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陈政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陈政(616年-677年),字一民,避唐太宗李世民,又字一庶,号素轩光州固始(今河南省固始县)人,为唐初开辟漳州的一名将领。早期从唐太宗李世民征战,任左郎将。唐高宗闽南发生蛮僚之乱,他以朝议大夫岭南行军总管之位,率军平定漳州

后其子陈元光任漳州刺史,颇有治绩,平蛮之战阵亡乡民奉元光为“开漳圣王”。其庙多以陈政配祀,尊为“老太王”、“圣王祖”。

人物经历

公元669年(唐高宗总章二年),闽中曾镇府年老乞休,又因泉(治今福州)潮州"蛮僚"啸乱,唐廷遣戎卫归德将军陈政更代(陈政当时在光州固始),晋升陈政为朝议大夫,统岭南行军总管事,率府兵自丰州(今泉州)莆田县南下。此时,福建多为狂锋獠之地,百事待兴。入漳伊始,受尽劳累病苦。陈政所率唐军来到柳营江畔(今江东)扎营,并打退少数民族武装,进军盘陀梁山之下。后来,少数民族首领组织更大规模的狙击,陈政以众寡不敌退守九龙山(今九龙岭),且耕且守。同时,奏请增兵,朝命以陈政之兄陈敏、陈敷带领光州固始籍五十八姓军校南下支持。在唐朝初期陈政陈元光家族曾定居于丰州莆田县南部,今莆田市仙游县,当时仙游县还没设立,攻打漳州时,陈政父子并非从北方长途率兵南下,而是直接在泉州及所属莆田县一带招募士兵南下作战,后来开创漳州。这样史实的记述,在宋代的仙溪志(今莆田市仙游县)中,有陈政与陈元光在当地居住的史料。这一史料证明:陈政父子应为唐朝初期派驻泉州(包括莆田)的驻军首领,他们来自北方,因此,其部队的核心应为北方人。

唐垂拱二年(公元686年),陈元光经奏准在泉、潮二州之间设置一州,州治最初设在云霄县的西林,因旁有一水叫"漳江",所以叫"漳州"。陈元光入漳作战,且招且战,其部下应有不少当地土著。陈元光与蛮僚的矛盾,应当看作是定居农业民众与游动不定的蛮僚之间的矛盾,唐代的漳州不过几千户人家,这些人,应为唐朝可以控制的农业户口,在他们之外,尚有不可计数的蛮僚生活于漳州山区。陈元光率领定居农业人口与蛮僚为争夺漳州控制权进行了长期的战争,双方交战的最后结果,定居农业民众控制了漳州沿海一带,而蛮僚控制了漳州的腹地。所以,对唐代漳州的开发程度,不可估计过高。实际上,直到北宋时期,漳州还是属于落后的地区。漳州的发展,是在南宋进入第一个高潮,而其具有较大影响,则是在明代才有的。

公元670年(唐咸享元年),陈敏兄弟奉母魏箴与年仅十四岁的陈元光同行,率府兵从光州固始东行南下。至须江县(今浙江省江山市)地,陈敏陈缚不幸相继病逝。陈政迎其母,葬二位兄长于汉兴(今福建浦城),领众军校入闽会合。陈政采纳军咨祭酒丁儒之策,瓦解柳营江西少数民族武装,教化西北山峒的黎民,围歼少数顽固之敌于蒲葵关下,打通了南进的道路,于是,进屯梁山外的云霄镇。在边事稍有安息时,便建宅于云霄火田村居住。他曾经渡云霄江,指着江水对父老说:"此水如上党之清漳",因改云霄江名为漳江,此即后来,以“漳”命州名的来由。

公元677年(唐仪凤二年)四月,陈政病故于军中,享年六十二岁。公元1150年(南宋绍兴二十年),追封陈政祚昌开佑侯。

陈政墓在福建省漳州 云霄县城西3公里处的将军山麓。

参考文献

  • 《漳州府志》

相关条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