诃子肉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诃子肉 |
诃子肉,为使君子科植物诃子Terminalia chebula Retz. 或绒毛诃子Terminalia chebula Retz. var. tomentella Kurt.的干燥成熟果实。
基本信息
- 药品名称: 诃子肉
- 别名: 诃子
- 主要适用症: 涩肠敛肺,降火利咽。用于久泻久痢等
-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或入丸、散。外用:煎水熏洗
- 主要用药禁忌: 凡外邪未解,内有湿热火邪者忌服
概念
为使君子科植物诃子Terminalia chebula Retz. 或绒毛诃子Terminalia chebula Retz. var. tomentella Kurt.的干燥成熟果实。
诃子, 又名诃黎勒, 是中药收敛剂中的一味常用药。具有“ 敛肺, 涩肠, 下气”之功效, 可治疗“ 久咳、失音、久泻、久痢、脱肛、便血、崩漏、带下、遗精、尿频” 等病证。
性味
苦、酸、涩,平。归肺、大肠经。
主治功能
涩肠敛肺,降火利咽。用于久泻久痢,便血脱肛,肺虚喘咳,久嗽不止,咽痛音哑。
清· 黄元御曰“ 诃黎勒苦善泄而酸善纳。苦以破其壅滞,使上无所格而下无所碍酸以益其收敛, 使逆者自降而陷者自升, 是以咳利俱止也。其治胸满心痛, 气喘痰阻者, 皆破壅降逆之力其治崩中、带下、便血、堕胎者, 皆疏郁升陷之功也。” 其性温, 固其所治病证以感寒, 或虚寒, 或无明显寒热偏性之气机失调证为主。诃子集通涩于一身, 必通而不过, 涩而不奎, 药性平和。
植物形态
诃子大乔木,高达20~30米。
叶互生或近对生,卵形或椭圆形,长7~25厘米,宽3~15厘米,先端短尖,基部钝或圆,全缘,两面均秃净,幼时叶背薄被微毛;叶柄粗壮,长1.5~2厘米,有时于顶端有2个腺体。
穗状花序生于枝顶或叶腋,花两性,黄色;萼杯状,长约3毫米,先端5裂,裂片三角形,先端尖锐,内面被毛;花瓣缺;雄蕊10,着生于萼管上,花药黄色,心脏形;子房下位,1室,胚珠2枚,花柱长突出。
核果倒卵形或椭圆形,长2.5~4.5厘米,幼时绿色,热时黄褐色,表面光滑,干时有5棱。 种子1颗。
花期6~8月。
果期8~10月。
多栽于路旁或村落附近。
原产印度、缅甸等处。
我国西藏、云南、广东、广西等地均有分布。
其变种植物恒河诃子亦同供药用。
与上种的主要区别点为:植物的枝、叶、花序及子房均密被白色柔毛;花序及花较密集;果实较小,被毛。 广西有栽培。
以上植物的叶(诃子叶)、幼果(藏青果)、果核(诃子核)亦供药用,各详专条。
采集
秋末冬初果实成熟时采摘,晒干。
药材
干燥果实呈卵形或近圆球形,长3.5厘米,径1.5~2厘米。
表面黄绿色或灰棕色,微带光泽,有5条纵棱及多数纵皱纹,并有细密的横向纹理,基部有一圆形的果柄残痕。 质坚实,断面灰黄色,显沙性,陈久则呈灰棕色。
内有黄白色坚硬的核,钝圆形。
核壳厚,砸碎后,里有白色细小的种仁。 气微,味酸涩。
以黄棕色、有光泽,坚实者为佳。 主产云南,广东、广西等地亦产。
化学成分
果实含鞣质23.60~37.36%,其成分为诃子酸、诃黎勒酸、1,3,6-三没食子酰葡萄糖及1,2,3,4,6-五没食子酰葡萄糖、鞣云实精、原诃子酸、葡萄糖没食子鞣甙、并没食子酸及没食子酸等。
又含莽草酸、去氢莽草酸、奎宁酸、阿拉伯糖、果糖、葡萄糖、蔗糖、鼠李糖和氨基酸。
还含番泻甙A、诃子素、鞣酸酶、多酚氧化酶、过氧化物酶、抗坏血酸氧化酶等。
树皮含β-谷甾醇、鞣质、并没食子酸、没食子酸和焦性儿茶酚。
药理作用
①一般药理作用果实含鞣质较多,有鞣质的一般作用(见五倍子条),如收敛、止泻等。
②抗菌作用体外试验证明,对4~5种痢疾杆菌都有效,尤以诃子壳为佳。
诃子水煎剂(100%)除对各种痢疾杆菌有效外,且对绿脓杆菌、白喉杆菌作用较强,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肺炎球菌、溶血性链球菌、变形杆菌、鼠伤寒杆菌亦有作用(纸片法);对痢疾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绿脓杆菌的有效浓度分别为1:32,1:128,1:64(试管法)。
诃子在体外有良好的抗伤寒杆菌的作用,用盐酸、乙醚提取的乙醇提取物具有更高的抗菌及抗真菌作用。
③其他作用从干果中用80%乙醇提得的诃子素,对平滑肌有罂粟碱样的解痉作用;除鞣质外还含有致泻成分,故与大黄相似,先致泻而后收敛。 含诃子的中药复方曾报告有某些抗癌效果。
同属植物Terminalia belenica的果实的醇提取物有促进胆汁分泌、降压、抑制平滑肌的作用。
其种子仁中所含之油与蓖麻油相似,对小鼠有泻下作用,水解产物(与蓖麻油相似)也有刺激作用,毒性不大。
炮制
诃子肉:用锤打开诃子果皮,除去果核即得。
炒诃子:清水洗净,晒干,入锅内用武火炒至表面深黄色为度,取出放凉。
①《雷公炮炙论》:凡修事诃黎勒,先于酒内浸,然后蒸一伏时,其诃黎勒以刀削路,细锉,焙干用之。
②《本草述钩元》:诃黎勒,水泡,面包煨热去核,或酒浸蒸,去核,焙干。
性味
苦酸涩,温。 ①《药性论》:味苦甘。
②《唐本草》:味苦,温,无毒。
③《海药本草》:味酸涩,温,无毒。
归经
入肺、胃、大肠经。
①《雷公炮制药性解》:入肺、肝、脾、肾、大肠五经。
②《本草求真》:入大肠、胃经。
功用主治
敛肺,涩肠,下气。
治久咳失音,久泻,久痢,脱肛,便血,崩漏,带下,遗精,尿频。
①《南方草木状》:可作饮,变白髭发令黑。
②《药性论》:通利津液,主破胸脯结气,止水道,黑髭发。
③《唐本草》:主冷气心腹胀满,下宿物。
④《海药本草》:主五膈气结,心腹虚痛,赤白诸痢及呕吐咳嗽,并宜使皮,其主嗽。 肉炙治眼涩痛。
⑤《日华子本草》:消痰,下气,除烦,治水,调中,止泻痢,霍乱,奔豚肾气,肺气喘急,消食开胃,肠风泻血,崩中带下,五膈气,怀孕未足月漏胎及胎动欲生,胀闷气喘。
并患痢人后分急痛产后阴痛,和蜡烧熏及热煎汤熏洗。
⑥《本草图经》:治痰嗽咽喉不利,含三数枚。
⑦《本草通玄》:生用则能清金行气,煨用则能暖胃固肠。[1]