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鯉湖
九鯉湖 |
中文名:九鯉湖 外文名:Jiu Li Hu 地理位置:福建省莆田市仙遊縣鐘山鎮九鯉湖風景區 氣候條件:亞熱帶季風氣候 開放時間:全年 08:00-18:00 景點級別:國家AAAA級景區 門票價格:50.00元 占地面積:規劃面積50平方公里,其中核心區15平方公里 著名景點:九鯉飛瀑、千年祈夢、摩崖石刻 景點榮譽:中國夢文化之鄉 海 拔:590 m 適宜遊玩季節:3月-8月春夏最佳 |
九鯉湖是國家AAAA級景區,中國祈夢文化發源地,位於福建省莆田市仙遊縣鐘山鎮,距縣城31公里,海拔590米。九鯉湖是仙遊「四大景」(九鯉湖、麥斜岩、菜溪岩、天馬山)之一,以湖、洞、瀑、石四奇著稱,尤以飛瀑為最,素有「九鯉飛瀑天下奇」之美譽,明代大旅行家徐霞客把它與武夷山、玉華洞並稱「福建三絕」。[1]
目錄
歷史概況
名字由來 相傳漢武帝時,安徽廬江有一何姓太守為淮南王劉安部下,何氏的九個兒子因反對其參與淮南王謀反,南逃至此隱居,他們煉丹濟世,普度眾生,丹成跨鯉升天成仙,九鯉湖因之得名。 因九兄弟成仙比八仙早了一千多年,古人在湖邊巨石上還留有「第一蓬萊」的題刻。 建設情況 明嘉清年間,指揮使李元陽在九鯉湖九仙祠東北倡建了迎仙公館,興化知府蔡善繼又在附近倡建了莒溪公館。 1998年,九鯉湖被批准為福建省省級風景名勝區。[2]
景區簡介
九鯉湖風景區位於仙遊縣鐘山鎮,距縣城31公里,海拔590米。九鯉湖是仙遊「四大景」(九鯉湖、麥斜岩、菜溪岩、天馬山)之一,以湖、洞、瀑、石四奇著稱,尤以飛瀑為最,素有「鯉湖飛瀑天下奇」之美譽,明代大旅行家徐霞客把它與武夷山、玉華洞並稱福建「三絕」。與武夷山、玉華洞並稱「福建三絕」。 據傳漢武帝時,有何氏九兄弟在此煉丹濟世,丹成跨鯉升仙,九鯉湖因此得名。 千百年流傳的何氏九仙傳說,吸引了無數達官顯貴、文人墨客前來觀光、祈夢,留下許多珍貴的詩文佳作和摩崖題刻。 九鯉湖盪青漾翠,碧澄一泓,是個秀麗的天然湖。湖的四周,林木蔥蘢,千岩競秀,怪石嵯峨,瀑漈泱泱,融林、瀑、水、石之勝景於一處。 湖的上游,坦蕩的水底岩石上,遍布如臼如樽、似瓮似井等奇形怪狀的洞穴,有的深不可測,相傳為九仙煉丹的遺址。 在山間林野有着無數奇岩怪石,諸如蓬萊石、瀛州石、羽化石、玄珠石、龍擦石、枕流石、天然坐等。 這些奇石留下不少歷代名人的題刻,如宋代兵部侍郎陳讜的「天子萬年」、明代林有恆的「第一蓬萊」和李翔書的「觀瀑」等,字體古樸大方,瀟灑自如。 九鯉湖九級瀑布群馳譽海內外,是九鯉湖自然景觀的主體。 上游溪水奔騰而來,自雷轟祭入湖,溢瀑布、懸珠簾、掛玉柱、叩石門、回五星、跨飛鳳、過棋盤、謁將軍,峭壁千仞,古木參天,奇勝不可名狀。 徐霞客曾到此遊歷,贊曰:「即匡廬三疊,雁盪龍湫,各以一長擅勝,未若此山微體皆具也。」著名的九漈飛瀑從高聳的崖頭猛瀉入湖,水石相激,轟鳴如雷。 鯉湖飛瀑按每次落差分為九漈,名曰:雷轟漈、瀑布漈、珠簾漈、玉柱漈、石門漈、五星漈、飛鳳漈、棋盤漈、將軍漈。 各漈獨具特色,瀑布大至一百多米,小到三、四米。尤為壯觀的是瀑布、珠簾、玉柱三漈。 瀑布漈高達百米,氣勢磅礴,珠簾漈從刀削斧劈般的千仞巨石上齊刷刷地滑下,形成萬斛水珠,宛若垂簾,頗為壯觀;珠簾漈之東側,水從盤龍山頂貼着石壁滑下,形成兩股晶瑩的細流,妙似玉琢的雙柱。 