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T-34/57坦克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装有57mm反坦克炮的T-34/57坦克 图片来自搜狐


T-34/57坦克可以说是是T-34坦克家族中的一个火力超群却不太为人所知的小兄弟。它配备了ZIS-2型57毫米反坦克炮,这种火炮可以以近1000米/秒的初速发射重3.14公斤的BR-271穿甲弹,在1000米距离上可以穿透90毫米厚的垂直装甲,在1500米距离上仍然有75毫米的穿甲威力。初期的T-34/57坦克刚刚生产出来便投入了紧张的莫斯科战役,由于其强大的反坦克火力,它很快获得了“坦克猎手”的称号。1943年重新开始生产的T-34/57由于生产批量小,似乎也是分散装备了一些独立的部队或分队,加强某些方向上对德军重型坦克的作战能力。[1]


基本资料

        中文名称         T-34/57坦克
        外文名称         T-34/57 Medium Tank
        武器前身         ZIS-2 57mm 反坦克炮
        生产时间         1941年-1943年
        服役时间         1941年-1943年
        生产国家         苏联


研制过程

T-34/57坦克炮前身——ZIS-2型57毫米反坦克炮图片来自百家号

说到T-34/57,就不能不提到ZIS-2型57毫米反坦克炮,这种身管长度达到73倍径的反坦克炮正是T-34/57所装备的ZIS-4型坦克炮的原型。1940年,针对德国可能出现的重型坦克的威胁,苏联军方认为,现有的45毫米团属反坦克炮已经不足以应付可能出现的装甲威胁,于是提出了多个反坦克炮的研制计划,格拉宾设计局承接了107毫米和57毫米口径反坦克炮的研制任务,F-31型57毫米超长身管反坦克炮就在其中。1940年10月,F-31型反坦克炮的原型制造完成,并顺利通过了工厂和军方的测试,1941年初,F-31获准服役并改名为ZIS-2,这种火炮可以以近1000米/秒的初速发射重3.14公斤的BR-271穿甲弹,在1000米距离上可以穿透90毫米厚的垂直装甲,在1500米距离上仍然有75毫米的穿甲威力。但是,新的坦克炮在精度和身管寿命上存在严重的问题,长达71倍径的身管在发射100到150发炮弹后便会报废。这个数据大大低于它的原型ZIS-2反坦克炮,而这样的寿命和过低的精度显然不会被军方接受,新的坦克炮被打回设计局进行改进。


ZIS-2的成功让T-34坦克KV重型坦克在火力上看到了希望,委员会立即下令在ZIS-2的基础上再次改进57毫米炮,最终于1941年7月,改进后的57毫米炮进行了一次十分成功的测试,这次测试之后军方便将其定型为ZIS-4型57毫米坦克炮并投入量产——当时战争已经爆发,苏军在德军装甲部队的进攻面前正在节节败退,对各类反坦克武器的需求几乎到了病急乱投医的程度,对于大威力的ZIS-4自然青睐有加。


ZIS-4定型的同时,安装该炮的T-34/57坦克也迅速完成了设计工作,相比ZIS-4火炮多灾多难的研制过程,T-34/57的设计工作可以说几乎没有遇到任何值得一提的问题,由于ZIS-4是为T-34度身定做的,所以设计工作量极小,除了火炮和相应的观瞄系统系统,T-34/57与T-34/76Model 1940和T-34/76 Model 1941基本上一模一样,由于BR-271弹药筒的尺寸与76毫米炮弹相当,所以连弹架都不用做大的更改,更有甚者,T-34/57连火炮防盾都是沿用T-34/76的防盾,唯一的更改是为了在防盾上安装外径较细的ZIS-2,增加了一个固定环,环的内径等于L-11或F-34的外径,而内径则等于ZIS-4的外径。这样,从T-34/76改造为T-34/57的工作量被降到最低,两种车型除了火炮系统外所有部件都可以通用——在总装线上安装火炮之前,你甚至无法区分两种车型的区别。两种坦克完全共用一条生产线,这样一来大大简化了生产手续,有效提高了生产效率,不过副作用是给后世的研究者造成了很大的困扰——当然这个是后话。[2]


