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难关
历史
日治时期,日人为兴建合欢越岭道,受山势阻挡而开凿隧道,故得名“石门”。日治时期结束后,国民政府迁来台湾,就开始著手计画一条东西横贯公路,为兴建雾社支线来供应,工程人员利用炸药将石门炸开,变成山势陡峭且山壁裸露的风口,位置在现今的克难关。但有关资料仍然缺乏,至今还需要专人一番考究才知。
地理
克难关是受台14甲线贯穿,联络起雾社与大禹岭两地,在大禹岭与中横公路连接后,可通向梨山与太鲁阁,以及在雾社与台14线连接后,可通向埔里与庐山,而且克难关受合欢群峰围绕,这些地方都属旅游景点,因此成为必经的旅游动线。
再者,因原有的石门被炸掉后,石门山就被克难关所分隔,并且分隔立雾溪与大甲溪两水系,但立雾溪的河谷深峻陡峭,台14甲线行经克难关可见山壁的地层破碎,为向源侵蚀的现象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