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青丘子歌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青丘子歌

作品名稱:青丘子歌

創作年代:元末明初

文學體裁:詩詞

作者:高啟

青丘子歌,是元末明初著名詩人、文學家高啟所作的一首詩詞。

作者介紹

高啟(1336-1373)漢族,江蘇蘇州人,元末明初著名詩人,與楊基、張羽、徐賁被譽為「吳中四傑」,當時論者把他們比作「明初四傑」,又與王行等號「北郭十友」。字季迪,號槎軒,平江路(明改蘇州府)長洲縣(今江蘇省蘇州市)人;洪武初,以薦參修《元史》,授翰林院國史編修官,受命教授諸王。擢戶部右侍郎。蘇州知府魏觀在張士誠宮址改修府治,獲罪被誅。高啟曾為之作《上樑文》,有「龍蟠虎踞」四字,被疑為歌頌張士誠,連坐腰斬。有《高太史大全集》、《鳧藻集》等。[1]

正文

青丘子,泬而清,本是五雲閣下之仙卿。

何年降謫在世間,向人不道姓與名。

躡?厭遠遊,荷鋤懶躬耕。

有劍任羞澀,有書任縱橫。

不肯折腰為五斗米,不肯掉舌下七十城。

但好覓詩句,自吟自酬賡。

田間曳杖復帶索,傍人不識笑且輕。

謂是魯迂儒楚狂生,青丘子聞之不分意,吟聲出吻不絕咿

咿鳴。

朝吟忘其飢,暮吟散不平。

當其苦吟時,兀兀如被酲。

頭髮不暇櫛,家事不及營。

兒啼不知憐,客至不果迎。

不憂回也空,不慕猗氏盈。

不慚被寬褐,不羨垂華纓。

不問龍虎苦戰鬥,不管烏兔忙奔傾。

向水際獨坐,林中獨行。

斫元氣,搜元精,造化萬物難隱情。

冥茫八極游心兵,坐令無象作有聲。

微如破懸虱,壯若屠長鯨。

清同吸沆瀣,險比排崢嶸。

靄靄晴雲披,軋軋凍草萌。

高攀天根探月窟,犀照牛渚萬怪呈。

妙意俄同鬼神會,佳景每與江山爭。

星虹助光氣,煙露滋華英。

聽音諧《韶》樂,咀味得大羹。

世間無物為我娛,自出金石相轟鏗。

江邊茅屋風雨晴,閉門睡足詩初成 。 叩壺自高歌,不顧俗耳驚。

欲呼君山老父攜諸仙所弄之長笛,和我此歌吹月明。

但愁欻忽波浪起,鳥獸駭叫山搖崩。

天帝聞之怒,下譴白鶴迎。

不容在世作狡獪,復結飛佩還瑤京。[2]

生平

高啟出身富家,童年時父母雙亡,生性警敏,讀書過目成誦,久而不忘,尤精歷史,嗜好詩歌,與張羽、徐賁、宋克等人常在一起切磋詩文,號稱「北郭十友」;與宋濂、劉基並稱為明初詩文三大家;同時,與楊基、張羽、徐賁被譽為「吳中四傑」,當時論者把他們比作「明初四傑」。他也是明初十才子之一。[3]    元朝末年,天下大亂,張士誠據吳稱王;淮南行省參知政事饒介守吳中,禮賢下士,聞高啟才名,多次派人邀請,延為上賓,招為幕僚。座上都是巨儒碩卿,時高啟年僅16歲,他厭惡官場,23歲那年藉故離開,攜家歸依岳父周仲達,隱居於吳淞江畔的青丘,故自號青丘子,曾作有《青丘子歌》。

明洪武元年(1368),高啟應召入朝,授翰林院編修,以其才學,受朱元璋賞識,復命教授諸王,纂修《元史》。

高啟為人孤高耿介,思想以儒家為本,兼受釋、道影響。他厭倦朝政,不羨功名利祿;因此,洪武三年(1370)秋,朱元璋擬委任他為戶部右侍郎,他固辭不受,被賜金放還;但朱元璋懷疑他作詩諷刺自己,對他產生忌恨。高啟返青丘後,以教書治田自給。

蘇州知府魏觀修復府治舊基,高啟為此撰寫了《上樑文》;因府治舊基原為張士誠宮址,有人誣告魏觀有反心,魏被誅;高啟也受株連,被處以腰斬而亡。

高啟著作,詩歌數量較多,初編有5集,2000餘首;後自編為《缶鳴集》,存937首。景泰元年(1450)徐庸搜集遺篇,編為《高太史大全集》18卷,今通行《四部叢刊》中,《高太史大全集》即據此影印。高啟的詞編為《扣舷集》,文編為《鳧藻集》,另刊於世;《鳳台集序》保存在《珊瑚木難》中,是現存唯一評論高啟在金陵的詩歌論文。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