這就是玉柱漈。珠簾、玉柱同注一泓深潭,它雖小於九鯉湖,卻是九漈最佳處,徐霞客盛讚「峻壁環鎖,瀑流交映,集奇撮勝,唯此為最」。 九漈飛瀑全長十餘公里,沿途懸崖夾峙,蜿蜒曲折,奇勝不可名狀。 九鯉湖現列為福建省重點旅遊開發區,全面啟動了東崐鳳古寨、雲居探幽、石門索橋、迎賓山門、九鯉山莊、霞崐客廣場、觀光果林、通訊基站、生態綜合服務區等十大重崐點建設項目,將發展成為集觀光、度假、娛樂、購物、朝聖和文化旅遊為一體的旅遊勝地。她將以豐富的內涵和宏偉的氣魄展示給中外遊人。 [1]
九鯉三洞: 化龍洞在古梅洞西向三五步處。傳說古時有一病人向仙人 求藥,仙人給他藥吃,頃刻間雷電交加,病者化成一條龍飛走 了,留下這個石洞,稱為「化龍洞」。 白雲洞位於珠簾漈旁的懸崖處。珠簾水霧如雲,繚繞洞口 。崖險洞僻,人不易到。 桃源洞在石湖西南向的丹崖之上。傳說古時有遊人進入洞 中,豁然開朗,見到萬樹桃花,落英繽紛,故名桃源洞。
道教文化
九鯉湖是道教重地。相傳漢武帝時,安徽廬江有一何姓太守為淮南王劉安部下,何氏的九個兒子因反對其參與淮南王謀反,南逃至此隱居,他們煉丹濟世,普度眾生,丹成跨鯉升天成仙,九鯉湖因之得名。因九兄弟成仙比八仙早了一千多年,古人在湖邊巨石上還留有「第一蓬萊」的題刻。 湖濱古樹濃陰,宮觀道院依山而建,九仙觀、水晶宮、玉皇樓、迎仙會館金碧輝煌。 九仙觀又名顯靈廟,在石湖北岸,祠建在一片巨石上,岩底中空,與湖水相通,古人稱為「蛤蟆穴」。祠始建於宋淳熙年間(1174—1189),宋孝宗趙昚賜給「仙水靈惠」匾額。 這些宮觀主要供奉九仙公。與其他寺廟不同,殿裡兩邊鋪着蓆子,遊客枕着行李,橫七豎八躺在那裡休息。據說九仙公十分靈驗,會給虔誠的香客託夢,指點迷津。 朝聖祈夢可添六福,即添福、添祿、添壽、添財、添丁、添貴。九鯉湖道院的祈夢文化自宋以來流傳不絕,歷代達官顯貴、騷人墨客及近代一些政要都來過這裡遊覽、祈夢,留下許多有趣的夢驗故事。 明代「江南第一才子」唐伯虎在這裡夢見「仙人」贈與萬塊墨錠,之後文思大進,畫藝日精,後來還在蘇州建了一座「夢墨亭」以示紀念。 除廟宇殿堂里可以打地鋪睡覺外,寺廟旁還專門建有迎仙會館和祈夢樓,供遊人留宿祈夢。 我們特地上樓參觀,有的樓層是通鋪,有的隔有小間,可以租被褥,也有的自帶被褥來,大多似睡非睡,幾個時尚小伙正在玩牌,他們來自閩南。 九鯉湖是中國夢文化重要發祥地之一,人們相信九仙得道後,以夢點化世人。九鯉湖風景區管委會的同志認為,作為一種預知未來的民間方式,祈夢文化具有獨特的旅遊開發價值。 根據九仙煉丹成仙傳說,將徐霞客、紀曉嵐關於九鯉湖的遊記,以及唐伯虎、馮夢龍的夢驗故事等集中一處,建造文化雕塑苑,同時建中國道教學院和中國夢文化研究院,打造中國夢都。
祈夢文化
相傳在漢代有何氏九兄弟一同在那裡煉丹成仙,乘上了湖中躍出的九條赤鯉升天而去的動人傳說,因而歷代登臨覽勝、尋幽祈夢者絡繹不絕。騷人墨客、詠詩作賦,多有記載。「江山借文字以傳」,九鯉湖遂成為閩中著名的風景區之一。 但他們更重要的目的是來九鯉湖尋夢的,正如元代詩人盧琦在《游九鯉湖》一詩中所云:「願借一枕通仙靈」,才是人們游九鯉湖的最終目的。 從文獻志書的記載可知,往昔來這裡的遊客,都要到九仙宮中睡上一夜,求個夢,祈請九仙卜個凶吉。