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希昶
姓名 | 倪希昶 |
---|---|
别名 | 炳煌、梅痴、巢睫居士、福地逸叟、梅痴居士、可人、带经堂氏、慰民、肖迂 |
出生年 | 1875 |
死亡年 | 1951 |
官宦经历 | 《高砂パック》汉文主笔 《南方公论》汉文主笔 《台政新报》汉文主笔 《新高新报》汉文主笔 《南海时报》汉文主笔 《国语时报》汉文主笔 《新台湾》汉文部编辑主任 台北辩护士会附属通事会会长 台北南署保甲协会副会长 台北圣庙董事 台北市教化委员 台北市信用合作社理事 |
编著作品 | 《百勿吟集》 《巢睫居诗文集》 《瀛洲风义录》 《东北京畿游记》 《时事百感吟》 《古稀百感吟》 |
倪希昶(1875~1951),字炳煌,号梅痴[1]。淡水县艋舺北皮寮(台北市万华区)人。
生平
少时读书,独具别才,诗、词、歌、赋无不善。工八分,楷体尤精丽。酷爱梅花,自号梅痴居士;书斋题名曰巢睫居,故号巢睫居士;因久居台北福地街(台北市广州街),又号福地逸叟。
二次大战间营别墅于鹭洲,名曰肖迂庐。明治二十九年(1896),卒业于台北国语传习所[2]。历任《高砂パック》[3]、《南方公论》、《台政新报》、《新高新报》、《南海时报》、《国语时报》等各社汉文主笔,并任《新台湾》汉文部编辑主任,前后三十馀年活跃于新闻界。曾任台北辩护士会附属通事会会长、台北南署保甲协会副会长、台北圣庙董事、台北市教化委员、信用合作社理事等职。
著作
性温厚,喜交游。积极参与诗社活动,明治四十二年(1909)“瀛社”成立,为创设社员,大正十一年(1922)与颜笏山倡设“高山文社”,受推为社长。《台湾日日新报》汉文编辑谓其诗“清华朗润,娴雅轻圆”[4]。著有《百勿吟集》行世,《巢睫居诗文集》、《瀛洲风义录》、《东北京畿游记》、《时事百感吟》、《古稀百感吟》等均未刊。[5]以下诗作辑录自《台湾日日新报》、《新台湾》、《风月报》、《兴南新闻》、《诗报》、倪炳煌《百勿吟集》与〈倪炳煌手书诗稿〉[6]等报刊诗集,依发表或写作时间排序,时间未详者置于末。
七言古诗
雾社纪行吟八首选四
半关事业半寻幽[7],破晓轻装事远游。世味欲尝须耐苦,苦中可有乐来不。眼界增新事不嫌[8],安危何用乞龟占[9]。谨防意外多生变,刻刻关心自戒严[10]。(其一)
滔滔浊水[11]绕山窝,翻浪声中起雪波。如墨溪流如许远[12],泉源似出自天河。草鞋踏遍草鞋墩[13],随处鸿泥印爪痕[14]。只道成村当日事,爽文[15]雄锐气犹存。(其二)
猿峒坑[16]前景色幽,港分南北此分流[17]。有情水似难离别,几度回湾几转头。东山笔架[18]印山西,夹水淤泥一色齐。曳筏[19]人夫俱露体,声称难渡此鸟溪。(其三)
幽闲秀岭号仙人[20],真个仙居不染尘。祇有猿声来远近,和他时鸟语频频。云烟半锁大尖山[21],山上巍巍露翠颜。遥认青松千万树,不知天上与人间[22]。(其四)
【题解】
本组诗为七言古诗,载于《台湾日日新报》1913年4月26日的“词林”,〈雾社纪行吟〉计有八首。雾社海拔1148公尺,位于南投县仁爱乡,终年气候凉爽,清朝称其为“致雾社”,山峦叠起,时有山岚雾气,故得名。雾社地区的原住民族群,有泰雅族与布农族。泰雅族属于赛德克亚族的有雾社群、道泽群、土鲁油族;属于赛考列克亚族的有白狗群、马力巴群、眉原群;属于泽敖利亚族的有万大群。当时隶属台中州能高郡,在日治时期便以樱花之美驰名。南投境内四周高峰重叠,青山翠谷,景色优美秀丽。本组诗作除第一首书写作者这次行旅的警惕自己的心情之外,按内容倪希昶乃由草屯(草鞋墩)入山至雾社。雾社虽是目的地,但所选注作品乃作者述其沿途所见乌溪上游南港溪与北港溪间山光水色,及经仙人岭所见所闻。
【延伸阅读】
1. 杨尔材〈雾社事变歌〉,《近樗吟草》。
2. 陈肇兴〈三月十六日奉宪命往南北投联庄遇乱避居牛牯岭即事述怀,四首〉,《全台诗》第玖册。
3. 吴德功〈行埔里社珠屿路上〉,《全台诗》第拾册。
七言绝句
曹公圳
平畴灌溉水流通,伟绩开圳赞禹功[23]。
