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花龙船花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黄花龙船花一般指小叶龙船花 小叶龙船花(学名:Ixora coccinea L.)是茜草科、龙船花属常绿灌木或小乔木,高可达3-4米;叶长椭圆形,长7-13厘米,叶片狭长,先端钝,硬纸质,叶基心形至楔形,叶先端圆,有时段突尖或短急尖;聚伞花序稠密,橙红色;核果球形或略呈压扁形。 原产于印度、斯里兰卡、中南半岛,热带地区有广泛栽培。中国广东华南有引种栽培。 性喜温暖,耐寒性较差,生长适温为22-32℃。较耐荫,喜湿。小叶龙船花为典型的热带性观花灌木,与其他叶色、花色艳丽多彩的热带花灌木及常绿树种合理搭配营造南亚热带地区特有的季相和复层植物景观。也可与中国岭南特色的园林建筑、水体、山石等要素结合起来。[1]
形态特征
常绿灌木或小乔木,高可达3-4米;叶长椭圆形,长7-13厘米,上下宽度变化较小,叶片狭长,先端钝,硬纸质,叶基心形至楔形,叶先端圆,有时段突尖或短急尖;叶脉明显,但不突起,主要侧脉2-4对,叶柄无或极短。聚伞花序稠密,橙红色,花冠四裂,裂片阔披针形或菱形,先端锐尖;雄蕊与花冠裂片同数,生于冠管喉部,花丝短或缺,花药背着,2室,突出或半突出冠管外;花盘肉质,肿胀;子房2室,每室有胚珠1颗,花柱线形,柱头2,短,外弯(花盛开后始出现)。核果球形或略呈压扁形,有2纵槽,革质或肉质,有小核2;小核革质,平凸或腹面下凹;种子与小核同形,种皮膜质,胚乳软骨质;胚根圆柱形,向下。
产地生境
原产于印度、斯里兰卡、中南半岛,热带地区有广泛栽培。中国广东华南有引种栽培。小叶龙船花性喜温暖,耐寒性较差,生长适温为22-32℃。较耐荫,喜湿。 [2]
繁殖方法
小叶龙船花可选择压条繁殖。选择无病虫害健壮的一年生龙船花枝条,在枝条中下部进行环割,环割口宽1-1.5厘米,用嫁接刀轻轻刮除形成层,然后在环剥口上下1-2厘米用毛笔均匀涂抹激素,自然风干后再涂抹1次,再次风干后,用透明聚乙烯薄膜包上基质(基质湿度以手握不滴水,松手不散为宜),覆盖环割口至上下1-2厘米处,用包装绳扎紧,上方薄膜约留1-2厘米,外翻呈漏斗状,以便承接雨水或加水,以保持基质湿润。压条后将盆栽置于阳光充足处,每日浇水,5天检查1次压条基质是否湿润,如缺水则从薄膜上端加水。压条基质可选择泥炭、水苔、锯木屑和珍珠岩等。用质量分数0.1%的高锰酸钾消毒。环剥刮除形成层后,不涂抹激素直接用不同基质包裹压条。同时,压条过程中可添加萘乙酸促进小叶龙船花生根。随着浓度升高,生根率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在萘乙酸质量浓度为150毫克每升时生根率达到最大。并且,萘乙酸对小叶龙船花的根生长也有促进作用。其中,萘乙酸质量浓度为50毫克每升处理的平均根长和最长根长都达到了最大。[3]
栽培技术
防寒:小叶龙船花不抗寒。在低温胁迫下,外源水杨酸能抑制脯氨酸形成积累、可溶解性蛋白质降解,并能提高过氧化物酶活性,抑制丙二醛形成积累,因此在冬季对小叶龙船花添加外源水杨酸能显著提高龙船花的抗寒性。
浇水:小叶龙船花稍抗旱,但叶片的持水力较差,水分利用效率较差,在断水后6天就会出现叶片下垂、卷边的现象。因此在夏季要及时浇水。
光照:在充足的阳光下,小叶龙船花叶片翠绿有光泽,并有利于花序形成,开花整齐,花色鲜艳。但是小叶龙船花在夏天和中午要避免长时间强光的直射。小叶龙船花光饱和点和光补偿点均较低,对弱光利用能力均较强,具有较强的弱光适应能力。因此在中午和夏季进行适当遮荫,以确保品质;在园林配置时应避免全光照的地方。
花期调控:在叶面喷洒赤霉素、多效唑使小叶龙船花的花期分别推迟14-30天、4-14天;喷洒萘乙酸、苄氨基嘌呤小叶龙船花的花期分别提早2-5天、14-23天。
主要价值
小叶龙船花为典型的热带观花灌木,与其他叶色、花色艳丽多彩的热带花灌木及常绿树种合理搭配营造南亚热带地区特有的季相和复层植物景观。在应用小叶龙船花等观赏植物营建特色景观的过程中也应从人文角度着手,可与中国的岭南特色的园林建筑、水体、山石等要素结合起来,使之成为自然景观与地域文化的双重载体,提升景观内涵深度,彰显区域特色。[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