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三裂葉豚草

中文學名:三裂葉豚草

拉丁學名:Ambrosia trifida L.

別 稱:大破布草

界:植物界

門:被子植物門

綱:雙子葉植物綱

目:桔梗目

科:菊科

亞 科:管狀花亞科

族:向日葵族

屬:豚草屬

三裂葉豚草學名Ambrosia trifida L.):一年生粗壯草本植物,高50-120厘米,有時可達170厘米,有分枝。葉對生,有時互生,具葉柄,下部葉3-5裂,上部葉3裂或有時不裂,上面深綠色,背面灰綠色,兩面被短糙伏毛。在枝端密集成總狀花序。總苞淺碟形,綠色;總苞片結合,外面有3肋。花托無托片,具白色長柔毛,每個頭狀花序有20-25不育的小花;小花黃色,長1-2毫米,花冠鐘形,上端5裂,雌頭狀花序在雄頭狀花序下面上部的葉狀苞葉的腋部聚作團傘狀,具一個無被能育的雌花。花期8月,果期9-10月。

原產北美。在中國東北已馴化,常見于田野、路旁或河邊的濕地。在《中國外來入侵物種名單》中屬於「第二批外來入侵物種名單」。1930年代在中國遼寧鐵嶺地區發現,首先在遼寧省蔓延,隨後向河北北京地區擴散。分布於吉林、遼寧、河北、北京、天津。危害小麥、大麥、大豆及各種園藝作物。(概述圖片參考資料來源: ) [1]

目錄

三裂葉豚草形態特徵

(一)

三裂葉豚草是一年生粗壯草本植物,高50-120厘米,有時可達170厘米,有分枝,被短糙毛,有時近無毛。葉對生,有時互生,具葉柄,下部葉3-5裂,上部葉3裂或有時不裂,裂片卵狀披針形或披針形,頂端急尖或漸尖,邊緣有銳鋸齒,有三基出脈,粗糙,上面深綠色,背面灰綠色,兩面被短糙伏毛。葉柄長2-3.5厘米,被短糙毛,基部膨大,邊緣有窄翅,被長緣毛。

雄頭狀花序多數,圓形,徑約5毫米,有長2-3毫米的細花序梗,下垂,在枝端密集成總狀花序。總苞淺碟形,綠色;總苞片結合,外面有3肋,邊緣有圓齒,被疏短糙毛。花托無托片,具白色長柔毛,每個頭狀花序有20-25不育的小花;小花黃色,長1-2毫米,花冠鐘形,上 端5裂,外面有5紫色條紋。花葯離生,卵圓形;花柱不分裂,頂端膨大成畫筆狀。雌頭狀花序在雄頭狀花序下面上部的葉狀苞葉的腋部聚作團傘狀,具一個無被能育的雌花。總苞倒卵形,長6-8毫米,寬4-5毫米,頂端具圓錐狀短嘴,嘴部以下有5-7肋,每肋頂端有瘤或尖刺 ,無毛,花柱2深裂,絲狀,上伸出總苞的嘴部之外。

瘦果倒卵形,無毛,藏于堅硬的總苞中。花期8月,果期9-10月。

(二)

三裂葉豚草是直根系植物,其植株較豚草高大粗壯,株高可達250-300厘米,莖粗可達2.5-3.0厘米,最小的植株高30-40厘米,莖粗5-6毫米。莖綠色,有縱條棱,密生瘤基直立硬毛,後期毛脫落殘留下瘤基。分枝大部分從植株的中上部分枝,發育好的有四級分枝,形成 小喬木狀的巨大植株,也有少量植株自基部長出數條粗壯的分枝,形成灌木叢狀。

葉子全株對生。葉柄粗壯,長2-5厘米,有密粗毛,葉片很大,長寬均可達6-15厘米,掌狀三深裂,有三條強勁的主脈自葉柄頂端發出, 有時兩個側生主脈各分出一個同主脈相同粗細的分枝,看上去好象有五條主脈,形成五個裂片,每個裂片短橢圓形,邊緣有淺鋸齒,頂 端漸尖。葉片兩面均有短粗毛,葉脈上的毛較長。

三裂葉豚草的花序及花器結構與豚草相似,但雄花序粗大,雄花序的總苞比豚草大,直徑可達4-7毫米,由6-7個扇形總苞片聯合而成,背面有5-6條黑褐色放射線,總苞比豚草總苞淺,呈淺盤狀,手觸摸時會染上紅色。總苞內花的數目也多,通常為20-30朵,雄花結構與豚 草相同。雌花序也生於雄花序軸基部的葉腋內,每對葉腋有15-20個花序聚成輪狀,也有少數單生的。其結構與豚草相同,但要大一些。

成熟的復果倒圓錐型,褐色寬4毫米,長6-7毫米,有的竟達13毫米,顯著大於豚草復果。

三裂葉豚草的幼苗,下胚軸長20-50毫米,粗壯,直徑可達5-6毫米,光滑無毛,上不綠色,近地面處黑紫色或紅色,有時長不定根;子葉大型,匙狀,長10-15毫米,寬9-15毫米,基部逐漸過渡為子葉柄,子葉柄長度與子葉相同;上胚軸長20-30毫米,具棱和開展的毛; 出生葉兩個對生,長卵圓形,三個裂片,兩個側裂片較小,頂裂片較大,葉背淡綠色,正面鮮綠色,具伏生毛,羽狀網脈,後生葉有三個大齒或三淺裂,對生。

(三)