【题解】
本诗为七言绝句,载于《台湾日日新报》1936 年4 月24 日,第8版,为〈鲲南游诗〉之一。曹公圳是清代高雄平原重要的灌溉水圳,由道光17 年(1837)来台担任凤山县令的曹谨见高雄平原多看天田,农民深受水旱不调之苦,故寻察水源由九曲堂引高屏溪水灌溉,共筑圳道4 万360 丈,由东往西遍布高雄平原,可灌溉田地约31,500 亩(约2230 公顷),每年可增收早稻约156,600 石。水圳费时一年完工,当时台湾知府熊一本亲自前往勘察,为嘉勉曹谨之功,故名之曰“曹公圳”。
【延伸阅读】
1. 刘家谋〈曹公圳〉,《全台诗》第伍册。
2. 林豪〈咏台阳古迹十二首之七:曹公圳〉,《台湾诗钞》。
3. 谢苹香〈凤山县竹枝词之一:新陂水与旧陂通〉,《凤山县采访册》。
注释
- ↑ 倪希昶又号巢睫居士、福地逸叟。别署可人、带经堂氏、慰民、肖迂。
- ↑ 见《台湾日日新报》,“各直辖学校?近?:台北国语传习所”,1896年12月25日,第三版。
- ↑ 《高砂パック》月刊于大正五年(1916)一月创刊,大正十一年(1922)改题《台政新报》,大正十三年(1924)改题《新高新报》。
- ↑ 见《台湾日日新报》,“词林”栏,1907年4月7日,第一版。
- ↑ 提要主要参考:李根生《百勿吟集.后序》(高山文社,1948年)、林正三、许惠玟编《台湾瀛社诗学会会志》(台北:文史哲出版社,2008年10月)、詹雅能〈倪炳煌〉,《台湾文学辞典》试用版,http://xdcm.nmtl.gov.tw:8090/ug-9.jsp?xsd_name=entry&handle=1979。
- ↑ 《百勿吟集》于1948年刊行,国家图书馆、台湾图书馆藏有线装本。〈倪炳煌手书诗稿〉藏于台湾图书馆,为单张手稿,未装订成册,约有一百八十馀叶。
- ↑ 寻幽:寻幽访胜,寻找探求景色清雅的地方。
- ↑ 不嫌:不介意、不嫌弃。
- ↑ 乞龟占:乞,恳切的祈求。用龟甲、蓍草、铜钱、牙牌等推断吉凶祸福。
- ↑ 戒严:在战时或非常时期,所采取的军事管制措施。此指自我警戒。
- ↑ 滔滔浊水:水势盛大浑浊的溪水。此指乌溪上游非指浊水溪。
- ↑ 如许远:如此、这样的遥远。
- ↑ 草鞋墩:草屯旧名草鞋墩,在清朝年间全属农业社会,也是台中、彰化至埔里商旅往来的中途站。
- ↑ 鸿泥印爪痕:用典飞鸿雪爪,比喻往事所遗留的痕迹。
- ↑ 爽文:林爽文,人名。(?-1788)清台湾人。乾隆时倡天地会,起事于台湾,旋为清军所平。
- ↑ 猿峒坑:猴洞坑,猴洞坑是南投县内少数拥有丰富自然原始生态的社区之一,猴洞坑早期溪流深潭,天然岩壁,贝类化石,大横屏山陵线及广大森林最具特色。猴洞坑西起大横屏山,东南临北港溪,东西宽约2.8公里,南北长约3公里,全区大部分位在国姓乡大旗村,小部分位在干沟村。
- ↑ 港分南北此分流:今南投县国姓乡猴洞坑附近,南北港溪在此交会后各自分流而上。
- ↑ 笔架:本是搁笔的用具,此描述山形。
- ↑ 曳筏:以竹、木或塑胶筒等材料并排编成,用来渡河或航行的简易交通工具。
- ↑ 仙人:概指今仙人岩大峭壁,在南投县国姓乡南港村境内。
- ↑ 大尖山:此处所指并非山名,为作者所见高耸尖拔之山形。
- ↑ 不知天上与人间:天上和人间,本比喻二者境遇不同,相差甚远。此处用以比喻地景优美。
- ↑ 伟绩开圳赞禹功:指曹谨开凿圳道引水灌溉的功绩,如同古时候整治黄河水患的夏禹一般伟大。
- ↑ 血食凤山长不替:血食,音ㄒㄩㄝ ˋ ㄕ ˊ,指受享祭品。凤山县人因感念曹公的恩德,故立祠永享祭奉。
- ↑ 曹公:指曹谨(1786-1849),原名瑾,字怀朴,河南河内县人(今沁阳市)。嘉庆12 年(1807)举人。道光17 年(1837)迁调台湾任凤山县令,道光21 年(1841)升任淡水海防同知。由于勤政爱民,在兴水利、防盗贼、平械斗、办教育等各方面政绩卓著,深受人民爱戴,过世后特设立“曹公祠”以资瞻拜纪念,生平列入《清史稿.循吏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