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2007年-2008年环球金融危机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2008年华尔街金融危机

图片来自cmoney

2008年华尔街金融危机2008年金融崩溃,在2008年又出现了金融海啸华尔街海啸等名称,是一场在2008年8月9日开始浮现的金融危机。自次级房屋信贷危机爆发后,投资者开始对按揭证券的价值失去信心,引发流动性危机。即使多国中央银行多次向金融市场注入巨额资金,也无法阻止这场金融危机的爆发。直到2008年9月[1],这场金融危机开始失控,并导致多间相当大型的金融机构倒闭或被政府接管,引发经济衰退

历史背景

最初的流动性危机在事后被观察认为是由于更早以前的次级房屋信贷危机抵押贷款违约和法拍屋急剧增加所引发的。英国的第五大贷款机构北岩银行是首批遭遇危机冲击的对象之一[2]该行已经无法借到足够的额外资金来偿还那些2007年9月中旬到期的债务。由于没有持续的现金流注入,其所经营的高杠杆性质的业务无法支撑,最终导致其被政府接管,并显示出了这起很快便降临到其他银行和金融机构的危机的早期迹象。

在过于宽松的授信标准下的过度借贷为美国房贷泡沫的特征之一。信用泛滥并导致大量的次级按揭(次级贷款),投资者认为这些高风险的贷款会被资产证券化而缓和。从1989年以来,美国发行MBS的主要机构房利美房地美、吉利美所发行的MBS殖利率平均高于美国十年期公债殖利率137个基本点,吸引许多法人投资。雷曼兄弟MBS指数显示无论利率升降,自1996年以来该指数连续十年都是正报酬,最差的1999年也有2.1%的报酬率,同时期MSCI全球债券指数在1999年、2001年、2005年却是负报酬率。这个策略似乎以骨牌效应扩展和散布。

由失败的资产证券化计划(西方媒体有些人归咎于华人统计学家李祥林所发明的金融数学公式,然而依照2006年3月华尔街日报的报导,对伦敦华尔街金融工程衍生性金融商品设计和评价影响最大的学者是巴黎第六大学数学教授妮可·厄尔·卡露伊,她是全球最早研究衍生性商品交易的学者,许多伦敦和华尔街投资银行的金融工程师和专家都出自厄尔·卡露伊教授门下,厄尔·卡露伊教授她也是《黑天鹅效应》作者博士的博士论文口试教授。)导致的损害横扫了房屋市场及其企业,继而引发了次级房屋信贷危机。这危机令更大量的银主盘被银行在市场上抛售。这些过量的房屋供应使得周边的住屋价格都大为下跌,造成它们容易遭法院收回拍卖或被放弃。这个结果替往后的金融危机埋下了伏笔。

起初,受影响的公司只限于那些直接涉足建屋及次级贷款业务的公司,如北岩银行美国国家金融服务公司。一些从事按揭证券化的金融机构,例如贝尔斯登,就成为了牺牲品。2008年7月11日,全美最大的受押公司瓦解。印地麦克银行的资产在他们被紧缩信贷下的压力压垮后被联邦人员查封,由于房屋价格的不断下滑以及房屋回赎权丧失率的上升。当天,金融市场急剧下跌。投资者想知道政府是否将试图救助抵押放贷者房利美房地美。2008年9月7日,联邦政府接管了房利美房地美,但危机仍然继续加剧。

然后,危机开始影响到那些与房地产无关的普通信贷,而且进而影响到那些与抵押贷款没有直接关系的大型金融机构。在这些机构拥有的资产里,大多都是从那些与房屋按揭关联的收益所取得的。对于这些以信用贷款为主要标的的证券,或称信用衍生性商品,原本是用来确保这些金融机构免于倒闭的风险。然而由于次级房屋信贷危机的发生,使得受到这些信用衍生性商品冲击的成员增加了,包括雷曼兄弟美国国际集团美林证券HBOS[3]而其他的公司开始面临了压力,包括美国最大的存款及借贷公司华盛顿互惠银行,并影响到大型投资银行摩根史坦利高盛证券

对银行如何就风险评级的警告

纳辛·塔雷伯强烈警告有关银行处理风险的方法,以及现今不负责任的金融体系环环紧扣的本质。在他2006年所写的书,《黑天鹅效应[4]这本书里面里提出:“全球一体化创造出脆弱和紧扣的经济,表面上出现不反复的情况及呈现十分稳定的景象。换言之,它使灾难性的黑天鹅理论(意指不可能的事情)出现,而我们却从未在全球崩溃的威胁下生活过。金融机构不断的进行整并而成为少数几间的超大型银行,几乎所有的银行都是互相连结的。因此整个金融体系膨胀成一个由这些巨大、相互依存、叠屋架床的银行所组成的生态,一旦其中一个倒下,全部都会垮掉。银行间越趋剧烈的整并似乎有降低金融危机的可能性,然而一旦发生了,这个危机会变成全球规模性,并且伤害我们至深。过去的多样化生态是由众多小型银行组成,分别拥有各自的借贷政策,而现在所有的金融机构互相摹仿彼此的政策使得整个环境同质性越来越高。确实,失败的机率降低了,不过一旦失败发生……结果令我不敢想像。”

对于由政府出资的房屋贷款机构房利美,他认为:“现在当我看著这场危机,就好比一个人坐在一桶炸药之上,一个最小的打嗝也要去避免。不过不用害怕:他们(房利美)的大批科学家都认为这件事情不可能发生。”

参考文献

  1. 商业周刊-国际-全球-金融海啸:雷曼兄弟破产启示录. 商业周刊. 2008-09-22 [2008-09-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9-30). 
  2. HM Treasury, Bank of England and Financial Services Authority. News Release: Liquidity Support Facility for Northern Rock plc. September 14, 2007 [2008-10-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12-25). 
  3. "Lloyds Bank Is Discussing Purchase of British Lender" article by Julia Werdigier in The New York Times September 17, 2008
  4. The Black Swan: Quotes & Warnings that the Imbeciles Chose to Ignore. [2008-10-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