三裂葉豚草植株高50-120厘米,有時可達170厘米,分枝被糙毛,有3基出脈,粗糙,上面深綠色,背面灰綠色,兩面被短糙伏毛。葉柄長2-3.5厘米,被短糙毛,基部膨大,邊緣有窄翅,被長緣毛。雄頭狀花序多數,圓形,徑粗約5毫米,有長2-3毫米的細花序梗,下垂, 在 枝端密集成總狀花序。總苞淺碟形,綠色,總苞片結合,外面有3肋,邊緣有圓齒,被疏短糙毛。花托無托片,具白色長柔毛,每個頭狀 花序有20-25不育的小花,小花黃色,長1-2毫米。花冠鐘形,上端5裂,外面有5紫色條紋。花葯離生,卵圓形。花柱不分裂,頂端 膨大成畫筆狀。雌頭狀花序在雄頭狀花序下面上部的葉狀苞葉的腋部聚作團傘狀,具1個無被能育的雌花。總苞倒卵形,長6-8毫米,寬4-5毫米 。頂端具圓錐狀短咀,咀部以下有5-7肋,每肋頂端有瘤或尖刺,無毛,花柱2深裂,絲狀,上伸出總苞的咀部之外,瘦果倒卵 形,無毛,藏於木質的總苞內。總苞表面淺黃色、淺灰褐色、淺黃褐色或褐色,有時有紅褐色斑點。頂端中央的圓錐狀短咀形成粗短的錐狀喙,周圍的 5-7個瘤或尖刺形成鈍的短喙,向下延伸為較明顯的圓形寬棱,棱間又有較不明顯的棱和皺紋。

三裂葉豚草產地生境

常見于田野、路旁或河邊的濕地。

廣布世界大部分地區, 已知分布的國家及地區:

亞洲:緬甸、馬來西亞、越南、印度、巴基斯坦、菲律賓、日本

非洲:埃及、毛里求斯。

歐洲法國德國意大利瑞士奧地利瑞典匈牙利、原蘇聯。

美洲:加拿大、美國、墨西哥、古巴、牙買加、危地馬拉、阿根廷、玻利維亞、巴拉圭、秘魯、智利、巴西。

大洋洲:澳大利亞。

中國分布:吉林遼寧北京天津浙江

三裂葉豚草生長習性

三裂葉豚草能適應各種不同肥力、酸鹼度土壤,以及不同的溫度、光照等自然條件。不論生長在肥土瘦地和酸度重的死黃土、垃圾坑、污泥中,或鹼性大的石灰土、石灰渣、石礫、牆縫裡及無光照的樹陰下,均能正常生長,繁衍後代。多見於肥沃或沖積土上。種子多(每株產2000-8000粒),再生能力強,割5次後仍能再生。種子在土中能保持生命力4-5年。植株高大(3m),生長繁茂,消耗水、肥超過作物 數倍,嚴重影響作物的生長。有苦味,牲畜不食。

三裂葉豚草傳播途徑

三裂葉豚草隨小麥、大豆種子傳播。大約在20世紀30年代傳入中國,經過一個較長時期的適應期,正以異常態勢迅速蔓延,向農田、果園、城鎮、綠化帶、公路和鐵路沿線及山坡荒野入侵,表現出頑強的生命力和競爭力,在有些地段三裂葉豚草成為優勢雜草種群。

三裂葉豚草危害對象

1989年調查,三裂葉豚草吸肥能力和再生能力極強,造成土壤乾旱貧瘠、遮擋陽光,降低農作物產量,而且豚草花粉是人類「枯草熱」又稱「花粉病」的主要病源,引發過敏性鼻炎和支氣管哮喘等變態反應症。在美國,在豚草花粉傳播的季節,大量人員因過敏反應而喪失 勞動能力。

三裂葉豚草是危害人類健康和作物生產的危險性雜草,被許多國家列為檢疫對象,由於該草的花粉中含有水溶性蛋白,與人接觸可迅速釋放,引起過敏性變態反應,它是秋季花粉過敏症(枯草熱症)的主要致病原,每年8-9月,大量三裂葉豚草花粉在空氣中飛揚,當花粉 密 度達到40-50/m3時,人們吸入後就會感染,導致咳嗽、流涕、哮喘、眼鼻奇癢或出現皮炎,每年同期復發,病情逐年加重,嚴重的會並發肺氣腫、肺心病乃至死亡。

在美國、加拿大及歐洲使上千萬人致病受害,有的地方人群發病率高達30%,美國豚草的花粉年產量大約有100萬噸,花粉過敏症患者1460萬,年治療費高達6億美元;在日本大阪地區,每到秋天豚草花粉症流行時,大批居民離家外出逃避;瀋陽地區是中國三裂葉豚草發生 嚴 重地區之一,1987年瀋陽市空氣中三裂葉豚草花粉的含量是1983年的38倍,人群發病率為1.52%。

三裂葉豚草混生於大麻、洋麻、玉米、大豆、向日葵、高粱、小麥等作物田間。侵入農田後,每公頃產量降低300-495kg,甚至使玉米形 不成雌穗,造成無收,前蘇聯傳入三裂葉豚草後,造成大面積農田草荒,為了防治該草,前蘇聯投入了巨大的人力和物力,組織調查和 消滅三裂葉豚草,雖經多年努力,但至今三裂葉豚草仍是他們的重點防治對象之一。該草根系發達,生存能力強,可入侵農田如玉米、大豆等地以及管理不善的蔬菜地、果園、苗圃、牧場等。

參考來源

  1. [1], , 2020-0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