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中國科學院分子細胞生物學重點實驗室

來自 搜狐網 的圖片

中國科學院分子細胞生物學重點實驗室依託中國科學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生化所)。中國科學院分子細胞生物學重點實驗室成立於1997年,前身是1988年以原細胞所為依託單位建立的上海生命科學聯合開放實驗室。

目錄

實驗室-歷史沿革

1997年3月改建為中國科學院分子細胞生物學開放實驗室

2001年根據中科院指示更為現名。

第一任主任為嚴緣昌研究員[1](1997-2000),第二屆主任為朱學良研究員(2001-2005),現任主任為朱學良研究員。

實驗室-研究方向

分子細胞生物學重點實驗室以面向國家重大需求的基礎研究為主導,旨在從分子水平上研究細胞的運動、增殖、分化、凋亡等基本生命活動及細胞內與細胞間的調節網絡,闡明其組分、相互關係及調控機理,以求對相關重要生命活動提供完整、深刻的認識。

分子細胞生物學重點實驗室的基礎研究凸現出面向國家戰略需求的鮮明特色。01-05年實驗室共承擔79項973、863、「科技攻關」以及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等國家級項目(課題),力爭為解決腫瘤[2]及其它遺傳病發生、藥物成癮、組織器官再造等重大生命科學問題提供理論依據;在SARS、高致病性禽流感等危害我國人民生命健康的突發疾病襲來之時,實驗室科研人員主動參與科技攻關,以高度的社會責任感嚴格要求自己,不畏艱險,迎難而上,切實履行起科學家於國於民應盡的歷史使命。

實驗室的重點研究方向為細胞信號網絡及作用機理,下設細胞行為與命運決定、幹細胞與個體發育兩個主題。總體目標是,緊緊圍繞國家人口健康與醫藥重大需求提出的重大科學問題,立足高起點,通過踏踏實實的不懈努力,在細胞生物學的若干前沿領域取得一系列重大發現,為提升我國的自主創新能力做出重要貢獻,並努力成為高水平的科技創新和人才培養基地。

實驗室-科研團隊

主 任:林其誰 研究員 中科院上海生科院生化與細胞所

副主任:傅繼梁 教 授 同濟大學醫學與生命科學學院

陳曄光 教 授 清華大學生物科學與技術系

委 員:陳曄光 教 授 清華大學生物科學與技術系

傅繼梁 教 授 同濟大學醫學與生命科學學院

高 翔 研究員 南京大學模式動物研究所

孟安明 教 授 清華大學生物科學與技術系

王以政 研究員 中科院上海生科院神經科學研究所

吳 緬 教 授 中國科技大學生命科學研究院

楊黃恬 研究員 中科院上海生科院/交通大學醫學院健康科學研究所

易 靜 教 授 上海交通大學基礎醫學學院

張傳茂 教 授 北京大學生命科學學院

周 琪 研究員 中科院北京動物研究所

林其誰 院 士 中科院上海生科院生化與細胞所

陳正軍 研究員 中科院上海生科院生化與細胞所

周嘉偉 研究員 中科院上海生科院神經科學研究所

朱學良 研究員 中科院上海生科院生化與細胞所

人才隊伍

分子細胞生物學重點實驗室主任為朱學良研究員,副主任為景乃禾研究員、王欣研究員和王琛研究員。

實驗室現有14個固定研究組,5個客座研究組,1個細胞分析技術平台和1個干細胞技術平台。有研究員19名,其中包括3名院士,10名中科院「百計劃」入選者,8名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2個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優秀創新群體」。實驗室還與7位海外華裔教授共同申請了中國科學院信號轉導創新群體,並在此基礎上成立信號轉導研究中心。

實驗室-科研成果

實驗室自2002年以來已發表SCI論文132篇(總被引用603次),其中影響因子大於4的58篇;以本實驗室為第一單位和/或通訊作者的文章發表在包括Cell, Molecular Cell, Cancer Cell, Nature Cell Biololgy, Nature Immunology等國際頂尖期刊。共獲12項專利授權。實驗室目前擁有兩個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優秀創新群體」及一位「973」首席科學家,相當程度上反映了實驗室的科研實力。

作為我國最早設立的一批生物學方面的重點實驗室,分子細胞生物學重點實驗室經過多年的學術積累、不斷的人才引進培養及廣泛而卓有成效的國內外合作,已經在細胞生物學領域居於國內領先地位,在信號轉導研究方面更是取得了堪與國際前沿比肩的重要成就,實驗室在國家科技布局中的重要性也愈益突出。

本重點實驗室至今共發表論文近650篇,其中刊登在國際學術雜誌上242篇,出版專着30餘本;共獲得國家級二等獎1項,省部級一等獎4項,二等獎1項,三等獎2項。共獲專利授權5項。

重要研究成果

1. G蛋白偶聯受體信號機理及通路間的對話機制

2. 細胞定向遷移的分子機制

3. 細胞增殖和凋亡的分子機制

4. 發育和細胞分化的信號轉導網絡及基因調控

冠狀病毒的蛋白質組研究

六、人才培養

分子細胞生物學實驗室目前有在讀博士生118人,碩博生27人及在站博士後8人。01-05年實驗室共培養博士58位,博士後13位。

七、學術交流與合作

本重點實驗室至今參加國際會議300多人次,國內會議近200人次,主辦國際學術會議9次,國內學術會議7次。研究負責人經常到國外進行短期訪問研究。室內研究組定期舉行學術活動,交流最新成果,並邀請國內外知名學者來實驗室作學術報告。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