如六朝太府鄭露,唐衡州剌史許稷,宋端明殿學士蔡襄,宋樞密院編修鄭樵,明禮部尚書陳經邦,大學士黃道周,狀元羅倫,江南才子唐伯虎,著名學者馮夢龍,清代名臣紀曉嵐、梁章鉅等等無不如此。 自唐宋至今,九鯉湖形成了一種祈夢習俗,古人雅稱為「臥遊」,成為旅遊文化中的一種奇特現象。由於受到極左思潮的影響,長時間有些人對這一祈夢習俗諱莫如深,視為迷信之類。究其實,這一習俗的形成和存在是人們對大自然美的崇拜以及對人生真諦的探求,合乎文化發展的規律。 九鯉湖如仙境般清幽,無論達官貴人凡夫俗子,到此一宿,萬慮皆消,雜念全無,大都能尋找一個美妙的夢境。「芸芸眾生誰無夢,獨在此間夢更幽」,道盡了九鯉湖與祈夢習俗的必然關係。 由於歷代名人慕名而至九鯉湖祈夢,關於祈夢的詩文大量傳世,其影響大大推動了祈夢習俗的形成與發展。經千百年的傳承形成了相對固定的習俗儀程,如戒齋、潔洗、品茗、焚香、賞景、求夢、解夢、圓夢、還願等等。特別是解夢儀程值得研究。從古到今都是由道行高深熟悉諳世故的道長或高僧解夢,借九仙的名義解釋夢的內容,為人們指點迷津,解疑答難,慰籍勸勉,實際上是一種心理暗示或心理療法。 夢因境生,境因夢奇。九鯉湖祈夢習俗與九鯉湖旅遊業互為促進,共生共榮。如今的九鯉湖成為福建著名的風景區,遊人一般依照習俗留宿祈夢,增加了旅遊消費,成為推動旅遊業發展的定律。 九鯉湖祈夢習俗涉及歷史學、文化學、旅遊學、民俗學、心理學等諸多領域,具有傳承性、民俗性、學術性等重要價值,符合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基本特徵。長期以來,因認識誤區,未敢倡導以致此俗日趨式微,應該科學認識,正本清源,列為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 九鯉湖祈夢習俗千百年來在九鯉湖風景區內流傳,成為九鯉湖旅遊文化的一種奇特現象。這一習俗隨着從九鯉湖分靈出多處的九仙祠,而涵蓋整個莆仙境內,並影響國內外。
九鯉湖祈夢習俗發端於唐,勃興於宋,鼎盛於明清。披閱有關史料,有史可考證的已有1300多年,可以見到宋代的鄭樵、黃岩孫,明代的黃仲昭、周瑛、方應侁、柯憲世,清代的郭彥俊,民國的徐鯉九等所著的《通志》、《八閩通志》、《仙谿志》、《興化府志》、《仙遊縣誌》以及《九鯉湖志》等地方志乘,不僅描繪了九鯉湖的山光水色,還記載了與祈夢習俗相關的奇聞逸事。吟誦歷代詩文,可以看到唐人鄭良士、許稷,宋人蔡襄、陳讜、徐鐸、鄭僑,元人盧琦、張禮,明人鄭紀、葉向高、陳經邦、黃仲昭、陳遷、羅倫,清人吳烔、石彥恬、陳龍光、陳居祿,現代人郭風、王仲辛、邊震遐、蔡其矯等對九鯉風光的不盡讚嘆和祈夢習俗的奇思遐想。 唐貞元進士許稷在《游九鯉湖》一詩中云:「山空人去後,夢醒客來初」。晚唐詩人御史大夫鄭良士亦在同題詩中寫道:「我來不求邯鄲夢,取醉聊乘鄭圃風。」這裡可以見到九鯉湖在唐代就出現了祈夢的習俗。 宋代是九鯉湖祈夢習俗勃興時期,仙遊籍殿中御史陳讜著有《夢論》一書,論述了九鯉湖祈夢的奇特。宋代《仙谿志》載稱:「神(九仙)主科名尤靈,詔歲,興福、漳、泉士大夫齋戒詣祠,祈夢不絕。」這說明了當時九鯉湖祈夢習俗在福建士大夫中有很大的吸引力。宋代興化知縣梁祿在《九鯉湖記》云:「今之游(九鯉湖)者,皆以寺(龍峙寺)為宴息之地,寺僧不勝其擾矣」。龍屺寺,位於九鯉湖1公里許的院前村西北隅,建於唐代,唐詔宗賜額曰「龍屺院」,寺院原有九座,規模宏大,宋端明殿大學士蔡襄當年游九鯉湖後,在該寺駐留,題詩云:「山僧九十五,行是百年人」。可見宋代到九鯉湖祈夢遊客之眾多。 元代知州盧琦在《游九鯉湖》詩中說:「十年鉛槧役此生,願借一枕通仙靈」。一語道盡了九鯉湖祈夢習俗形成之緣由。
