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恆毅
剛恆毅(1876年4月3日-1958年10月17日)原名賽蘇·貝尼尼奧·路易·康斯坦蒂尼(意大利語:Celso Benigno Luigi Costantini)是意大利籍天主教樞機,為第一位駐華宗座代表、主徒會會祖,並曾擔任聖座傳信部的秘書長。他是改寫現代中國天主教發展的重要人物 [1]。
目錄
成長背景
1876年4月3日,剛恆毅出生在意大利東北部波代諾內省的卡斯蒂雍鎮(Castions,位於首府波代諾內以東9公里),父母皆是虔誠的天主教徒,父親Costante Costantini是一位建築師,母親Maddalena Altan一共生育了五子三女。母親在懷孕時讀了聖婦尚達爾的傳記,因此,後來就以聖婦的兒子Celso給剛恆毅取名。
1891年,15歲的剛恆毅進入波爾托格魯阿羅教區修院。1897年,他前往羅馬求學,獲宗座額我略大學的神學、哲學博士學位。1899年12月26日,剛恆毅晉鐸。1921年8月24日在阜姆(今里耶卡)祝聖為主教。
宗座駐華代表
1922年8月12日,教宗庇護十一世任命了剛恆毅為首任宗座駐華代表,領總主教銜。11月8日抵達香港、12月29日抵達北京。來華後取漢名剛恆毅,字高偉。
他任職期間對中國天主教會貢獻良多。以下是主要貢獻:
終止法國保教權
1844年簽訂的《中法黃埔條約》中規定了准許傳教自由、設立教堂自由,從此解除了百年教禁,而法國也取代葡萄牙獲得在華保教權。1858年的中法《天津條約》更規定所有中國天主教徒均受到法國保護。羅馬教廷無法直接管理中國天主教事務,而是必須通過法國領事館中轉。
剛恆毅到中國後,表明他的態度:
- 「用十字架代替外國旗,用中國法律的保障來代替外力的政治庇護,趕快成立本籍聖統。」
- 「我不願向中國人民要求可惡的特權,只要求自由傳教和興學,以得保障教會產權就可以了。」
他為了避免與列強之間的瓜葛,沒有把宗座代表公署設在東交民巷使館界,而是設在什剎海附近的乃茲府胡同惠親王府。即使遇到危險時也不願躲進使館區。他拜訪當時外交總長顧維鈞申明教會與列強不同的立場,教會旨在使人們認清人生真諦及信仰,別無他圖。
為了表示對中華民族正義行動的支持,他在五卅慘案後,向外界申明:
- 「教會絕不剝奪教友的公民權及合法的愛國行動,公教在中國復興上會帶給強而有力的貢獻,而給你們祖國帶來自主、秩序、自由、和平和統一。」
第一次全國教務會議。
1924年5月15日至6月12日,剛恆毅在上海徐家匯天主堂召集中國天主教第一次全國教務會議。到會的有42位主教,5位監牧(其中兩位是中國籍)。
這次上海會議明令傳教士任務是向教外人傳布福音,並準備建立由本籍神職人員所主持的教會。大會還有一項具有深遠影響的事件:剛主教率全體與會牧者,將中國奉獻於無玷聖母[2]。
視頻
剛恆毅 相關視頻
參考文獻
- ↑ 關於剛恆毅與中國天主教的本地化 ,漢語基督教研究網,2014-11-25
- ↑ 試述剛恆毅樞機的「中國心」 ,中國天主教,2014-0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