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劉其人[1](1916-1974)原名劉德賢。山東省威海市人。一九三四年加入中國共產黨。一九三七年五月參加中國工農紅軍。抗日戰爭時期,任山東沂蒙地區抗日游擊隊連政治指導員、營政治教導員,八路軍山東縱隊第四支隊二團政治處主任,山東縱隊後方政治部主任,第九支隊政治委員,第三旅政治委員,清河軍區副政治委員,渤海軍區副政治委員兼行政公署主任。

劉其人
出生 1916
國籍 中國
別名 劉德賢
職業 軍人
知名作品



目錄

簡介

劉其人,男,漢族,原名劉德賢,曾用名劉一民。原中國人民解放軍總政治部組織部部長。1916年2月9日,出生於英占威海衛第十四區蒲灣村(1930年收回威海衛後隸屬威海衛行政區第七自治區、1945年8月為威海衛市港西區,1950年為榮成縣港西區、9月改第十四區、1954年改第十二區,1957年為榮成縣泊於鄉,1958年9月1958為榮成縣先進人民公社,1958年10月為威海市泊於人民公社,1965年為榮成縣泊於人民公社,1984年為榮成縣泊於鄉、1989年12月改為泊於鎮,1990年為榮成市泊於鎮,1994年7月劃歸威海市環翠區,2003年5月劃歸威海市經濟技術開發區管理,蒲灣村1950-1958、1965-1994兩度劃歸榮成管轄,這就是劉其人將軍被稱之為榮成人的原因)一個中農家庭。少將軍銜,曾任解放軍總政治部組織部部長。解放戰爭時期,任東北人民自治軍第七師政治委員,東北民主聯軍第六縱隊副政治委員兼政治部主任,東北軍政大學上級幹部大隊政治委員,東北軍政大學政治部主任。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任中南軍政大學副政治委員,第四高級步兵學校政治委員,第一高級步兵學校政治委員,中國人民解放軍總政治部副秘書長,總政治部組織部部長。一九五五年被授予少將軍銜。是中國共產黨第八屆中央委員會監察委員會候補委員。文化大革命中,受到迫害,1974年1月6日在濟南逝世。

年表

1916年2月9日,出生於山東威海蒲灣村。

1934年9月加入了中國共產黨

1937年4月奔赴延安,進入第二期"抗大"學習,成為一名光榮的紅軍戰士。

1938年6月山東縱隊4支隊2團合編,劉其人任團政治處主任。

10月,他奉命調到魯南國民黨專員張里元部做統戰工作,任該部第二旅政治部主任兼中共工委書記。

1939年6月,任山東縱隊後方政治部(即省委的地方工作部)主任。

1940年1月,組織八路軍山東縱隊9支隊及魯中區黨委會,劉其人任政委。

1940年10月,劉其人被任命為八路軍山東縱隊3旅政委。

1942年2月,八路軍清河軍區成立,劉其人任副政委。

1944年初,劉其人被任命為八路軍渤海軍區副政委兼渤海區行署主任。

1947年10月,劉其人任東北民主聯軍第6縱隊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

1948年5月,劉其人任東北軍政大學上級幹部大隊政委;

同年12月,任東北軍政大學政治部主任。

全國解放後,劉其人歷任中南軍政大學副政委,第一和第四高級步兵學校政委,

1953年,劉其人調總政治部任組織部部長。他協助總政治部主任譚政組織全軍進行深入的政治思想工作,促進部隊完成大規模的整編任務和建立各項正規化制度。

1960年軍委擴大會議上,林彪誣陷總政有個以"譚政為首的宗派反黨集團",是"彭黃反黨集團的工具"時,劉其人也被誣陷為"反黨集團骨幹",被降職為副部長,行政低套一級,黨內受警告處分。"文革"期間,又受到更殘酷迫害。

1974年1月16日,在泰安與世長辭,時年58歲。

1979年3月,中共中央、中央軍委批轉了總政治部《關於為"譚政反黨集團"冤案徹底平凡的決定》,對劉其人的一生作了公正的評價,推倒了林彪、"四人幫"強加給他的一切污衊不實之詞,恢復了名譽。

