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梨·今歲天旱甚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食梨·今歲天旱甚》是北宋文學家、史學家、政治家曾鞏的作品之一。
曾鞏是北宋詩文革新運動的積極參與者,宋代新古文運動的骨幹。接受了歐陽修[1]在古文創作上的主張,他在古文理論方面主張先道後文,文道結合,主張「文以明道」。他的散文大都是「明道」之作,文風以「古雅、平正、沖和」見稱。其文風則源於六經又集司馬遷、韓愈兩家之長,古雅本正,溫厚典雅,章法嚴謹,長於說理,為時人及後輩所師範。曾鞏為文,自然淳樸,而不甚講究文采。
“ |
今歲天旱甚,百穀病已久。 山梨最大樹,屬此亦乾朽。 當春花盛時,雪滿山前後。 常期摘秋實,穰穰落吾手。 忽驚冰玉敗,不與膏澤偶。 清朝起周覽,映葉才八九。 閒居問時物,此說得溪叟。 貧齋分寂絕,塵抱徒噎嘔。 寧知蕭條內,把握忽先有。 食新恐非稱,分少覺已厚。 開苞日星動,落刃冰雪剖。 煙潯擇新汲,遠負盈素缶。 英華兩相發,光彩生戶牖。 初嘗蜜經齒,久嚼泉垂口。 蠲煩慰諸親,愈渴忻眾友。 肯視故畦瓜,寧論濁泥藕。 歲晚迫風霜,人飢之藜糗。 真味雖暫御,未許置樽酒。 |
” |
— [北宋]曾鞏 |
作者簡介
曾鞏,1019年9月30日即天禧三年八月二十九出生,1083年4月30日即元豐六年四月十一逝世,字子固,江西撫州南豐人,出生於建昌軍南豐(今江西省南豐縣),後居臨川,北宋文學家、史學家、政治家。
曾鞏祖父曾致堯、父親曾易占皆為北宋名臣。曾鞏天資聰慧,記憶力超群,幼時讀詩書,脫口能吟誦,年十二即能為文。嘉祐二年(1057),進士及第,任太平州司法參軍,以明習律令,量刑適當而聞名。熙寧二年(1069),任《宋英宗實錄》檢討,不久被外放越州通判。熙寧五年(1072)後,歷任齊州、襄州、洪州、福州、明州、亳州、滄州等知州。元豐四年(1081),以史學才能被委任史官修撰,管勾編修院,判太常寺兼禮儀事。元豐六年(1083),卒於江寧府(今江蘇南京),追諡為「文定」。
曾鞏為政廉潔奉公,勤於政事,關心民生疾苦,與曾肇、曾布、曾紆、曾紘、曾協、曾敦並稱「南豐七曾」。曾鞏文學成就突出,其文「古雅、平正、沖和」,位列唐宋八大家[2],世稱「南豐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