫小學校園同蒼松古槐綠蔭掩映,教學樓紅瓦灰牆,古色古香,學習環境幽雅怡人,教室寬敞明亮,配有裝備先進的專業教室。如勞動,美術,音樂[1],自然,計算機教室及語音教室等。
學校西側與壯麗宏偉的西什庫教堂咫尺為鄰,向東行不足千米是風景秀麗的皇家園林北海公園,向南行不足50米是舉世聞名的中南海。
學校特色
百餘年來,學校治學嚴謹,成績顯著,老中青結合的教師隊伍,培養出一批批畢業生中人才濟濟,在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的過程中充分發揮德育[2],教育,後勤各部門作用,形成以健促校為龍頭,科研為先導,課堂教育為主渠道的辦學特色,尤其是在化課堂教室改革中因材施教,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教育要面向現代化,面向未來,面向世界學校一方面努力改善辦學條件,先後建立學生計算機室、語音教室、閉路電視系統、校園網、教師電子備課室等;另一方面,調整師資的年齡結構,提高學歷層次,現已基本形成學歷達標以老中青為骨幹的有充足後備力量的政治、業務素質較為精良的教師隊伍.曾先後被評為市、區先進學校。 相信在不遠的將來,一所全新的西什庫小學必將展示在人們眼前,帶給人們更多的驚喜,讓我們深深祝福,西什庫小學明天更加美好。
學校教學樓很具特色,磚木結構,灰磚紅瓦,陽台是連通走廊,樓板樓梯均為松木製成。教學樓分成東西兩座,西樓呈一字形,東樓呈U型,兩座樓相連,形成坐北朝南一個睡倒的F狀。多年以來,學校一直以治學嚴謹,作風樸素的傳統校風著稱。以愛為源,關心他人,快樂自己是學校多年立身之本,更是教育宗旨和辦學理念。
視頻
北京市西城區西什庫小學 相關視頻
參考文獻
- ↑ 小學音樂課程標準解讀,豆丁網,2016-09-20
- ↑ 中小學德育工作怎麼做?六大途徑做「指南」 ,搜狐,2017-0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