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题黄大痴天池石壁图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题黄大痴天池石壁图

作品名称:题黄大痴天池石壁图

创作年代:元末明初

文学体裁:诗词

作者:高启

题黄大痴天池石壁图,是元末明初著名诗人、文学家高启所作的一首诗词。

作者介绍

高启(1336-1373)汉族,江苏苏州人,元末明初著名诗人,与杨基、张羽、徐贲被誉为“吴中四杰”,当时论者把他们比作“明初四杰”,又与王行等号“北郭十友”。字季迪,号槎轩,平江路(明改苏州府)长洲县(今江苏省苏州市)人;洪武初,以荐参修《元史》,授翰林院国史编修官,受命教授诸王。擢户部右侍郎。苏州知府魏观在张士诚宫址改修府治,获罪被诛。高启曾为之作《上梁文》,有“龙蟠虎踞”四字,被疑为歌颂张士诚,连坐腰斩。有《高太史大全集》、《凫藻集》等。[1]

正文

黄大痴,滑稽玩世人不知。

疑似阿母傍,再谪偷桃儿。

平生好饮复好画,醉后洒墨秋淋漓。

尝为弟子李少翁,貌得华山绝顶之天池。

乃知别有缩地术,坐移胜景来书帷。

身骑黄鹄去来远,缟素飘落流尘缁。

颍川公子欣得之,手持示我请赋诗。

我闻此中可度难,玉枕秘记传自青牛师。

池生碧莲花,千叶光陆离。

服食可腾化,游空驾云螭。

奈何灵迹久蠙藏,荒竹满野啼猩狸。

寻真羽客不肯一相顾,却借释子营茅茨。

我昔来游早春时,雪残众壑销寒姿。

磴滑不敢骑马上,青鞋自策桃筇枝。

上有烟萝披拂之翠壁,下有沙石荡漾之清漪。

晴天倒影落明镜,正似玉女晓沐高鬟垂。

饮猿忽下藤袅袅,浴鹤乍立风澌澌。

匡庐有池我未到,未省与此谁当奇。

扫石坐其涯,沿洄引流卮。

醉来自照影,俯笑知为谁。

落梅扑香满接綍,暮出东涧钟鸣迟。

归来城郭中,复受尘土欺。

十年胜赏难再得,恍若清梦一断无由追。

朝来观此图,恻怆使我悲。

当时同游已少在,我今未老形先疲。

人生扰扰嗟何为,不达但为高人嗤。

汉南已老司马树,岘首已仆羊公碑。

惟应学道悟真诀,不与陵谷同迁移。

仙岩洞府孰最好,东有地府西峨嵋。

高崖铁锁不可攀援以径上,仰望白云楼观空峨危此山易上 何乃遗,便与猿鹤秋相欺。

欲借太乙舟,夜卧浩荡随风吹。

洞箫呼起千古月,照我白发凉丝丝。

倾玉醪,荐瑶芝,招君来游慎勿辞,无为漫对图画日夕遥 相思。[2]

生平

高启出身富家,童年时父母双亡,生性警敏,读书过目成诵,久而不忘,尤精历史,嗜好诗歌,与张羽、徐贲、宋克等人常在一起切磋诗文,号称“北郭十友”;与宋濂、刘基并称为明初诗文三大家;同时,与杨基、张羽、徐贲被誉为“吴中四杰”,当时论者把他们比作“明初四杰”。他也是明初十才子之一。[3]    元朝末年,天下大乱,张士诚据吴称王;淮南行省参知政事饶介守吴中,礼贤下士,闻高启才名,多次派人邀请,延为上宾,招为幕僚。座上都是巨儒硕卿,时高启年仅16岁,他厌恶官场,23岁那年借故离开,携家归依岳父周仲达,隐居于吴淞江畔的青丘,故自号青丘子,曾作有《青丘子歌》。

明洪武元年(1368),高启应召入朝,授翰林院编修,以其才学,受朱元璋赏识,复命教授诸王,纂修《元史》。

高启为人孤高耿介,思想以儒家为本,兼受释、道影响。他厌倦朝政,不羡功名利禄;因此,洪武三年(1370)秋,朱元璋拟委任他为户部右侍郎,他固辞不受,被赐金放还;但朱元璋怀疑他作诗讽刺自己,对他产生忌恨。高启返青丘后,以教书治田自给。

苏州知府魏观修复府治旧基,高启为此撰写了《上梁文》;因府治旧基原为张士诚宫址,有人诬告魏观有反心,魏被诛;高启也受株连,被处以腰斩而亡。

高启著作,诗歌数量较多,初编有5集,2000余首;后自编为《缶鸣集》,存937首。景泰元年(1450)徐庸搜集遗篇,编为《高太史大全集》18卷,今通行《四部丛刊》中,《高太史大全集》即据此影印。高启的词编为《扣舷集》,文编为《凫藻集》,另刊于世;《凤台集序》保存在《珊瑚木难》中,是现存唯一评论高启在金陵的诗歌论文。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