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馬可(服装設計師)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马可,1971年出生于吉林长春,中国知名女服装设计师, 是首位在巴黎时装周做压轴发布的中国设计师[1],因彭丽媛穿其设计服装外访而大受关注。


求學階段

馬可大學就讀蘇州絲綢工學院(現在改名蘇州大學)。1989年,蘇州絲綢工學院建立全國首屆服裝設計兼表演專業,但課程設置更偏重時裝表演,設計課的課時非常少。她雖然主修的是服裝設計與表演, 對成為模特毫無興趣,她認為:「人們對你的身材和長相品頭論足,這一切讓我感覺太難受了」。反而對於服裝設計的濃厚興趣及天賦也表露無遺,她畫的服裝設計效果圖是班上最好的, 作品一點不比服裝設計專業的同學差。只要與服裝設計有關的,她都會關心。一場服裝秀上,除了服裝設計本身外,她還會悉心觀察舞枱布置、燈光設計、妝容等,總之,她有很多的『為什麼』,不停地找老師探討、研究。[2]


馬可《秦俑》作品原圖鏈接圖片來源

個人風格

中国传统风韵,是马可服装设计的鲜明标签。

一切源於1994年,马可参加第二届“兄弟杯”国际青年服装设计师大赛,年仅23岁的她夺得金奖。那時在查找资料时,马可看到一本介绍兵马俑的画册,顿时被深深震撼住了。从兵马俑的那些造型,她感受到一种特别博大的大国气质,浑厚,质朴。兵马俑激发了马可的创作灵感。两个月时间,她在湖南农村,用苎麻夏布、蜡绳、棕叶等材料,亲自手缝和踩缝纫机,一点点完成《秦俑》,连染色都靠一己之力。這是给予马可最初的动力,也埋下了意味深长的伏笔。

馬可2007年的文章《我对服装设计师身份的认识》中,她给出答案:“我不满足于服装在生活中的实用性和装饰性,我深信最伟大的最高尚的创作动机应该是出于‘关心人’,对‘人’本身的终极关怀—关心人的情感、关心人的精神世界。这种关心包含了爱,但比爱更为宽广,更无条件。”[3]

事業發展

  • 1994年,马可参加第二届“兄弟杯”国际青年服装设计师大赛夺得金奖。
  • 1996年,馬可和第一任丈夫毛繼鴻創辦品牌「例外」,第一批衣服寄賣在廣州農林下路一間12平方米的小店。[4]
  • 2006年, 馬可創立「無用」在珠海的設計工作室,有二十幾位來自全國各地的手工藝高手,他們用古老的木紡車、織布機紡紗、織布、裁剪、手工縫製成衣,再用全植物染色,整個製作過程徹底實現了全手工和零污染。
  • 2007年,马可首次参加巴黎时装周,发布作品“无用之土地”,获得热烈反响。
  • 2008年, 马可參加巴黎高级定制时装周,填补中国设计师的空白,带来“无用之土地”。在巴黎小皇宫的林荫道上,42位来自不同国家民族的舞者、内蒙古歌者娜仁其木格,以及两位纺纱、织布的手工艺人,合力展示了一场“奢侈的清贫”。“当今世界,奢侈也不再奢侈,唯有清贫最为奢侈。”马可曾对媒体表示,在她对中国文化的理解里,“奢侈一定不是以价格为标签的,而是以精神价值或者说人格气节作为对高贵的理解”。[5]
  • 2013年3月, 馬可被邀請为彭丽媛,中國第一夫人设计一系列后来用于国事访问的定制服装,後民间称她为「国母的设计师」[6]
  • 2014年9月, 馬可建設了全國第一家「無用生活空間」,位於北京的中國美術館附近,展示和銷售由她設計、無用手工藝人精心製作的服裝、家紡及家居用品以及有機農產品,衣食住行的各個方面差不多都有,她想向大眾推廣一種忠於本心、返璞歸真的生活,而全部盈利都用於中國民間手工藝的保護和傳承事業中。[7]


參考資料

  1. 無用useless女装. 品牌服装网-品牌新闻. 2015-06-24 [2019-12-18]. 
  2. 馬可:服裝設計師一生只用做一件「無用」之事. 每日頭條. 2017-06-19 [2020-01-10]. 
  3. 专访彭丽媛服装设计师,马可:我要做真正的衣服. 奢主題時尚網. [2020-01-10]. 
  4. 第一夫人彭麗媛的時裝背後 低調設計師「無用」成名路. hket.com. 2017-06-29 [2020-01-10]. 
  5. 服装设计师马可:一件衣裳能陪一个人走多久. 中青在線. 2016-11-06 [2020-01-10]. 
  6. 马可:彭丽媛的设计师如何衣以载道. 意大利中國電台. 2017-02-10 [2020-01-10]. 
  7. 《旭茉JESSICA》成功女性 2017-馬可. Jessica. [2020-0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