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风棱石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来自 搜狐网 的图片

风棱石是一个科技名词。

现代汉字是指楷化后的汉字[1]正楷字形,包括繁体字和简体字。现代汉字即从甲骨文、金文[2]、籀文、篆书,至隶书、草书、楷书、行书等演变而来。汉字为汉民族先民发明创制并作改进,是维系汉族各方言区不可或缺的纽带。现存最早可识的汉字是约公元前1300年殷商的甲骨文和稍后的金文, 再到秦朝的小篆 和隶书, 至汉魏隶书盛行,到了汉末隶书楷化为正楷,盛行于魏晋南北朝,至今通行。

名词解释

三棱石又称风棱石,是指散布在荒漠或戈壁滩上的岩石,经风沙长期磨蚀,形成光滑的棱面或棱角,棱线常和风向近于一致。

形态特征

三棱石属火山喷出的安山岩,原覆盖在海岸沙丘下面,经强劲的东北季风吹袭,刮走上面的沙层,接着裸露的岩石在猛烈风沙磨蚀下,迎风处被削出两面光滑的棱面来,而棱面间则形成锐利的棱角。沙丘中的石块有时具有三个面,其中两个面被风沙磨的很光滑,与地接触的一面较粗糙,三面之间各有尖锐的棱角,因此也叫风棱石。因风力侵蚀时间长短的不同,光面的大小也有跟着不同。有的岩块由于迎风位置改变等因素,而生出更多的光面,成为多棱石。三棱石大小不等,小者如绿豆、黄豆、蚕豆;大者直径可达10-20cm甚至更大,一般似鹅蛋、拳头大小。颜色五彩缤纷,有的乳白,有的粉红,有的淡黄,有的漆黑……,质地可以是玛瑙、玉髓、蛋白石、碧玉、石英、水晶等矿物,也可以是坚硬耐磨的岩石等。大多数三棱石外形象橄榄核,两头坚而不锐,表面光滑,美丽而多姿。

分布

三棱石是我国西北地区(内蒙、新疆等地)特有的观赏石品种,主要分布于气候干旱的荒漠地区,是风对地面物质的吹蚀和磨蚀作用形成,是大自然风的杰作。三棱石有的似景,有的似物。似景者有的像雄伟壮观的群峰、白雪皑皑的冰峰奇景,有的像古堡、石窟、石花;似物者有飞禽走兽等形象。风凌石的微观结构绝妙,表现奇异多变,惟妙惟肖及对微细景观的雕凿。

形成过程

当石块部分埋于地面松散的沙粒中,风沙长期磨蚀其出露在外面的部分,则形成一个磨面;此后,由于风向改变或石块翻转,又形成另一个磨光面;在两个磨光面之间则为一个明显的棱,这样便形石了一个单棱石。继续上述的磨蚀作用,三棱石的棱角多少除却取决于石块翻转或风向改变的次数外,还与原石的形状有关。风棱石具有质地细腻、坚硬耐磨、造型生动、花纹奇特、色彩多样、玲珑剔透等特点。

参考文献

  1.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汉字,搜狐,2022-03-30
  2. 华夏古汉字《金文》,搜狐,2022-0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