1955年9月,劉其人被授予少將軍銜。榮獲八一獎章,一級獨立自由勳章,一級解放勳章。

在黨的八大當選為中共八屆中央委員會監察委員會候補委員。

生平

劉其人幼年喪母,是勤勞、忠厚的父親把他撫養成人。他10歲那年開始上學,讀了兩年私塾,又上了4年新學。由於他天資聰穎又刻苦努力,學習成績一直很好。 1931年考入榮成縣風山小學(高小)讀書。1932年在上千人的高小畢業會考中,他名列第二。在此期間,劉其人經常聽老人們對他講述甲午海戰時日軍侵占威海、榮成的往事;他還目睹了大哥遭受官府打罵的情景,童年的心靈上刻下了反抗階級壓迫和民族壓迫的烙印。"9·18"事變發生後,劉其人和同學們一起下鄉宣傳,喚起民眾的覺悟。1933年他考入文登第七鄉村師範,在進步教師的影響下,如饑似渴的地閱讀了《列寧主義初步》、《辯證法入門》、《母親》、《鐵流》等進步書籍。學校地下黨負責人劉家語(谷牧)同志經常幫助他,介紹黨的性質和主張,幫助他思想進步。1934年9月,由張鐸介紹,他加入了中國共產黨。從此,他走上了為共產主義事業奮鬥到底的革命道路。

1935年11月,劉其人等文登鄉師的黨員們,遵照中共膠東特委的指示,參加了"一一·四"暴動。暴動失敗後,他逃脫了敵人的追捕,仍回學校秘密活動。劉其人參與"罷考"、驅逐反動教員活動,遭反動當局逮捕。被審訊時,他機智沉着,應付自如,未暴露身份,後經友人保釋出獄。出獄後在嚴重的白色恐怖下,他晝夜奔波,想法尋找黨組織。父親勸他要"安分守己"、"掙錢顧家"。劉其人說:"自古以來,忠孝難雙全。國家將亡,家能保住嗎?"他考入濟南第一師範後,又因參加進步活動遭到開除,被迫離開學校。

1936年11月,他和張鐸一起去北京尋找黨組織。到北京後,顛沛流離,棲身廟宇,有時只以稀粥度日。經友人介紹,劉其人到山西閻錫山的軍訓團學習。在軍訓團中,劉其人找到了黨組織,接上了關係。接上組織關係後,劉其人向組織提出了到延安的請求,得到批准。他於1937年4月奔赴延安,進入第二期"抗大"學習,成為一名光榮的紅軍戰士。經過8個多月的學習,他的政治和軍事水平大大提高,從一個初具革命思想的青年學生,成長為自覺的無產階級革命戰士。

"七七"盧溝橋事變發生後,劉其人等學員奉命於1937年12月提前畢業。他被派回山東,到新泰、萊蕪、蒙陰三縣交界處發展武裝,開闢新的抗日根據地。劉其人以八路軍特派員的名義進行宣傳和組織工作,結識了一批愛國的知識分子和有覺悟的青年農民,僅一個多月便組成了一支200多人的武裝"八路軍山東人民抗日游擊第4支隊",他先後任指導員和教導員。1938年6月,這支隊伍與山東縱隊4支隊2團合編,劉其人任團政治處主任。10月,他奉命調到魯南國民黨專員張里元部做統戰工作,任該部第二旅政治部主任兼中共工委書記。期間,劉其人協助張里元開辦教導隊,團結教育了一部分青年軍官,促進了當地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形成。後來,隨着形勢的發展,張里元走上了反共的道路,劉其人奉命調回。1939年6月,劉其人任山東縱隊後方政治部(即省委的地方工作部)主任。

1940年1月,劉其人和林浩劉海濤組織八路軍山東縱隊9支隊及魯中區黨委會,劉其人任政委。9支隊進駐濱海地區,擴大武裝,開展游擊戰爭,建立了新的抗日根據地。1940年10月,劉其人被任命為八路軍山東縱隊3旅政委,和許世友、楊國夫、景曉村、徐斌州等一起,領導堅持和發展清河平原的抗日游擊戰爭。這時,清河區有日偽軍76,000多人,國民黨頑固派軍隊40,000多人,而3旅只有10,000人的武裝,敵強我弱,鬥爭極其艱苦。1941年2月,3旅旅長許世友奉命帶一個團的主力部隊去膠東參戰;劉其人、楊國夫率其餘部隊,準備北進開闢黃河以北的地區。但國民黨魯北行署糾集7000多人的"剿共聯軍",分南北兩路,在廣饒、博興一帶夾擊我軍。劉其人、揚國夫指揮我軍,給專事摩擦、消極抗日、積極反共的國民黨頑固派以迎頭痛擊。10月初,劉其人、楊國夫又率部隊攻克了國民黨魯北行屬的老巢義和莊,消滅敵人3000人,為開闢黃河以北地區、創建鞏固的清河區抗日根據地奠定了基礎。

