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修水茶(朱法元)

《修水茶》中国当代作家朱法元写的散文。

目录

作品欣赏

修水茶

与往常一样,当我提笔写这篇散文时,妻便为我端上了一杯酽酽的修水茶。妻泡茶是有点儿讲究的,茶叶与各种配料须搭配得当,咸淡适宜,且一定要现烧的开水,从壶里直接冲进茶杯,于是那腾起的雾气里面,立刻弥漫出一股异样的香味来,使人顿时神清气爽。我的书桌恰好在书房的南窗台下,举目望去,便有一轮满月,从高高的楼影间探视着,似乎嫦娥姑娘也闻到了这茶香,在那儿陶醉哩!我情不自禁地端起杯,吹开水面上的菊花芝麻,呷一口,叹道:好茶!

这的确是杯好茶,而并非“王婆卖瓜”。我天南海北闯荡了几十年,什么龙井乌龙铁观音,毛尖婺绿狗牯脑,哪样的茶没品过?可硬是比不过这杯修水茶。不论家搬到哪里,每年都要故乡亲人备好一些茶料寄来,确保供应。除非出差,每天三五杯是免不了的。我常思量,本人平生无嗜好,惟愿有此一杯茶,相伴手中这支笔,此生足矣!

言归正传。不就一杯茶么?夸得这么好,到底孰虚孰实?还别说,修水茶真的是绝无仅有,“特”得出奇。它产自江西修水县,据说已有两千多年历史,却至今未走出修水一步。茶在这一杯的内容里面,实际上只是一部分,还要加进多种配料,常见的是把菊花或桂花采下洗净晾干,加盐腌制,伴进炒熟的芝麻、黄豆,这样冲开的茶就不仅有茶叶的清雅,更有菊花、桂花的淡香,喝时偶有几粒芝麻黄豆嚼碎,便又有奇香入口,令人心旷神怡。修水茶只能泡一遍,加了水味道就淡了。喝完茶水后,便将茶叶及其配料一并食用,既是一饱口福,有一种特别的甘香味儿,又能清心利肺、明目解毒,略具药用功能,是不是也称得上“天下一绝”?

喝修水茶是颇有讲究的,最大的讲究恐怕就是相亲了。在修水方言里,待婚的男女分别叫“崽哩”、“姑哩”,这也是对少男少女的统称,但在婚嫁事中又是一种特指。当媒人牵线之后,便要择吉日相亲。相亲那天,崽哩及主要亲属来到姑哩家中,相亲便告开始。男女能否“相”成,要取决于“三杯茶”。第一杯是待客茶,不论中意与否,姑哩都要泡好端来,崽哩也可尽管喝。但就在端这杯茶时,姑哩就须用心观察,并且要判定是否中意,如不中意,则第二杯茶就由其母或嫂子端来,男方自然也就明白其意,喝完第二杯茶便起身告辞。如中意,则由姑哩端出第二杯,此时崽哩不论中意与否,均可接来喝了,但喝完两杯茶之后,崽哩就得作出决定,是否中意姑哩。待到姑哩端出第三杯茶时,崽哩如不中意,口再渴也不能喝,婚事也就到此罢了。如中意,就要接下饮尽。到了这一步,双方亲属皆大欢喜,女方就要张罗宴请事宜,相亲便也进入了讨论“看门房”、“定庚”等问题的实质性阶段。因此,这“三杯茶”是定终身的首要标志,切不可随便端,也不可随便喝。

当然平日里喝茶也有讲究,不过没有这么玄乎罢了。修水的民风极为淳朴,老表非常好客。你若从哪家门前过,即使素不相识,主人见了也会打个招呼:“歇一下,呷碗茶去!”真的坐下了,茶也果真会端上来的。倘若有过路人在你家门口歇脚,却喝不到茶,人们就认为你家女客(女主人)不懂情理,不贤慧。泡茶也能看出人品,那些待人热情、出手大方的女客,给客人泡的茶总是芝麻豆子一大把,“上不见水,下不见底”,这叫“舍己”。而那些小气些的,泡出来的茶则是“茶叶二三片,菊花四五瓣,麻子六七粒,一口寡开水”,四邻八乡的都会说她太“卡家”、太“精作”。当然能否泡出一杯好茶,还要看家道。在我的记忆里,儿时的故乡实在是穷,没有几家有好茶喝的,即使茶好为人称颂,也是“颠起脚做长子”,非常艰难。现在自是天翻地覆,不可同日而语了。

走笔至此,突然想起写文章的目的是要发表的,自然免不了有人看到,那么我就以修水人的身分,发个“海请”吧。朋友,假如你到修水去,老表们一定会给你敬上一杯浓郁的修水茶,还有一颗厚实的山里人的心。[1]

作者简介

朱法元,1955年出生,本科,出版专业编审,现任上市公司中文传媒股份有限公司(600373)董事。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