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突厥汗國
歷史
突厥大可汗沙缽略在位時期,實際上有數位可汗並立,實際上已經分裂。583年沙缽略出兵攻擊另一可汗阿波,阿波逃到西部的達頭可汗那裡,達頭派遣阿波帶兵東征,與沙缽略相攻,突厥正式分裂成東、西突厥。東突厥保有原突厥汗國東部地區,即大漠南北地區。因其牙帳仍舊設於北方的都斤山,故又史稱北突厥。
唐朝於629年出兵攻擊東突厥,次年在薛延陀的幫助下俘虜了頡利可汗,東突厥亡,漠南、漠北分為唐朝、薛延陀所占。參見唐滅東、西突厥之戰。
基本內容
東突厥汗國,古汗國名。阿史那土門建立突厥汗國後,因政治上沒能建立定型的可汗繼承制,汗王爭位內訌,助長了小汗或強大部落首領的割據傾向。駐牧西方的室點密一系早呈獨立傾向,東部突厥諸首領亦各自擁眾自重,「各統強兵,俱號可汗,分居四面,內懷猜忌,外示和同」(《隋書·長孫晟傳》)。加之隋文帝採納長孫晟「難以力征,易可離間」的謀略,汗國內部隱伏分裂危機。隋開皇三年(583),達頭可汗玷厥聯合阿波、貪汗等突厥西部勢力進攻沙缽略可汗,公開脫離其管轄,突厥汗國遂正式分裂為東,西兩部分,由沙缽略統領的稱東突厥。五年(585),沙缽略可汗離開世代駐牧之鬱郁斤山駐地,南遷白道川(今呼和浩特平原),建牙紫河鎮(今內蒙古托克托縣北)。與隋朝建立宗蕃關係。至啟民可汗時,雙方更趨接近。隋末唐初,突厥勢冠北邊群雄,唐公李淵亦在臣事突厥之列。唐初,對突厥一直奉行以戰求和的政策。至貞觀四年(630),唐太宗全線出擊,俘頡利可汗,降唐者10餘萬,餘眾或走薛延陀,或入西域。東突厥汗國亡。唐以其地置羈縻府州。在突利可汗轄地,設順、佑、化、長4州都督府;在頡利可汗轄地置6州,歸定襄、雲中兩都督府統轄。任命本族首領為都督、刺史,管轄部眾。龍朔年間(661-663)又設單于,瀚海2都護府。單于都護府領狼山、雲中、桑乾3都督府及蘇農等14州,管轄磧南;瀚海都護府領金徽、新黎等7都督府及仙崿、賀蘭等8州、管轄磧北。至此大漠南北全歸唐朝管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