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中国高科技产业化研究会生物医药产业化工作委员会

来自 搜狐网 的图片

中国高科技产业化研究会生物医药产业化工作委员会(简称“医药委员会”)是中国高科技产业化研究会分支机构。医药委员会于2005年5月在北京成立。第一届委员会由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原院校长、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顾方舟为名誉主任;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原副局长、着名中医药专家田景福等任顾问;中国科学院院士、时任国家人类基因组北方研究中心主任、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系主任强伯勤为主任委员。2014年12月第二届委员会成立,中国工程院院士、生物芯片北京国家研究中心主任、医学生物物理学专家程京当选主任委员。

目录

办会宗旨

医药委员会是一个具有广泛社会联系和影响的社会分支机构[1],本着“求实、创新”的精神,遵循“中高会”的章程和办会宗旨,充分利用自身的优势,开展相关项目的调查研究和研讨活动,为国家相关部门、企业界、科技界和个人提供最新生物医药信息、决策咨询以及在项目和人才推荐、人才培训及市场运作等方面优质的中介服务。

医药委员会的生命力在于能够将生物医药产业中的科研单位、企业和投资方各相关人员凝聚起来,共同推动生物医药产业化发展。在新时期,医药委员会还要加强网络宣传力度,吸引更多的生物医药相关人员加入协会,为推动医药卫生领域的产业化做出贡献。

相关资讯

2021空间技术和平利用(健康)国际研讨会在线召开

11月18日,“2021空间技术和平利用(健康)国际研讨会”以线上形式在北京开幕。

本届大会由中国宇航学会、中国高科技产业化研究会、中国遥感应用协会、中国航空学会、中国电子商会、国际和平联盟(太空)共同主办。来自中国、美国、俄罗斯、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等多个国家的科学家、宇航员、企业家、教育家、金融家等,围绕空间领域面临的全球性问题,在线展开了一场别开生面的交流对话,共同探讨空间技术和平利用。大会开幕当天,全球63.55万人次在线观看。

国家航天局秘书长许洪亮代表中国航天局到会致辞,对大会召开表示祝贺。大会联合主席、国际宇航科学院秘书长让·米歇尔·康坦在会上表示,在全球应对新冠疫情和气候变化的背景下,召开此次研讨会恰逢其时,意义重大。这是第26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后,全球首个专题研讨空间领域应对气候变化的国际会议。

“绿色空间”主题备受关注

围绕当前世界热点与关切,本届研讨会聚焦绿色空间、和平利用空间技术应对环境与全球气候变化的挑战。

中国宇航学会理事长吴燕生在线出席大会并致辞。他说,中外与会嘉宾就气候变化这一当前突出的全球性挑战进行研讨,推动空间技术产学研融合,是十分有益的探索和尝试,期待与会专家汇聚思想智慧,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更大的力量。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中国高科技产业化研究会理事长、中国科学院院士包为民在致辞中说,自2018年首届大会举办以来,每一届都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参会人员利用研讨会这个平台,共同探讨空间技术和平利用促进绿色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中国高科技产业化研究会理事长、中国科学院院士包为民

“太空技术不仅造福人类健康,还包括宇宙和环境。”大会执行主席、国际和平联盟(太空)执行主席、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王天怡表示,“绿色空间”既是本届大会新增的核心议题,也是响应第26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的实际举措。

此举得到与会各方广泛认同。大会联合主席、国际宇航联合会执行主任克里斯蒂安·费施廷格表示,“绿色空间”以及可持续发展等相关主题的设定非常务实,需要得到国际社会的高度关注。俄罗斯科学院航天研究院院长助理尤里·奥佐洛维奇认为,可持续发展与风险评估是空间科技合作的创新机遇。

据悉,大会闭幕时将发布《空间技术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挑战的倡议书》。

“太空健康”研讨更加务实

空间技术应用于人类健康,是历届研讨会的重点。今年受新冠疫情的持续影响,有关太空健康的话题显然更加重要,研讨也更加务实深入。

国际宇航科学院生命科学学部主席、北京理工医工融合研究院首席科学家邓玉林表示,本届大会来自中国、俄罗斯、德国、瑞士等国的航空医学家,重点就微流控芯片与生物制造技术、空间心脏技术、空间食品生产安全技术、生物制造与空间3D打印技术等内容进行专题发言,同时围绕人工智能大数据[2]与人类健康应用组织线上圆桌讨论。

美国航天基金会高级副总裁史蒂夫·艾森哈特表示,创新正在改变人们生活的方式以及我们应对最紧迫挑战的手段。科学家们用他们的智慧、用空间技术的力量帮助我们应对包括新冠肺炎疫情在内的全球性挑战,守护人类健康。

美国航天基金会高级副总裁史蒂夫·艾森哈特

本届大会的成功召开得到了国际相关组织的鼎力支持。美国莱斯大学每年举办空间医学全球健康峰会,他们作为本届大会的特别支持单位,对大会健康论坛的设置给予了具体指导。

国际宇航联合会、国际宇航科学院、国际空间法学会、美国航天基金会、太空探索者协会、国际空间大学、莱斯大学国际空间医学峰会、乔治·布什美中关系基金会等大会特别支持单位在线一同见证了此次大会的盛况。

同时,本届大会也得到了有关国家航天局和国际宇航组织的高度关注,在大会召开之际,法国航天局、加拿大航天局、空中客车公司以及国际宇航联合会、国际宇航科学院等多家国际航天组织相继向大会发来贺信,预祝大会取得圆满成功。

“产学研”融合发展推进空间技术产业化

据悉,大会主办方已与国际宇航科学院签署协议,创建国际太空创新研究院,在全球范围内遴选先进的、有潜力的空间技术转化为产业实体,并将从本届大会开始建立“空间科技应用与转换创新明星企业与项目评选平台”。

欧盟中小企业发展促进中心主任易思乐认为,中小企业是空间技术和平利用的中坚力量。大会开幕式上,中国电子商会、欧盟中小企业发展促进中心、中关村领创商业航天产业发展联盟、英国科学技术设施理事会等有关负责人,围绕中小企业在空间技术和相关民用产业发展中的作用、机遇及其国际交流与合作进行了专题讨论。

据悉,国际太空创新研究院将在大会期间宣布设立“金融街盈谷研究院暨青年金融家俱乐部”。

同一个太空、同一个家园

带着四年的积累与沉淀,展望下一届大会,大会主办方透露,本届大会成功举办后将展开第五届大会的筹划准备。

大会名誉主席、原国家航空航天工业部部长林宗棠,大会名誉主席、国家航天局原局长、国际宇航科学院原副主席刘纪原,以及大会联合主席、中国卫星网络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杨保华,中国电子商会会长王宁,中华全国工商业联合会副主席谢经荣,中国宇航学会常务理事郭勇,深圳市航空业协会会长朱庆峰等领导嘉宾出席了开幕式。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