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淮郡
建置沿革
漢武帝元狩六年(前117年),分廣陵郡與沛郡數縣置臨淮郡,因其地跨淮水,故名臨淮。淮水以西諸縣原屬沛郡,淮東諸縣原屬廣陵。昭帝時,割臨淮郡二萬三千戶予廣陵國。元帝時,分廣陵王子侯國襄平、蘭陵、廣平屬臨淮郡。成帝元延四年(前9年),臨淮郡治徐縣,領二十一縣、八侯國:徐縣、取慮縣、淮浦縣、盱眙縣、厹猶縣、僮縣、射陽縣、開陽縣、贅其縣、高山縣、睢陵縣、鹽凟縣、淮陰縣、淮陵縣、下相縣、富陵縣、東陽縣、播旌縣、西平侯國、高平侯國、開陵侯國、昌陽侯國、廣平侯國、蘭陽侯國、襄平侯國、海陵縣、輿縣、堂邑縣、樂陵侯國。平帝元始二年(2年),臨淮郡有268283戶,1237764人。
新莽改臨淮郡為淮平郡。漢光武帝建武十五年(39年),封劉衡為臨淮公,臨淮郡為公國。建武十七年(41年)劉衡薨,無嗣,臨淮除為郡。建武三十年(54年),割取慮、昌陽二縣屬楚國。明帝永平十五年(72年),封皇子劉衍為下邳王,分東海郡下邳縣一帶置下邳國。永平十八年(75年),以臨淮郡全郡十二縣及九江郡之鍾離、當塗、東城、歷陽、全椒五縣增益下邳國。臨淮郡遂廢。漢獻帝建安年間,下邳國除為郡。
西晉太康元年(280年),分下邳郡淮南諸縣復置臨淮郡[2],領盱眙縣、東陽縣、高山縣、贅其縣、潘旌縣、高郵縣、淮陵縣、司吾縣、下相縣、徐縣,全郡有一萬戶。晉惠帝永興元年(304年),分臨淮郡置堂邑郡。東晉時,以臨淮郡土地僑置北方州郡,置盱眙郡,改堂邑郡為秦郡。
隋初置泗州。大業中改泗州為下邳郡。唐初仍置泗州。玄宗天寶元年(742年),改泗州為臨淮郡,領宿預、徐城、下邳、漣水、虹縣、臨淮六縣,郡治在臨淮縣,有37526戶,205959人。肅宗乾元元年(758年)復為泗州。
視頻
臨淮郡 相關視頻
參考文獻
- ↑ 臨淮郡歷史地名 ,詞典網
- ↑ 盱眙縣(江蘇省淮安市下轄縣),資料倉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