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桑子·残霞夕照西湖好(欧阳修)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采桑子·残霞夕照西湖好》 |
作品名称:《采桑子·残霞夕照西湖好》 创作年代:北宋 文学体裁:词 作者:欧阳修 |
《采桑子·残霞夕照西湖好》是宋代文学家欧阳修的词作。词的首句点明是夕阳西下时分,以下全词即捕捉住这一特定时刻的景物特征来写。上片写游人散去,波平如镜。然而,一道残霞铺洒湖面,花坞苹汀在落日余晖映照下,比白日更加艳丽,更富情韵,突出的是一个“静"字。下片明月初上,暑消凉生,晚风习习,从水面吹来,夹带着莲芰的清香,结句以吹醒了作者的醉颜加倍形容晚风的清爽,突出的是一个“凉”字。
原文
“ | 采桑子·残霞夕照西湖好[1]
残霞夕照西湖好, 花坞苹汀, 十顷波平, 野岸无人舟自横。 西南月上浮云散, 轩槛凉生。 莲芰香清。 水面风来酒面醒。 |
” |
— 《采桑子·残霞夕照西湖好》,《欧阳文忠集》 |
译文
夕阳余霞照射在波光粼粼的西湖上多么迷人,岸边绿草茵茵花坞内艳丽的花朵色彩缤纷,湖内风平浪静一碧万顷,郊外岸边没有船夫任凭小船自在漂横。
西南天边的月亮冉冉升起浮云渐渐散去,凉亭内传来徐徐凉爽之气,莲花荷花清香四溢,湖面上阵阵凉风驱散了微微醉意。[2]
作品赏析
开头的“残霞夕照”点明时间。在一片落日彩霞辉映之下,词人看见湖中小洲长满了茸茸翠草,在岸边花坞内开满娇艳的鲜花,这是近景;词人放眼远望,看见辽阔的湖面上风平浪静,远处一叶扁舟停泊在荒寂无人的岸边上。这几句词人所创造的意境是既美丽又清静、平和。“花坞”、“蓣汀”极力渲染西湖之美。“十顷波平”着意描绘湖面的浩渺无际而又风平浪静,突出了平和、旷远。“野岸无人舟自横”,以冷清、旷远的景物,表达了作者悠闲自得、啸傲湖山的情趣。
下片写“月上”之后的“景”与“情”。这几句写在明月下词人坐在岸旁的凉亭之内乘凉,清风徐来,送来阵阵荷香,水面微风吹醒了人的酒意。“西南月上”点明时间是阴历上半月,月牙悬在西南方向。是“朔月”,《后汉书·马融传》“月朔西陂”。“月上浮云散”勾出了一个月移云飞的画面,在浮云飞散之后就是一个夜空万里,清澈如洗的境界。“上”与“散”这两个动词互相呼应,使天上的月与云由“静”转“动”。“轩槛”指出词人所处之地是在凉亭之内,“凉生”写夜风送爽。这里把主人公引入画面,写出人物的感觉。上片写“夕照”,下片写“月上”,表现了时间推移变化——从晚到夜,诗人一直在流连山水。最后以“水面风来酒面醒”作结,表现了词人陶醉在大自然美景之中的情态。
从《采桑子》的“西湖念语”和其他八首词中可看出:词人仰慕隐居山林的魏晋名士王子猷、陶渊明,对于“虽非于己有”但“其得已多”的“清风明月”是极为欣然的。词人借啸傲湖山,忘掉仕途的坎坷不平,表达了视富贵如浮云的情趣。
全词以“西湖好”总领词意,以清新雅致、流丽空灵的语言细致地描绘了夕阳西下和月亮升起时的景色,词人选用了多种意象,刻意营造了一种幽静的氛围,突出景物,淡化人物,从而获得了人物沉醉于景物之中的艺术效果,达到了赞颂西湖的目的。
这首词即景抒情,词风清疏峻洁,词中所表现的意境是清淡平和的,犹如一幅淡淡的水墨画,从画面中透露了词人的胸怀。作者想象丰富,用语平实却极有表现力,如“行云却在行舟下”一句,表达了好几层意思,一写“云”的浮动,二写“舟”的移行,三写水的清澈,四写游者俯身向水所见是碧空倒影。欧词突破了唐、五代以来的男欢女爱的传统题材与极力渲染红香翠软的表现方法,为后来苏轼一派豪放词开了先路。
作者生平
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吉水(今属江西)人。修幼年丧父,家贫力学。天圣八年(1030)进士及第,为西京(今河南洛阳)留守推官。在西京三年,与钱惟演、梅尧臣、苏舜钦等诗酒唱和,遂以文章名天下。景祐元年(1034)召试学士院,授宣德郎。三年,以直言为范仲淹辩护,贬夷陵(今湖北宜昌)县令。庆历中,以右正言知制诰,参与范仲淹、韩琦、富弼等推行的“新政”。“新政”失败后,外任。
至和元年(1054)丁母艰期满,召还与宋祁同修《唐书》。累迁礼部侍郎、枢密副使、参知政事。熙宁四年(1071)六月,以太子少师致仕,居颍州。次年卒,年六十六,谥文忠。《宋史》有传。对宋初以来靡丽的文风提出批评,主张文章应“明道”、“致用”,并积极培养后进,为北宋文坛领袖。著作宏富,有《新唐书》、《新五代史》等。其诗文杂著合为《欧阳文忠公文集》一百五十三卷。在40多年的仕宦生涯中,屡遭贬谪。庆历三年(1043)参与范仲淹“庆历新政”,五年被贬滁州太守。
以后担任过朝廷和地方的许多重要官职,所谓“历仕三朝,备位二府”,是一位有作为的政治家,每到一处,多有政绩。在学术上取得了多方面的成就。既是文学家,又是史学家、经学家、金石学家,诗、词、散文均为一时之冠。他领导北宋诗文革新运动取得了胜利。又喜奖掖后进,在唐宋八大家中,除他之外的北宋五家,不是出自他的门下,就是受过他的奖引扶掖。苏轼父子及曾巩、王安石皆出其门下。一生写过500多篇散文,政论、史论、记事、抒情各体兼备,内容充实,文风流畅婉转。《朋党论》、《伶官传序》、《醉翁亭记》等为历代传诵。
诗歌风格多样,有的议论时事,抨击腐败政治,同情人民疾苦,有的抒写个人情怀和山水景物;有的写得沉郁顿挫,有的写得清新秀丽。《六一诗话》是中国文学批评史上第一部诗话,开创了新的论诗体裁。词的创作从总的方面看,对花间、南唐词因袭的成分较多,但在思想内容和艺术手法上也有一定的发展。有咏史怀古的词篇,并用词这种形式和朝廷大臣、亲朋故旧唱和,表达对一些重大问题的看法。较少堆砌绮词丽句的无病呻吟,抒情个性是志气自若,放旷达观。他善于发现大自然的美,并在词中再现这种美,如《采桑子》、《渔家傲》诸阕,描绘西湖景物,写得清新洒脱。爱情词有的典雅含蕴,有的大胆率真,并注重心理刻划,增加了词的抒情深度。词集有《六一词》、《欧阳文忠公近体乐府》、《醉翁琴趣外编》。史学方面,除参加修撰《新唐书》外,又自著《新五代史》。[3]
参考资料
- ↑ 采桑子·残霞夕照西湖好, 诗词名句网,
- ↑ 采桑子·残霞夕照西湖好, 古诗文网,
- ↑ 生查子·元夕, 古诗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