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筋草·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通筋草,多年生土生植物。匍匐茎地上生,细长横走,绿色,被稀疏的叶;侧枝直立,
稀疏,压扁状 (幼枝圆柱状) ,叶螺旋状排列,密集,上斜,披针形或线状披针形,基部楔形,无柄,先端尖,具透明发丝,中脉不明显。
形态特征
本品为石松科多年生常绿草木蕨类动物石松Lycopodium clavatum L.的全草。夏春季采收,晒干。切段生用。
【又名】:石松、过山龙、狮子毛草、宽筋藤、凤尾伸筋草多年生土生植物。
匍匐茎地上生,细长横走,2-3回分叉,绿色,被稀疏的叶;侧枝直立,高达40厘米,多回二叉枝,稀疏,压扁状 (幼枝圆柱状) ,
枝连叶直径5-10毫米。叶螺旋状排列,密集,上斜,披针形或线状披针形,长4-8毫米,宽0.3-0.6毫米,基部楔形,
下延,无柄,先端渐尖,具透明发丝,边缘全缘,草质,中脉不明显。孢子囊穗 (3) 4-8个集生于长达30厘米的总柄,
总柄上苞片螺旋状稀疏着生,薄草质,形状如叶片;孢子囊穗不等位着生 (即小柄不等长) ,直立,圆柱形,
长2-8厘米,直径5-6毫米,具1-5厘米长的长小柄;孢子叶阔卵形,长2.5-3.0毫米,
宽约2毫米,先端急尖,具芒状长尖头,边缘膜质,啮蚀状,纸质;孢子囊生于孢子叶腋,略外露,圆肾形,黄色。[1]
分布范围
产全国除东北、华北以外的其他各省区。生于海拔100-3300米的林下、灌丛下、草坡、路边或岩石上。日本、印度、缅甸、锡金、不丹、尼泊尔、越南、老挝、柬埔寨及南亚诸国有分布。模式标本采自日本。
主要价值
医药:全草(伸筋草):甘,温。祛风活络,镇痛消肿,调经。
用于风寒湿痹、四肢麻木、跌打损伤、月经不调、外伤出血、缠腰火丹。孢子:用于小儿湿疹。
【药性种别】:暂未分类
【性味与归经】:味苦、辛,温。归肝经。
【功用与主治】:祛风除湿,舒筋灵敏。用于风湿痹痛,筋脉拘急,跌打毁伤。
【用法与用量】:内服,煎汤,6-15g,或浸酒;外用捣敷。孕妇及月颠末多者慎用。
【贮藏】:置枯燥处。[2]
特性
本种分枝间的角度是一极不稳定的特征,叶形也稍有变化,可以为线形,也可以略宽,这与生境密切相关。
我国及亚洲东部至南部分布的石松并不等于欧洲石松,而这样的错误尚见于最近的一些出版物中。
本种叶片全缘,每个孢子枝有孢子囊穗3-8个,不等位着生。
使用方法
- (《浙江官方常用草药》)治枢纽关头痛苦悲伤:石松9g,虎杖根15g,大血藤9g。水煎服。方中伸筋草祛风除湿,舒筋灵敏,为君药。
- (《江西中草药学》)治枢纽关头痛苦悲伤,伯仲麻木:凤尾伸筋草30g,丝瓜络、登山龙各15g,大活血9g。水、酒参半煎服。
方中伸筋草祛风除湿,舒筋灵敏,为君药。
- (《江西中草药学》)治小儿麻木后遗症:凤尾伸筋草、南蛇藤根、松节、寻骨风各15g,威灵仙9g,茜草6g,杜蘅1.5g。煎服。方中伸筋草舒筋灵敏,为君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