Τ蛋白
τ蛋白是中国的一个科技名词。
目前,世界上只有两种文字,一种是方块文字,如汉字[1]、日文和韩文,还有历史上曾经出现过的西夏文[2]、契丹文,喃字等;另外一种是字母文字,主要包括拉丁字母文字、阿拉伯字母文字、粟特字母文字等。
目录
名词解释
一种低分子量微管相关蛋白。编码基因位于17号染色体,长度约100 kb。对τ外显子2、3、10选择性剪接可生成6种亚型,分别由352、381、383、410、412和441个氨基酸残基组成。主要分布于轴突。具有诱导与促进微管蛋白聚合成微管,防止微管解聚,维持微管功能稳定的作 用。
规范用词 τ蛋白
英文对照 τ protein;tau protein
名词定义 可保持微管的稳定和将微管交联成束的一种微管相关蛋白质。主要存在于轴突中。
所属学科 细胞生物学 > 细胞化学
名词审定 细胞生物学名词审定委员会
见载刊物 《细胞生物学名词(第二版)》 科学出版社
公布时间 2009年
科技名词
科技名词,是指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审定、公布的科技类名词、术语,属于科技术语。是科学技术形成、记录、积累、交流、传播的前提和基础,是科学思维的基础和工具。
统一、规范科技名词是国家科技基础条件的重要内容,是推动科技创新和构建新时代中国科技话语体系的基础性工作,也是中国融入全球科技创新体系、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战略性举措,意义重大而深远。
1990年6月23日,国家科委、中国科学院、国家教委、新闻出版署发出《关于使用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公布的科技名词的通知》。
2020年6月2日,教育部、国家语委在京发布2019年中国语言文字事业和语言生活状况,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公布近6万条科技名词。
参考文献
- ↑ 日文是怎么来的,日本人是如何把汉文,改换成他们自己文字的,搜狐,2021-03-15
- ↑ 与汉文同宗同源的西夏文,国人看它如天书,俄罗斯人却如数家珍,搜狐,2022-1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