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鹰潭农田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来自 搜狐网 的图片

鹰潭农田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建于1985年,1989年成为中国生态系统研究网络(CERN)重点站,2006年成为国家农田生态系统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红壤站位于江西省鹰潭市余江县(东经116°55’30’’,北纬28°15’20’’),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1],代表湘赣丘陵常绿阔叶林-农业生态区,地形由低山、丘陵和盆地组成。

机构简介

红壤站以红壤资源可持续利用为重点,以可变电荷土壤学为特色,以红壤生态过程长期试验研究和监测为基础,面对红壤质量退化、季节性干旱、林果作生态系统生产力退化、农业可持续发展模式不确定等问题,系统监测和揭示红壤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长期演变机制,研究红壤生态系统退化机理、效应和调控技术,建立红壤区域可持续农业发展模式与配套技术。

部门负责人、学术带头人与青年骨干:

站 长:孙 波研究员:土壤质量演变与农田养分循环调控

副站长:樊剑波高级工程师:红壤质量监测及合理化种养结合模式示范推广

副站长:刘明副研究员:红壤有机资源管理及土壤有机物质转化

周 静研究员:土壤退化与污染治理

梁玉婷研究员:土壤微生物生态、土壤碳氮循环与功能基因组

蒋瑀霁研究员:土壤动物捕食与养分调控、食物网生态与土壤健康

周俊研究员:大气-地表重金属[2]交换通量、重金属污染与修复

宗海宏高级实验师:实验监测和分析

刘晓利高级工程师:南方典型红壤地区长期观测

陈 晏副研究员:种间植物地下信号识别及与微生物互作养分调控

朱绪超副研究员:土壤侵蚀与水土保持

王晓玥副研究员:耕地有机培肥和碳素生物地球化学循环

相关资讯

南京土壤所离退休一支部前往鹰潭农田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参观学习

金秋十月,正是硕果累累的时节。南京土壤所离退休一支部的党员代表们一行20余人前往鹰潭农田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进行了学习与交流。

自1985年建站以来,红壤站以红壤资源可持续利用为重点,以可变电荷土壤学为特色,以红壤生态过程长期试验研究和监测为基础,面对红壤质量退化、季节性干旱、林果作生态系统生产力退化、农业可持续发展模式不确定等问题,开展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科学研究。

老党员同志们认真听取了副站长樊剑波同志的工作报告。大家围坐在一起,一起回顾了建站历史,重温了艰苦岁月里那些苦中作乐的创业故事;就集中关心的当前实验站项目争取、队伍建设等情况进行了交流,切身感受了几十年间科研事业取得的可喜成绩和综合实力的提升;共同展望了在新时代背景下,作为国家农田生态系统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应该更加脚踏实地,进一步发挥独特价值与作用的美好期许。

在樊剑波的陪同下,一行人随后实地参观了站内实验地。边走边聊中,老前辈们细细问询了站内基础设施建设和田间实验布置等具体情况;表达了对年轻一代甘守寂寞,驻守台站,奉献青春的充分肯定,勉励大家要在继承中发扬老一辈的优良精神,在不懈奋斗中实现真正有价值的人生。

学习期间,离退休一支部书记张绍林同志还带领大家学习了《中国共产党章程》、《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等内容,并对支部前期开展的“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活动进行了回顾与总结,通报了支部工作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部署了接下来的整改措施。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