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趙左司輓詞·行誼高餘子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樓鑰《題徐鉉篆書帖》 原圖鏈接 來自 書法理想網 的圖片

趙左司輓詞·行誼高餘子》是南宋樓鑰的作品之一。

隆興元年(1163年),進士[1]及第,授溫州教授,遷起居郎兼中書舍人。韓侂胄被誅後,起為翰林學士,拜吏部尚書,遷端明殿學士。嘉定初年,同知樞密院事,升參知政事,授資政殿大學士,提舉萬壽觀。嘉定六年(1213年),卒,諡號宣獻,贈少師。

大定九年(1169年),隨舅父汪大猷出使金朝,按日記敘述途中所聞,寫成《北行日錄》。

趙左司輓詞·行誼高餘子

人物生平

樓鑰(1137年~1213年),字大防,又字啟伯,號攻愧主人,明州鄞縣(今浙江寧波)人。南宋大臣、文學家,樓璩第三子。

樓鑰,出身書香門第,母為汪思溫長女。少好讀書,潛心經學[2],融貫史傳,有兄長樓鐊、樓錫,與袁方、袁燮師事王默、李鴻漸、李若訥、鄭鍔等人。隆興元年(1163),中進士,為胡銓所知賞,稱讚他為"翰林才"。初任教官,後調溫州教授。光宗繼位,奏請愛護百姓,保養元氣,提升為起居郎兼中書舍人。樓鑰敢於直諫,無所避忌,就連宋光宗都說:"樓舍人朕亦憚之。"繼遷給事中。朱熹論事忤韓侂胄被罷官,上疏要求挽留。宋寧宗即位,韓侂胄執掌朝政,不肯依附,遂改顯謨閣直學士,出知婺州,移知寧國府。後告老歸家,家居13年,讀書授徒。韓侂胄被誅後,起用為翰林學士[3],升為吏部尚書兼翰林侍講,遷端明殿學士。嘉定初年,同知樞密院事,升參知政事,又授資政殿大學士,提舉萬壽觀。卒贈少師,諡號宣獻。

文學成就

樓鑰因長期供職於內廷,擅長內外製及書奏啟札之類應用文字。他博通經史 [4],講求實學,在訓詁小學諸方面能縱貫古今,論述大多可信。其題跋文字尤以原原本本、證據分明而為後世所重。《北行日錄》為其早年作品,按日記敘使金時行程見聞,反映了中原殘破及人民生活的狀況,表現了傷時憂國的情緒

他的詩中也有這種感情的流露,如"中原陸沉久,任責豈無人"(《泗洲道中》)、"膏腴滿荊棘,傷甚黍離離"(《靈壁道中》)。其寫景詠懷之佳作,古體詩多雄奇壯美,如《大龍湫》、《連雲亭望海中諸山》等,而近體詩則工於聲偶[5],往往流麗,如"行盡杉松三十里,看來樓閣幾由旬"(《同王原慶知道游天童》)、"一百五日麥秋冷,二十四番花信風"(《山行》)之句,皆為後人激賞。但餞送酬答,與人唱和而風格平庸的作品,為數也不少。

所著《攻愧集》,原為120卷,流傳中有所散佚,清四庫館臣復刪去"青詞"數卷,編定為今本112卷。前14卷為古、今體詩,以下為狀札、表箋、奏議、外內製、序記書啟、墓誌等應用文,末兩卷為《北行日錄》。有武英殿聚珍版本,《四部叢刊》影印聚珍本及《叢書集成》本。

視頻

趙左司輓詞·行誼高餘子 相關視頻

《樓鑰逝世八百年祭》——樓飛華
門前莫約頻來客,座上同觀未見書。——樓鑰書桃符聯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