生产过程

T-34/57坦克四视图图片来自搜狐

1941年7月,ZIS-4坦克炮定型,8月即投入了批量生产,但是9月份,由于57毫米穿甲弹供应不足,ZIS-4的量产计划被临时推迟。随后在战争中苏联人发现,对付装甲并不厚实的德国中型坦克,威力逊色不少的F-34就足以应付,而ZIS-4则显得威力过大,而猜想中的德国重型坦克并没有出现——显然它并不存在,所以当时战场上根本没有“值得”ZIS-4对付的目标,倒是高昂的成本和超长身管烦琐的生产工艺造成了资源的浪费,于是在1941年11月苏联调整军工和装备体系时,ZIS-4生产临时性的推迟变成了永久性的取消,与此同时,同样的命运也落在了它的“同胞兄弟”ZIS-2反坦克炮身上,在整个1941年,92号工厂总共生产了133门ZIS-4坦克炮。


到了1943年,T-34/57的命运似乎有了转机,1943年初,德国新型虎式坦克出现在战场上!当时苏军广泛使用的ZIS-3反坦克炮和F-34坦克炮根本无法击穿虎式坦克厚度超过100毫米的前装甲,更不用说45毫米反坦克炮了,而新型的大口径坦克炮和反坦克炮尚在研制,距量产还有相当长的时间,在当时能够马上投入生产和使用的火炮中只有配用BR-271型穿甲弹的ZIS-2反坦克炮和ZIS-4坦克炮能够在500米左右有效穿透虎的前装甲,而且在弹药上尚有相当的改进余地。1943年6月,改进后的ZIS-2又被重新投入生产,改进后的ZIS-2被称为ZIS-2 Model 1943或者“1943年式57毫米反坦克炮”,很快就批量装备了精锐的近卫步兵团或坦克旅,替换了原有的各型45毫米团属反坦克炮,一直生产和使用到战后。而ZIS-4和T-34/57的改进和重新投产工作则在5月份便启动了,但是ZIS-4的改造工作却要复杂许多,新的改型被称为ZIS-4M,主要更改是换装简化了机械结构的通用炮闩,而新的T-34/57也率先安装了MK-4型潜望镜。配备了新型穿甲弹(APCR)的ZIS-4和ZIS-2的穿甲威力又有相当大的提高,ZIS-2在使用BR-271P和BR-271N时穿甲威力在1000米距离上分别达到105毫米/90度和140毫米/90度,而在500米距离上更是分别达到145毫米/90度和155毫米/90度,而BR-271N在1500米距离上仍然有125毫米的穿甲威力! 而采用相同身管的ZIS-4/4M在使用同种弹药时威力与ZIS-2相当。时威力只有90毫米,1000米时为65毫米,但是考虑到ZIS-4/4M和ZIS-2身管长度相同、弹药和火炮结构,使用同种弹药时炮口初速也相同,所以两者威力相差这么大显然很难解释,即使这两种火炮的身管有一些差别,但是也无法解释在弹头和初速完全相同的情况下穿甲能力竟然有如此大的差异,对此的解释可能是将使用BR-271K在穿透倾角60度装甲时的厚度混淆为穿透垂直装甲的厚度。


但是T-34/57和ZIS-4M显然没有ZIS-2那么幸运,随着安装D-5T型85毫米坦克炮的T-34/85的出现,ZIS-4M和T-34/57又一次被打入冷宫,尽管D-5T的威力比ZIS-4/4M还要逊色一些,但是其低廉的成本和简单的生产工艺却迅速赢得了青睐,整个1943年仅仅生产了172门ZIS-4M,而1944年只生产了19门,1944年生产的据一些推测可能是用于替换损坏的火炮,这样T-34/57 Model 1943的产量大约不会超过150辆。[3]



