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國松
生平
祖籍青州,父親為國民革命軍軍人,在北伐駐紮北平時結識劉國松的母親,1932年4月26日在安徽蚌埠收下劉國松。1938年父親於抗日戰爭中陣亡,與母親隨軍隊流亡於湖北、陝西、四川、湖南、江西等地,1940年定居湖南,後又在江西金溪線安頓,並考入金溪縣立中學,母親改嫁後,一家隨繼父在1945年到武昌,劉國松進入中華大學附屬中學,就讀初中二年級;這時期他在上學途中接觸了裱畫店,裱畫店老闆送他畫冊,讓他臨摹;1948年考入南京國民革命軍遺族學校。1949年隻身隨遺族學校到臺灣,就讀於臺灣省立師範學院(今臺灣師範大學)附屬中學,1951年考入於臺灣省立師範學院藝術系(今臺灣師範大學美術系)就讀,師從朱德群、廖繼春、馬白水等人,並以第一名畢業[1]。
1956年從台師大美術系畢業後,在老師廖繼春鼓勵下,與同是師大出身的郭東榮、郭豫倫、李芳枝、陳景容、鄭瓊娟等人創立了「五月畫會」,在台北中山堂開展[2],是要模仿法國「五月沙龍」(SalondeMai)的作法,企圖以一種創新、求變的現代風格,挑戰日趨保守的台灣畫壇,他開始撰寫藝術理論,鼓吹現代藝術,而五月畫會也持續在每年五月展出。
1959年他被引介擔任郭柏川的助教,並結識漢寶德,同時他也擔任《筆匯》雜誌 編輯工作,這時期他的創作是在畫布上打上石膏作底、再上壓克力顏料[3]。
1960年他獲聘為中原大學建築系講師,1961年他結婚,並發展出新的技法拓墨畫,求創新嘗試新的材質與表現技法,他逐漸形塑中國的現代繪畫理論,認為「寫意」的最終目的就是追求純粹繪畫,即「抽象畫」的建立,開始運用中國紙墨媒材進行新的實驗創作,陸續發展出「大筆觸」時代;並研發出抽離紙筋的紙,被稱為「國松紙」,此技法稱為「抽筋剝皮皴」。詩人余光中給予大筆觸系列作品最高評價,認為這些作品充滿流動生命、畫面有限,卻給人無限之感;藝術史家李鑄晉也認為〈寒山雪霽〉既有中國山水傳統,卻又充分表現現代色彩[4]。
1966年起在李鑄晉的策畫下,劉國松與莊喆、馮鍾睿、余承堯、陳其寬、王季遷等人一同在美國展開為期兩年的「中國山水畫的新傳統」巡迴展覽,他趁機走訪愛荷華、緬因州、加州、紐約,同時受洛克斐勒基金會贊助,至歐洲各地,於1967年返台[5]。1969年起他發展「太空畫」系列,大約延績到1971年底,總計創作了將近三百餘幅作品[6]。
1971年,他受邀至香港中文大學藝術系任教,隔年做系主任,1973年創立了全世界第一門關於現代水墨畫的課,最強調的觀點就是拒絕臨摹[7]。同時,他也發展出「水拓」技法。
1980年代他受邀前往美國,1981年返港,參與「中國畫研究院」的成立,並在中國舉行巡迴個展。1989年受美國通運銀行香港分行之託,完成最大一幅直幅水墨畫作〈源〉於香港太古廣場辦公大樓的巨牆上[8]。
80年代末他又再度回到台灣,1990年台北市立美術館舉辦他的大型回顧展,1991年李仲生現代繪畫文教基金會頒予他現代繪畫成就獎,1992年他自香港大學退休,擔任東海大學客座教授,1994年他主導策畫中國現代水墨畫大展,1996年受漢寶德之邀擔任國立台南藝術學院造形藝術研究所教授兼所長,1998年美國古根漢美術館「中華五千年文明藝術展」以劉國松作品為現代藝術之代表。1999年他自台南藝術學院退休[9]。2008年獲國家文藝獎,2017年膺選為美國文理科學院海外院士,2018年獲行政院文化獎[10]。
他的創作創作至今曾在全球近百間美術博物館舉辦個展,另外,大英博物館、柏林博物館等80間美術機構收藏其作品,堪稱被全球最多美術博物館收藏的當代華人藝術家[11]。
艺术主张
劉國松一生致力於現代水墨的推廣與傳承,打破既有的水墨觀念,無疑是現今全球藝術界最有影響力的人物之一。劉國松早年提出了「革筆的命」、「革中鋒的命」等主張,質疑用筆的重要性,以及藝術之於生活的關聯性,對當時傳統的水墨藝術造成劇烈的影響。為了實驗水墨的不同可能性,劉國松從媒材開始作為第一步,最著名的技法便是在紙張上墨後,撕去紙筋留下白線的「抽筋剝皮皴」,而劉國松為了達成理想的效果,甚至因此發明了「劉國松紙」。後來在參觀九寨溝後,又以建築用的描圖紙,利用其不吸水的特性,發展九寨溝系列絢爛迷人的水面波光,同樣為觀者驚豔。
影片
参考资料
- ↑ 蕭瓊瑞 . 現代·水墨 劉國松. 國立台灣美術館. 2017: 10–20.
- ↑ 呂淸夫 . 台灣美術地方發展史全集: 台北地區. 日創社. 2005: 64.
- ↑ 漢寶德. 美感與境界:漢寶德再談藝術. 典藏. 2011: 31.
- ↑ 蕭瓊瑞 . 現代·水墨 劉國松. 國立台灣美術館. 2017: 48–72.
- ↑ 蕭瓊瑞 . 現代·水墨 劉國松. 國立台灣美術館. 2017: 76–82.
- ↑ 蕭瓊瑞 . 五月與東方: 中國美術現代化運動在戰後臺灣之發展 (1945-1970). 东大图书. 1991: 79.
- ↑ 秦凡洛. 專訪「現代水墨之父」劉國松:筆墨應隨時代不斷創新. 橙新聞. 2017-12-22.
- ↑ 蕭瓊瑞 . 現代·水墨 劉國松. 國立台灣美術館. 2017: 122.
- ↑ 蕭瓊瑞 . 現代·水墨 劉國松. 國立台灣美術館. 2017: 138–146.
- ↑ 楊媛婷. 現代水墨之父劉國松獲頒文化獎. 發行商. 2017-04-28: 該新聞的頁碼.
- ↑ 余祥. 華人畫家之先 劉國松獲頒美文理科學院院士. 中國時報. 2016-1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