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越劇舞台藝術(劇照)原圖鏈接來自 搜狐網 的圖片

鳳凰樓》,古裝戲,該劇1980年由樂清越劇團演出,袁潔如、李美鳳主演。

目錄

劇目介紹

越劇《鳳凰樓》劉文起、陸員芳編劇。戰國時期,吳王夫差對外連年征戰,對內苛政暴斂,百姓深受其苦,怨聲載道,壯士韓重揭竿而起,率眾反抗夫差暴政。夫差自知國力衰微疲於應付,乃大興土木,興建鳳凰樓。樓成之日廣召各國公子,引鳳求凰,為公主紫玉擇配,意欲借用外來力量剿滅韓重,不料韓重潛入宮樓,感化紫玉公主,揭穿夫差陰謀和齊國公子齊軒以求親為名、企圖併吞吳國的狼子野心。於是陰謀與愛情,戰爭與和平,真善美、假惡丑糾纏,演繹出一場玉石俱焚、鳳去樓空的悲劇。

中國戲曲

戲曲是我國傳統的戲劇形式,是我國最具有民族特點和風格的藝術樣式之一。其最早可以追溯到上古時代用來娛神的原始歌舞。《尚書堯典》上說:「於!子擊石拊石,百魯率舞。」《呂氏春秋古樂》上也說:「昔葛天氏之樂,三人操牛尾,投足以歌八闕:一曰《載民》,二日《玄鳥》,三日《遂草木》四日《奮五穀》五日《敬天常》六曰《達帝功》,七曰《依地德》八曰《總禽獸之極》。」 如在許多古老的農村, 還保持着源遠流長的歌舞傳統,如「儺戲[1]」;同時,一些新的歌舞如「社火」、「秧歌」等適應人民的精神需求而誕生。正是這些歌舞演出,造就出一批又一批技藝嫻熟的民間藝人,並向着戲曲的方向一點點邁進。《詩經》里的「頌」,《楚辭》里的「九歌」,就是祭神時歌舞的唱詞。從春秋戰國到漢代,在娛神的歌舞中逐漸演變出娛人的歌舞。從漢魏到中唐,又先後出現了以競技為主的「角牴」(即百戲)、以問答方式表演的「參軍戲[2]」和扮演生活小故事的歌舞「踏搖娘」等,這些都是萌芽狀態的戲劇。

視頻

鳳凰樓 相關視頻

越劇的歷史和發展
中國戲曲絕活展示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