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崇明區民族宗教辦
上海市崇明區民族宗教辦隨着上海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應急響應級別的下調,5月以來,上海市崇明區民族宗教辦協同崇明少數民族[1]聯合會成立9個調查組,以「邊走訪邊宣傳、邊調查邊分析、邊發現邊解決」的方式,深入開展困難家庭走訪調研和分類幫扶工作。
調查人員主動深入困難家庭, 通過點對點、面對面訪談,零距離摸清調查對象的實際困難和需求。調查過程中,調研組積極向調研對象宣傳低保低收入、就業、養老金繳納等政策,幫助困難群眾做好就業規劃,鼓勵就業年齡段人員自主擇業。
對調研中掌握的特困家庭和有較強就業意願且具有一定就業能力的人員,採取「不等不靠、馬上就辦」的措施及時解決。開展入戶調查兩個多月來,調查組多次為困難家庭解決實際困難;積極動員社會各方力量,進一步加大對困難家庭的幫困覆蓋面和幫困力度,幫助其提高生活水平和抗風險能力。
目錄
相關資訊
上海崇明把好「四個度」 推動宗教界開展公益慈善活動
公益慈善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宗教界如何為公益慈善事業出把力?在上海市崇明區,當地統戰系統、民宗部門以「瀛洲同心惠民生」為主題,推動宗教界積極履行社會責任、深入開展公益慈善活動,不斷促進宗教界人士為崇明經濟社會發展貢獻力量。
在此過程中,崇明區民族和宗教事務辦公室有效把握「四個度」:提升思想引領高度,匯聚公益慈善活動的精神動力;加大統籌指導力度,夯實公益慈善活動的體系機制;強化任務對接精度,促進公益慈善活動的作用發揮;聚焦志願關懷溫度,提高公益慈善活動的群眾服務[2]能力。
做公益慈善,離不開精神動力的支撐。崇明區着力提升思想引領高度,培育兩種意識、樹立多個榜樣,加強宗教界人士參與公益慈善活動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譬如,近年來該區組織了聽專題報告、訪革命聖地、學英雄事跡、看愛國影片等形式的活動,開展「愛國愛教,進而有為」主題書畫攝影作品展,讓愛國主義精神意識在宗教界人士中內化於心、外塑於行。
又如,該區聚力打造「海上論道」之「瀛洲論道季」特色品牌,引導宗教界人士挖掘、弘揚教義中的「人間佛教」「愛人如己」等思想理念,並與崇明社會經濟發展需要聯繫起來,樹立履行社會責任的擔當意識。
在開展公益慈善活動中,越來越多「身邊好人」「最美崇明人」湧現出來,該區積極推薦熱心公益、勇擔社會責任的宗教界代表人士參加各類典型評選活動,挖掘、提煉其事跡精神,進一步宣傳推廣,發揮榜樣的輻射帶動作用。
開展公益慈善活動,得系統化、常態化進行下去。為此,崇明區制定下發宗教教風建設年系列活動方案,將發揚服務社會傳統、積極參與各類公益慈善活動等內容列入任務清單。
「我們指導幫助佛教界代表人士發起成立『善聯功德會』等公益組織,積極開展賑災扶貧、興教助學等公益活動及公益項目,累計捐款捐物700餘萬元。」崇明區民族和宗教事務辦公室相關負責人表示,將引導和規範好宗教界常態化公益慈善組織。
參與一個項目、啟動一個計劃、培育一種能力,最大化發揮宗教界公益慈善活動的力量和效能。記者了解到,崇明區動員了該區宗教團體加入東西部協作項目,平均每年捐助資金30餘萬元,並提高援助的精細度和資金利用效率,有效造福當地民眾。
據悉,該區已啟動「愛心接力·宗教界助學幫困百人計劃」,指導各宗教團體、場所與100名困難學子結成長期幫扶關係,計劃每年資助30萬元,幫助困難學生走好求學圓夢之路。
今夏,面對北京、河北突發水災,崇明區佛教協會發布倡議書,號召該區各寺院、信眾伸出援助之手,共籌集捐款60.3萬元,支援受災地區搶險救災。
參考文獻
- ↑ 中國古籍和中國少數民族古籍的定義,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民族事務委員會, 2016-07-26
- ↑ 職場人生 || 服務是什麼?什麼叫服務到位? ,搜狐,2019-0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