明代,九鯉湖祈夢的風氣更甚。明代戶部尚書鄭記在其《仙夢辯》中描述:「由莆而閩,而天下,靡不聞風而翹想之;士大夫宦遊茲土,莫不函疏叩關而至」。這表明了當時此俗已越出福建,影響天下。因此,有江蘇籍進士周世臣、顧大典,浙江籍進士王弼,江西籍狀元羅倫,江南才子唐伯虎,江蘇學者徐霞客等紛紛慕名而來,探幽尋夢,並留下許多動人佳話。鄭紀還在九鯉湖蓬萊石南向留下「野趣謝千鍾老景尋神仙作會;湖光涵萬象夢魂與天地同流」的石刻題詠,高度概括了九鯉湖景與夢的無窮魅力。在歷代詩文中,可見到諸如「九鯉有人爭祈夢」、「夜夜遊人祈夢頻」、「人間車馬皆因夢」、「一塵不動夢魂清」之類的大量關於九鯉湖祈夢習俗的吟唱。明嘉清年間,為了緩解來九鯉湖祈夢遊客太多的壓力,直指揮使李元陽特地在九鯉湖九仙祠東北倡建了迎仙公館,興化知府蔡善繼又在附近倡建了莒溪公館。 清代,九鯉湖祈夢習俗更吸引了無數遊客。從乾隆年間陳居祿所作的《九鯉湖賦》中可窺一斑:「扃桃花於閬苑,關春色於北國,隨煙霞為啟閉,以古今為旦昏。惟風光而識路,信俗塵之莫奔……至於黃梁枕上,提醒凡流,胡世人之多夢,爭似按圖而臥遊」。這裡的「爭似按圖而臥遊」形象地描述了當時人們爭先恐後地按即定的習俗儀程為祈夢而到九鯉湖旅遊。「臥遊」成為九鯉湖之旅的特色,祈夢已成為九鯉湖之旅的終極目標。 民國時期,連國民政府要員嚴家淦、李宗仁等亦到九鯉湖祈夢。張大千、徐悲鴻等知名藝術大師也先後到九鯉湖臥遊,可見影響之深。 新中國成立後,由於認識的原因,九鯉湖祈夢習俗漸趨式微,特別是在文化大革命中幾乎被封殺。但當地莆仙百姓仍然堅持到九鯉湖探幽尋夢,遊客從未間斷,維持着這一習俗。改革開放以來,許多思想禁錮為之打開,九鯉湖祈夢習俗的重興推動了九鯉湖風景區建設的進程。這一現象可以在著名現代詩人蔡其矯的詩作中得到印證:「啊,九鯉湖,你的景色多麼奇異。舊時代看你是一團神秘,說誰在這裡升天,說仙人曾留下腳跡,說這裡的小廟,能把人們的命運在夢中顯示。一千年來,萬人的鞋底,把你山道磨得閃閃生輝,只為的求你給予一宿的夢,在那神像前昏暗的燈影里……」
人文信息 為了更好地保護、傳承九鯉湖祈夢習俗,使之納入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範疇,近年來,九鯉湖風景區建設管理委員會採取一系列措施,包括修建祈夢樓、編纂出版《九鯉湖》、《九鯉湖的傳說》、《九鯉湖百夢》、《仙遊與九仙漫話》等書籍,搜集整理祈夢習俗的相關資料,成立「九鯉湖祈夢習俗研究會」等,力求這一習俗在揚其精華棄其糟粕的前提下,科學地健康地不斷傳承發展。
視頻
風光旖旎九鯉湖,四分鐘帶你領略九鯉湖的美景
參考資料
- ↑ 福建227家A級旅遊景區對醫護工作者免費!景區名單公布!,廈門網,2020-02-22
- ↑ 仙遊九鯉湖風景區攻略,仙遊九鯉湖風景區門票/遊玩攻略/地址/圖片/門票價格【攜程攻略】,攜程網,2021-03-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