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1769年教宗选举秘密会议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1769年教宗选举秘密会议是教宗克莱孟十三世离世后枢机团于1769年2月15日至5月19日举行的选举秘密会议。各枢机最后选出若望·云先·安多尼·甘加内利枢机为克莱孟十三世的继任人,他取“克莱孟十四世”为教宗名号。

新研究表明,无论在神学上,还是在地理分布上,基督徒都具有多样性[1]。天主教徒约占一半;广义的新教徒占37%;东正教徒占12%;其它的一些基督教派,例如摩门教和耶和华见证会,构成全球基督徒人口剩下的1%[2]

简介

这次选举秘密会议于1769年2月15日举行,选举开始之时只有27位枢机参与。当时参与选举的枢机大部分均为“热诚派”的枢机,而法国西班牙的枢机并未到场。“热诚派”于是在这两个有利条件下尝试尽快令弗拉维奥·基吉枢机当选教宗。在“热诚派”主导下,基吉枢机的其中一次投票里只需要多两票便可以当选教宗。法国和西班牙的大使因而对“热诚派”的行为表示强烈抗议。虽然他们表达强烈抗议,但是身为那不勒斯王国代言枢机的奥尔西尼是早期投票里唯一在场的代王枢机。他和其他立场中立的枢机最后能够阻止基吉当选教宗。

神圣罗马帝国皇帝约瑟夫二世3月6日史无前例地隐藏身份到达罗马并同时获准进入选举举行地。约瑟夫二世在罗马逗留了两星期,期间他自由地跟选举人进行讨论。然而他并没有就新教宗的人选向枢机团施压。虽则如此,但是他希望枢机团可以选出一位能够履行圣职和给予各世俗政权统治者适当尊重的教宗。

德·贝尔尼斯枢机于3月上旬到场。奥尔西尼枢机因为在阻止“热诚派”相关行动方面遇到极大困难而放弃出任“反耶稣会”阵营的领袖,德·贝尔尼斯因而接替他的职位。贝尔尼斯枢机上任后随即与法国大使奥贝泰尔侯爵设立了一个定期通信渠道,但是这个举动是违反教宗选举秘密会议里“不可与外界接触”的基本规定。方济各·德·索利斯·福尔克·德·卡多纳坚持候选人必须要亲笔承诺打压耶稣会,但是贝尔尼斯则以违反《天主教法典》为由而拒绝接受这个建议。法国和西班牙后来动用他们的否决权,令28位“潜在教宗”里有23位被禁止出任教宗。这23位枢机里包括得到最多支持票的凡图齐、卡瓦尔基尼、科隆纳、斯托帕尼、波佐邦内利和塞尔萨莱等人。

4月27日,德·索利斯和布埃纳文图拉·德·科尔多瓦·埃斯皮诺拉·德·拉·塞尔达两位西班牙枢机到场。德·索利斯枢机到场前与西班牙大使萨普鲁会面。在云先·马尔韦齐枢机、法国和西班牙大使的支持下,德·索利斯发出“凡要当选教宗者必须亲笔承诺会镇压耶稣会”的指示。及后他留意到枢机团内唯一的修士、隶属方济各住院兄弟会的甘加内利枢机有可能是适合出任教宗的人。索利斯于是试探甘加内利,看看甘加内利是否愿意镇压耶稣会。甘加内利回应:“有良好意识的教宗在遵守《天主教法典》下有权令耶稣会消亡。各君王亦值得拥有一个为他们做事的教宗。为了满足各君王的欲望,教宗应运用自身权力为他们做任何事。”然而,甘加内利对耶稣会的看法存疑。耶稣会会士曾教导年少的甘加内利。耶稣会总会长老楞佐·里奇据报曾请求将他擢升为枢机,他因而成为枢机。虽则如此,他在克莱孟十三世任内并没有为耶稣会辩护。现时无法得知甘加内利当年是亲笔或口头同意镇压耶稣会[注 3],但是这个声明完全满足了各大使的要求。

与此同时,若望·方济各·阿尔巴尼、亚历山大·阿尔巴尼和西班牙枢机进行秘密谈判。“热诚派”在谈判后才决定倾向支持甘加内利出任教宗。在耶稣会的眼中,他们认为甘加内利是一位一般或良好的人选。身为“反耶稣会”阵营领袖的德·索利斯并没有参与有关推举甘加内利为新教宗的讨论,因为他只遵从由奥贝泰尔侯爵发出且人人皆知的指示。

视频

1769年教宗选举秘密会议 相关视频

君士坦丁:罗马首位基督教皇帝,重新统一了罗马帝国
罗马帝国:罗马是如何沦陷的,这个罗马皇帝颠覆了想象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