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和
元和(?~523年),字善意,河南洛陽人,鮮卑族。北魏宗室大臣,道武帝拓跋珪玄孫,武昌簡王拓跋平原之子。[1]
- 太和年間,出家為僧,讓位於元鑒。元鑒逝世後,襲封武昌王爵位。
- 歷任諫議大夫、太子率更令,遷通直散騎常侍、東中郎將。
- 孝明帝元詡時期,出任涼州刺史,遷東郡太守。[1]
- 正光四年,逝世,追贈使持節、安東將軍、相州刺史。[2]
目錄
基本信息
姓名 元和
|
字號 字善意
|
民族 鮮卑
|
官職 太子率更令 通直常侍 涼州刺史 東郡太守
|
爵位 武昌王
|
追贈 使持節 安東將軍 相州刺史
|
出生地 河南洛陽
|
出生時間 不詳
|
去世時間 523年
|
所處時代 北魏
|
主要成就 北魏宗室大臣 治理地方州郡
|
人物生平
元和,字善意,北魏宗室大臣。武昌王元鑒逝世以後,元和與元鑒的兒子元伯宗競相乞求繼承爵位。尚書令高肇上奏:「元和在太和年間出家為僧人,讓爵位給元鑒。元鑒後來因元和的兒子元顯已成年,應繼承家業,請求讓出王爵歸還給正嫡。先朝詔令在元鑒逝世後,可如他所請。元鑒逝世後,元和請求繼承爵位。恭謹考索詔書旨意,准許傳給他的兒子元顯,沒準許他本人受爵。元和先讓爵後求爵,違背了大道的根本,請求命元伯宗繼承。」世宗元恪下詔說:「元和起初讓爵位給元鑒,而元鑒又讓給元和的兒子,交相推讓的道理,這是很清楚的。元和的兒子早死,可准許元和繼承。」
不久被任命為諫議大夫、兼太子率更令,改任通直散騎常侍、兼東中郎將。肅宗元詡時,外任為輔國將軍、涼州刺史,因事獲罪免官。過了很久,授任東郡太守。正光四年,逝世,追贈安東將軍、相州刺史。
人物關係
史料記載
- 《魏書·卷十六·列傳第四》有記載。[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