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頜下腺
下頜下腺 |
下頜下腺,位於下頜骨下緣及二腹肌前、後腹所圍成的下頜下三角內,其導管自腺內側面發出,沿口底粘膜深面前行,開口於舌下阜。
其導管自腺內側面發出,沿口底粘膜深面前行,開口於舌下阜。
下頜下腺表面有面靜脈、面神經的分支通過;深面有下頜下腺床,包括1導管(下頜下腺導管)、2動脈(舌動脈、面動脈)、3神經 (舌神經、舌咽神經、舌下神經)。下頜下腺的深部上方還有下頜下神經節,上連舌神經,下發分支於下頜下腺。
頜下腺為混合物性腺體,但以漿液性腺泡為主。頜下腺為邊橢圓行,似核桃大小,大部分位於頜下三角、頸深筋膜淺層所形成的頜下腺鞘內,借莖突下頜韌帶與腮腺相隔。頜下腺導管長約5cm,內徑約2~4mm,自腺體內側發出,開口於舌系帶旁的舌下肉阜。導管長而彎曲,當唾液流動緩慢時容易淤滯,加之導管口粗大,異物容易進入而易誘發腺體結石,特別是導管結石。
目錄
基本信息
- 中文名:下頜下腺
- 外文名:submandibular gland
- 位置:下頜骨下緣及二腹肌前
血管化自體下頜下腺移植術
一方面下頜下腺失去原有的神經支配,其分泌機制改變,另一方面移植腺體有一個血液再灌注和再支配的過程,上述兩方面的因素決定移植腺體的分泌規律有其特殊性。
對於移植腺體術後暫時性分泌加,Geerling等認為是由於腺體失神經支配後,副交感神經突觸對乙酰膽鹼過度敏感所致,這與臨床上發現術後2-3天開始出現暫時性淚溢,術後1周內移植腺體分泌量較多的現象相符合,此後由於局部乙酰膽鹼耗竭,腺體分泌進入休眠期。Rawlinson等也發現腺體在失神經支後3天,腺泡細胞代謝較活躍;1周後細胞變小,功能活躍的表現消失。臨床上,術後暫時性淚溢期的存在有助於判斷移植腺體術後的血供情況,是移植腺體成活的標誌之一。
在休眠期內,由於移植腺體分泌功能低下,且分泌物較為粘稠,如果不採取積極措施,促進腺體分泌,容易發生導管堵塞。這是我們研究如何採取措施,加強腺體分泌,促進腺體功能恢復,縮短休眠期的主要目的所在。文獻報道,移植腺體在失神經支配後,腺體的局部血液供應是影響腺體分泌量和質的重要因素。據此,本研究中採用局部熱敷#按摩#紅外線理療和辣椒刺激等措施促進移植腺體功能恢復,取得良好效果。 [1]
參考文獻
- ↑ 腮腺,下頜下腺、舌下腺」,www.bioon.com, 2006-1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