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峽記
《三峽記》,出版社: 北京大學出版社,ISBN:9787301194713。
北京大學出版社年出版新書約1000種,重印書2700餘種次,出版物已覆蓋人文科學、社會科學、自然科學[1]和工程技術各領域。現有產品中,大中專教材占35%,學術圖書占45%,一般圖書占20%。在文史哲、法學、經濟管理、學術普及、漢語教學等出版領域具有比較明顯的優勢和特色[2]。
目錄
內容簡介
《三峽記》是已經淹沒的三峽的最後的身影。由著名詩人于堅,著名田野調查學者孫敏,著名作家章東磐共同執筆完成。三人花費一年時間採訪調查三峽,終成此心血之書。
三峽,是需要英雄和誕生英雄的地方。
自古以來,所有認識三峽的人,幾乎都是從詩人筆下開始的。李白、杜甫、白居易和蘇東坡等詩人出入三峽,不僅只為了旅遊和寫詩,他們都是當時的探險家,是能攀岩爬壁、往來峽谷的真英雄,像柳永、吳文英、姜白石這些「楊柳岸,曉風殘月」的詩人,想必是一輩子去不了三峽的。
獲華文文學年度詩人獎的于堅,是當今中國詩壇中的翹楚。同樣身為詩人的他,以壬午年的三峽親歷為主線,剔脂除肉地融入詩歌和典籍,化為貫穿千百年的文學三峽。
忠勇精神,是三峽精神的另一種體現。屈原、巴蔓子是英雄,三國的劉關張也是英雄,胡璉、張自忠及許多不知名的將士們,更是名不虛傳的抗日英雄,是流着英雄血的三峽,成就了他們的忠勇。
當我們在抗日陣亡將士的墓地遺址上,艱難地辨識國民黨第六軍軍長留下的碑文,悼念遊蕩在峽江上空的忠魂與英靈,章東磐以他敏銳又深刻的筆觸,為這忠勇長河寫下涕淚吶喊的鏗鏘史話。
「沿着大江走一定有路」的通則,在艱險的三峽破了例,這條貫穿中國東西部的通道,自古只能以舟船渡。長期在雲南少數民族地區進行田野調查的孫敏,這回深入川江的鄉野閭閻,尋找民間話語裡的三峽。
作者介紹
章東磐,編輯、學者、《山茶人文地理》雜誌的投資人之一。著有《聖山之光》、《山告訴你》。曾榮獲「中國國家圖書獎」金獎、特別金獎,萊比錫世界最佳圖書展「世界最美圖書」獎。著有《父親的戰場》(此書獲新浪2009年年度最佳圖書獎),主編有《國家記憶》(此書獲深圳讀書月2010「年度十大好書」)。
於 堅,中國當代最具國際影響力的詩人。相關作品曾獲首屆華語文學傳媒盛典「2002年年度詩歌獎」、魯迅文學獎、台灣《聯合報》十四屆新詩獎等,2007年入選《中國作家實力榜》。
孫 敏,雲南人文地理學者,雲南省文聯編輯,自由撰稿人。1997年參與創辦《山茶人文地理》雜誌,後來改刊為《華夏人文地理》,任該雜誌副主編至2003年。2003年以來為台灣《經典》雜誌、《中國國家地理》、《中國科學探險》、香港《中國旅遊》特約撰稿人。2005年因瀾滄江大壩環境影響及移民問題的報道,在瑞士發起的「全球千名婦女爭評2005年諾貝爾和平獎」活動中,成為全球1000名和平婦女之一。
參考文獻
- ↑ 第十講科學學派_圖文,豆丁網,2016-10-18
- ↑ 規模現狀,北京大學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