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播笛
万播笛 |
中文名称;万播笛 简介;布依弹唱,中国布依族曲种 历史;早在唐朝 八音;八种民族乐器组成乐队而得名 |
布依族八音坐唱在布依语中叫"万播笛",即吹奏弹唱的意思。八音坐唱的表演形式为八人分持牛骨胡(牛角胡)、葫芦琴(葫芦胡)、月琴、刺鼓(竹鼓)、箫筒、钗、包包锣、小马锣等八种乐器围圈轮递说唱。表演以第一人称的"跳入"唱叙故事,以第三人称的"跳出"解说故事,也有加入勒朗、勒尤、木叶等布依族乐器进行伴奏的情形。演唱时,男艺人多采用高八度,女子则在原调上进行演唱,这样不仅可以产生强烈的音高和音色对比,还能增加演唱的情趣。演唱时唱腔用布依语,道白用汉语,有小嗓和平嗓之分,由乐队人员分担角色。曲牌有正调、正音、走音、自路板、长调、倒长调、反簧调、倒茶调、吃酒调等三十多个,可单独演奏,也可边奏边唱。
表现形式有座弹唱和带戏剧性的演弹唱等。"八音坐唱"旋律古朴流畅、悠美悦耳,常在民族节日、婚丧嫁娶、建房、祝寿等场合演奏,是深受布依族人民喜爱的民族说唱艺术形式。[1]
目录
万播笛 - 简介
万播笛即布依弹唱,中国布依族曲种。原用布依语演唱。后又用汉语弹唱。相传清代乾隆年间由广西传入贵州。
布依族八音坐唱在布依语中叫"万播笛",即吹奏弹唱的意思。
万播笛 - 历史
早在唐朝(另一说为起源于北宋时期)就流传于南北盘江的贵州兴义、安龙、册亨、望谟等布依族聚居区一带。
万播笛 - 八音
所谓"八音",是由八种民族乐器组成乐队而得名。通常有笛子、箫筒(无膜笛)、牛骨(马骨)胡、葫芦琴、月琴、鼓、包包锣、小马锣、木叶等乐器。因其以弹唱为 主,辅以说、唱做诸功和所奏乐器而得名,是布依族戏剧文化中的一朵曲苑奇葩。
万播笛 - 取材
内容主要取材于布依民间口头文学,民间音乐和说唱艺术,表现出布依人民对生活的热爱、对丰收的向往、对爱情的追求、对丑恶的鞭挞。因其源远流长、婉转优雅,民族特色浓郁而被称为声音活化石和天籁之音。
万播笛 - 表演形式
一人自弹自唱,月琴为伴奏乐器。嘉庆年间发展为多人演唱形式,伴奏乐器增加了二胡、箫、笛、木叶等。经过不断的改革发展,有坐唱、站唱,并穿插一些舞蹈动作。曲调较简单,通常只是1、2个曲调的反复弹唱。唱词质朴,多用贴切的比喻表达事物,感情细腻,委婉动听。 布依八音坐唱由八人至16人组成,演唱时唱腔用布依语,道白用汉语,有小嗓和平嗓之分,由乐队人员分担角色。曲牌有正调、正音、走音、自路板、长调、倒长调、反簧调、倒茶调、吃酒调等三十多个,可单独演奏,也可边奏边唱。表现形式有座弹唱和带戏剧性的演弹唱等。
万播笛 - 应用场合
"八音坐唱"旋律古朴流畅、悠美悦耳,常在民族节日、婚丧嫁娶、建房、祝寿等场合演奏,是深受布依族人民喜爱的民族说唱艺术形式
万播笛 - 弹唱曲目
弹唱曲目内容广泛,有关于天体的神话传说,有人类与洪水猛兽的斗争,以及风俗人情的描绘等,尤以反映王囊仙起义的故事最为动人。 从古流传下来的曲目不超过13首,主要有:《福满堂》、《贺寿堂》、《戈然》、《拜堂调》、《盼郎》、《哥妹调》、《来去来》;坐唱《胡喜与南洋》片段;布依戏《撒衣定情》片段;尾曲《盛世调:昂央》等。
参考来源
- ↑ 布依族八音坐唱的介绍,百度知道 , 2016-06-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