1942年2月,八路軍清河軍區成立,劉其人任副政委。清河區的形勢日趨緊張,到1943年,平均每8個村就有1處日偽軍崗樓;10里左右就有1處敵偽據點,清河區黃河以南根據地大部分被分割封鎖。在如此嚴峻的形勢下,中共清河區黨委、軍區,積極執行"敵進我進"的方針,將部隊化整為零,以班、排為單位,分散活動,派出小部隊、武工隊插入邊沿區和敵占區。劉其人親自帶領武工隊晝伏夜出,鑽地道、打伏擊、拿崗樓,逐村逐戶地開展工作。1943年11月,日偽組織260,000多人900多輛汽車,1個騎兵旅,並有飛機、坦克配合,拉網合圍,"掃蕩"清河區。楊國夫、景曉村等率部阻擊兩天後,採取"翻邊戰術",到外區作戰;劉其人、袁也烈、徐斌州等帶領警衛部隊、機關、後勤人員,在內線與敵人展開麻雀戰、地雷戰,節節抗擊,襲擾敵人。他們被圍趕到沿海灘涂地帶,喝鹹水,吃野菜和草種子,在荊林、草叢中和敵人周旋,堅持到最後勝利。不管在多麼艱苦危險的情況下,劉其人始終和戰士、群眾同甘苦,生死與共,鬥志昂揚。1943年夏季反"蠶食"戰役中,他和楊國夫等夜以繼日地指揮戰鬥。夜間,他眺望戰地火光,聽到遍地槍聲,興奮地編寫戰地通訊:"夜半忽聞聲聲巨響,是敵堡飛向半天空……"他先後參加過清水泊、三里莊、義和莊戰鬥,特別是他和楊國夫等指揮的夏季反"蠶食"戰役,解放利津、蒲(台)濱(縣)戰役,取得了輝煌的勝利,受到八路軍山東軍區的通令嘉獎。抗日戰爭中,清河區共消滅日軍630人,偽頑軍21320人,創建和鞏固了包括17個縣、300多萬人的清河區抗日根據地。身為清河區領導人之一的劉其人,發揮了重要作用。在此期間,劉其人分管軍隊的政治工作,但對地方政權建設、群眾工作,也十分關心。他善於總結經驗,寫出了有關清河區根據地建設、"反蠶食"、開展小部隊活動、開展統戰、偽軍工作等方面的文章30多篇,先後在《群眾報》、《前鋒報》上發表,受到八路軍山東軍區領導的讚揚。1942年10月,他應邀到全區縣委書記會議上講話,闡述了開展黨內思想鬥爭,做好群眾工作的等問題,受到與會者一致好評。1942年和1943年,因抽調地方武裝補充主力較多,地方和部隊發生隔閡。劉其人主動教育幹部從大局出發,相互支持,相互尊重。劉其人的工作,增強了部隊和地方的團結。1942年,他建議從部隊抽調幹部組成許多工作隊,幫助地方開展減租減息、僱工增資運動。僅1942年冬,全區減租者達1900餘戶,減息800多名,增資的僱工上千人,受到廣大貧苦農民的熱烈歡迎。

抗戰勝利後不久,劉其人奉命率由3個團組成臨時指揮部,經古北口挺進東北。到達東北以後,他任東北人民自治聯軍第7師政委。1946年春,7師配合兄弟部隊攻占長春,經4晝夜激戰,全殲了守敵,受到"東總"嘉獎。其後,7師又參加了保衛四平戰鬥。在戰爭中,他要求部隊嚴格遵守三大紀律八項注意,反覆強調,鐵的紀律是我黨我軍的力量保證。人民是我們的母親,是永不凋落的青紗帳。若不執行紀律,我們的軍隊就得不到人民的支持,就沒有戰鬥力。1947年,部分傷員在東北綏化養傷。有些傷員居功自恃,違犯紀律。醫院和後勤機關屢禁不止。6縱黨委決定堅決整頓,派劉其人前往處理。他沒有依仗尚方寶劍單純搞懲辦主義,而是先深入到醫院、機關、病房、群眾,調查、了解情況,聽取並解決了傷員的合理要求,逐級進行動員教育。但仍有人我行我素。劉其人帶人清查了妓院、煙館,把少數違紀分子禁閉起來,並找出一個典型親自談話,大會點名,嚴厲批評,因而立竿見影。在肇源時有位管理科長,因違犯紀律,被群眾告發,他毫不留情地嚴厲處理。在公審大會上,他激動地說:"我們是人民的子弟兵,誰無父母兄妹,誰欺負老百姓就是忘本,連禽獸不如!"使部隊的紀律性進一步加強,保證了戰鬥任務的完成。1948年5月,劉其人任東北軍政大學上級幹部大隊政委;同年12月,任東北軍政大學政治部主任。


參考資料

  1. 劉其人少將,2018-1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