性能特点

T-34/57坦克可用弹药,红圈中的炮弹为穿深极强的高速穿甲弹图片来自百家号

T-34/57的设计工作可以说几乎为零,因为首先ZIS-4反坦克炮基本上就是为T-34量身定做的定做的,除了火炮和相应的观瞄系统系统,T-34/57与T-34/76基本上一模一样,连火炮防盾都是沿用T-34/76的防盾,两种车型除了火炮系统,其他所有部件都可以通用(当然,整个苏系车系列都有一些零件可以互相套用、通用件的特点),两种坦克完全共用一条生产线,这样一来大大简化了生产手续,有效提高了生产效率。


T-34/57最令人夸赞的是那57mm坦克炮。它有着十分强劲的穿深。下面看一段T-34/57坦克于1943年对虎式坦克的试验射击报告:


目标:侧面。距离:800米。结果:穿透,弹孔直径110毫米。一个190毫米×210毫米的碎片在坦克内部断裂。连接侧板和后板的焊缝发生了500毫米长的爆裂。

目标:侧面。距离:1000米。结果:穿透,110毫米穿入,140毫米穿出。碎片在内部断裂,140毫米×110毫米。“

目标:指挥塔。距离:1000米。结果:穿透,突破85毫米乘75毫米。指挥塔炸裂。

目标:炮塔。距离:1450米。结果:产生凹痕,直径110毫米,深70毫米。内部形成20毫米的凸起。

目标:炮塔。距离:1450米。结果:凹陷49毫米深,直径125毫米,表面锯齿状。在内部,一个15毫米的凸起。

目标:炮塔。距离:1450米。结果:产生凹痕,直径110毫米,深15毫米。[4]


坦克评价

苏德战争早期因为故障而被遗弃的T-34/57坦克 图片来自搜狐

单纯从技术角度上讲,T-34/57是一种很成功的坦克,尽管火炮口径比二战中后期的任何坦克都要小,但是由于身管倍径长、初速快,导致火力尤其是反坦克能力反而有极大的提高。然而这种极强的反坦克能力却是以成本的提高和增加火炮工艺复杂程度为代价的。随着安装D-5T型85毫米坦克炮的T-34/85坦克的出现,ZIS-4反坦克炮和T-34/57坦克又一次被打入冷宫。尽管D-5T的威力比ZIS-4/4M还要逊色一些,但是其低廉的成本和简单的生产工艺却迅速赢得了青睐。到了1944年,ZIS-4反坦克炮仅仅生产了19台,这还只是为了替换前线损坏掉的19台而生产的,而T-34/57坦克在1944年的生产记录甚至找不到。


单纯从技术角度上讲,T-34/57是一种很成功的坦克,它的尺寸,速度,重量,防护方面跟T-34/76相比几乎没有变化,尽管火炮口径比T-34/76小,但是由于身管倍径长、初速快,导致火力尤其是反坦克能力反而有极大的提高。然而T-34/57火力的提高却是以成本的提高和增加火炮工艺复杂程度为代价的,这就为T-34/57的前途蒙上了一层阴影。在苏联卫国战争中我们注意到,苏联军队更看重武器的性价比。无论是坦克、飞机还是火炮、枪支,威力大、价格低廉、生产便利、低维护要求的武器总是受到青睐,反之则遭到否定。T-34/57的ZIS-4型57毫米炮注定只能是危机时刻的过渡产品,当危机一旦过去,它就成为了抛弃的对象。[5]


总之,无论是T-34/57坦克还是ZIS-4/4M坦克炮,其弱点都不在它们的性能上,而是在它们的成本和复杂工艺与当时苏联军队的需要和军工指导思想背道而驰。所以尽管性能十分优异,它们也只能成为生不逢时的“替代品”了。[6]


视频

军武次位面:搭载57mm火炮的T-34,为何只生产百辆?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