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市基督教聖愛堂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重慶市基督教聖愛堂原名「社交會堂」,原址位於渝中區瓷器街96號。1900年前後,美國衛理公會傳教士在此購房修建鹿依士紀念堂並進行傳教活動。於1928年建成二層樓房,可容納1000餘人同時禮拜。它以基督教的宗教事工為主,輔以各項社會服務活動。
該堂在抗日戰爭之前開辦了衛理公會育德女子小學和啟明小學;抗戰時期,重慶常有各教會聯合舉行的宗教節日活動和抗日活動,曾有馮玉祥、郭沫若、鄒韜奮、陶行知、黃炎培、張之江、宋誠之,世界基督教青年協會總幹事穆德(JOHNR• MOOT)、加拿大和平人士文幼章等社會知名人士多次在該堂作過學術和抗日救亡演講。
1939年,日軍在重慶發動大轟炸,該堂大樓連續三次遭到炮轟,所有活動處於停頓狀態長大兩年之久。1941年,中國基督教全國協會將育德女子小學遭炸後留下的幾間教室供教會禮拜用。1943年前後,經全國基督教協進會、內遷的東吳大學法學院、滬江大學商學院等教會團體及學校資助,在大樓原址重建了禮拜堂。
1950年成立了「三自革新支會」,並加入了全市基督教三自革新委員會。1958年11月起,成為重慶市基督教聯合禮拜的教堂之一。文革期間,該堂被迫停止活動,房產也被其他單位所占用。
1979年12月24日聖誕夜恢復崇拜,成為改革開放後重慶市第一個開放的基督教禮拜堂。曾接待3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來賓1000多人次,其中有前英國坎特伯雷倫西大主教、香港聖公會會督白約翰、美國駐華一等秘書凱德磊、香港信義宗神學院教務長胡聯輝等一大批友好人士。
該堂自開放以來,受洗的信徒達8000多人,常參加聚會的有3500多人,每周主日崇拜四次,另有四個唱詩班、查經班、讀經班、慕道班、生命成長班、小組長班、青年團契、英文團契、單身團契、向山舉目團契、舞蹈團契、工商團契、手語團契、禱告團契、主日學、雅歌團契等活動。
1998年4月因舊城改造,原教堂被拆。2005年12月23日新教堂獻堂,更名為「聖愛堂」。聖愛堂建築風格與香港類似,不是平層建築,而是位於一個大廈內,需乘電梯上八層才能到教堂。
衛理公會
衛理公會(The Methodist Church),是基督教新教衛斯理宗[1]的美以美會、堅理會和美普會合併而成的基督教教會。現傳布於英國、美國、中國等世界各地。
英國約翰·衛斯理(John Wesley 1703年-1791年)創立了基督新教衛斯理宗(Wesleyans)。教會主張聖潔生活和改善社會,注重在群眾中進行傳教活動。在美國獨立後,美國衛斯理宗脫離聖公會而組成獨立的教會[2]。其後教會分裂為美以美會、堅理會、美普會、循理會和聖教會等。1939年,美以美會、堅理會和美普會合併成現今的衛理公會。
參考文獻
- ↑ 衛斯理宗,個人圖書館,2022-05-18
- ↑ 《世界宗教源流史》基督教之五十八:美國革命與基督教2,網易,2020-0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